刘宇统 陈元碧|失忆和重构:晨歌为什么被歌唱?——以口述资料为依据(讲座片段及访谈视频)
文摘
文化
2024-11-28 10:00
北京
失忆和重构:晨歌为什么被歌唱?——以口述资料为依据摘 要:“晨歌”,作为四川民歌中代表性山歌歌种,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教材中被放在和陕西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山西的“山曲儿”等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它的代表作《槐花几时开》,蜚声大江南北,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广泛的影响,不光被改编成器乐曲,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音乐等多种形式,甚至作为大型现代川剧的名字。但是,晨歌为什么被歌唱?如果把晨歌看成民歌文化记忆的一种载体,从其得名开始梳理,以发现它的歌词传承者、曲调生成者、文化赋予者等人群的口述资料为切入点,则可以发现晨歌实质上是民歌实践活动相关记忆缺失之后,当代演唱者、作曲者、出版者、研究者等多元力量对它的重构和呈现的综合体。晨歌世代累积的不同版本,实际上就是一个音乐的“实践—记忆—概念—思想—认同—建构—再实践”的流动性过程,是当代者对于历史记忆的认同和参与的必然结果。关键词:晨歌;口述史;文化失忆;文化认同;记忆重构文章编号:1002-9923(2023)02-0093-09DOI:10.13812/j.cnki.cn11-1379/j.2023.02.010作者简介:刘宇统(1977— ),男,汉族,硕士,亳州学院音乐系教授。 陈元碧(1984— ),女,汉族,在读硕士,亳州学院音乐系讲师。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失忆与重构问题研究——以僰人音乐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17FD03059)的阶段成果。完整视频请登陆:https://cmj.ccmusic.edu.cn完整视频请登陆:https://cmj.ccmusic.edu.cn完整视频请登陆:https://cmj.ccmusic.edu.cn完整视频请登陆:https://cmj.ccmusic.edu.cn完整视频请登陆:https://cmj.ccmusic.edu.cn本文刊登于
《中国音乐》2023年第2期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第93-101页(总第180期)
【照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不用于商业。】来源:《中国音乐》编辑部
文字:《中国音乐》编辑部办公室
制作:陈旭
校对:虎延双
欢迎订阅
订阅方式
·可以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63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11-1379/J
·国际邮发代号:Q98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9923
·可以通过识别音画书馆二维码在线订阅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s://cmj.ccmusic.edu.cn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4887378
电子邮箱:bianjibu7378@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中国音乐学院办公楼303室
邮编:100101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
中国音乐学院主办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音乐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