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2024 | 周达新教授专访:使用 K-Clip 系统对三尖瓣反流进行经导管瓣环成形术:TRISTAR 研究的一年结果

学术   2024-11-25 20:01   浙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的权威组织,美国心脏协会致力于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2024年11月16日至18日,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将在芝加哥举行,这是一个汇集全球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盛会。此次会议将聚焦于最佳科学和心血管临床实践,涵盖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人群研究和转化医学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


梅斯医学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达新教授,围绕主题“使用 K-Clip 系统对三尖瓣反流进行经导管瓣环成形术:TRISTAR 研究的一年结果”展开专访。


点击视频观看



Q1

三尖瓣反流(TR)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统—K-Clip就是专门为经导管治疗TR 设计的介入医疗器械。关于您本次大会上的TRISTAR 研究,能否请您和我们谈谈这项研究的设计思路?

三尖瓣曾被称为“遗忘的瓣膜”,三尖瓣反流(TR)往往涉及多种因素,并且在其他疾病治疗好转的情况下,TR可能会持续加重,即症状好转,但是其本身并未好转,而是形成一种螺旋式加重,晚期TR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和住院风险。目前,全球针对三尖瓣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几种:一种是瓣膜置换,例如Cardiovalve系统、luxvalve系统;另一种是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如TriClip、PASCAL、DragonFly系统,正在进行三尖瓣介入治疗的探索。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K-Clip技术,这是一种来源于外科手术的介入治疗方法。外科Kay手术通过在三尖瓣瓣环前叶和隔叶之间缝线,并将这些线抽紧扎起,从而将三尖瓣变成类似二尖瓣的结构,通过成型来缩短瓣环、增加瓣叶的对合。K-Clip技术利用特制的铆钉固定在三尖瓣瓣环上,通过提起铆钉并将三尖瓣环提起至两个夹子之间,再通过夹子将瓣环夹紧。这一过程可以使用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夹子来实现三尖瓣瓣环的成型和缩短,从而使三尖瓣叶能够更好地对合,减少反流。


前期通过单臂研究和对照研究,我们证实了K-Clip技术对三尖瓣反流量有显著改善,相关研究结果也在欧洲和美国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演示。整个手术过程并不复杂,简单易操作,并发症较少。因此,这项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Q2

根据您TRISTAR研究中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三尖瓣反流的改善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另外,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K-Clip 系统在改善三尖瓣反流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关于三尖瓣反流的治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三尖瓣反流的成因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三尖瓣的治疗推荐,并不主张单独进行外科手术,除非是原发性三尖瓣腱索断裂或埃勃斯坦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等特殊情况。外科对三尖瓣反流手术治疗,多是在对主动瓣二尖瓣等病变手术时,如果伴随有三尖瓣反流, 同时进行成型治疗。某种程度上来说,外科手术是终极治疗,不可能多次实施,据国外报道,单独进行三尖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死亡率约为8%-1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此外,手术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K-Clip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既保留了外科手术的原理,又大幅降低了手术创伤。K-Clip通过颈静脉进行操作,创伤小,易于操作。患者在手术后第二天即可拔除导管,第四天基本可以出院。在反流控制方面,K-Clip技术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们曾治疗了一位87岁的患者,他有三尖瓣严重反流、腹水、肝淤血、下肢水肿甚至胸水。手术后,他的三尖瓣反流从极重度降至++,手术后一个月反流减少至+,这可能与心室、心房重够有关。所有患者三年的反流情况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K-Clip这项技术将为患者带来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它不仅能有效治疗三尖瓣反流,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Q3

结合TRISTAR研究的一年结果,K-Clip系统在现实临床环境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如何,其对于临床实践有哪些潜在影响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三尖瓣反流的方法日渐增多。从传统的瓣膜置换,到TEER技术的应用,再到瓣环成型,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其中,瓣环成型就有多种方式,例如在三尖瓣瓣周缝合一个环,并通过成型环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比较复杂,繁琐,操作时间长。而K-Clip技术,相对简便,学习曲线短,显得尤为突出。我亲自进行了全球第一例K-Clip手术,前期在对器械进行了深入研究后,仅进行了几台动物试验。2018年4月12日,我为一位87岁的老先生成功实施了这一手术,手术顺利,未出现并发症,效果显著。


K-Clip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对于有一定导管基础的手术者来说,经过几例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便能够掌握。我们通过前期的FIM研究、动物试验以及临床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方式。我相信,遵循这一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接受K-Clip治疗的病人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K-Clip技术对于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案。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其适应症,K-Clip技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病人


Q4

基于TRISTAR研究的积极结果,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未来对于K-Clip系统的改进和研发有哪些方向和计划?

目前,K-Clip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颈静脉途径进行操作,使用的是18F的鞘管。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任何一位患者因使用18F鞘管而无法进行手术的情况。然而,某些情况下使用18F鞘管,对病人来说仍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我们相信,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18F鞘管有可能会变得更细,例如降至12F,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此外,关于三尖瓣瓣环的成型技术,其效果已经非常显著。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将K-Clip技术应用于二尖瓣治疗。众所周知,大多数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都是借鉴自二尖瓣的。而K-Clip技术最初是针对三尖瓣开发的。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应用于二尖瓣,考虑到二尖瓣反流对患者的严重影响,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我们相信,我国的器械工程师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一定能够研发出类似于K-Clip的二尖瓣瓣环成型技术。目前,二尖瓣瓣环成型操作技术相对复杂,如果能开发出一种简便、并发症低的二尖瓣反流治疗方法,类似于三尖瓣的手术方式,这将深刻影响二尖瓣反流的治疗带来深远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达新 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导

  • 2021年上海市工匠

  • 2021年上海市医务工匠

  • 上海市瓣膜联盟主席

  • 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心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 上海市药学会临床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转化与创新学组 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 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FACC)

  • 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

  • 东方心脏病学大会结构论坛坛主

  • 长三角心源性卒中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华心脏与心律学杂志》(电子杂志)副总编辑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常务编委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委

  • 《上海医药杂志》编委


周达新,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导管室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换、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肺血管疾病、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牵头和起草专家共识10余部,已经授权发明专利10个,国际PCT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20个, 已转化专利22个;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英文(SCI)文章50篇、中文77篇;主编图书8部,副主编1部,主翻译图书1部;主持国家级及上海市课题8个;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01)、三等奖(R01),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02)。



审核专家:周达新教授

编辑:Potato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心血管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