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正经读过硕博的朋友,想必都挨过同一种折磨 ——「发文章」。
这年头,发文章有多难还用学霸君多说吗?一篇文章不改到「Ver. 9.0」,被拒个「七进七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过科研好吧。
社交媒体上经常见到初踏科研圈的硕博新生大胆假设,「假如一年级发了 Nature 正刊,生活会有什么改变」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只有那些早已被拷打老实的「老油子」们才会在评论区戳破泡泡:「醒醒,你四区被 reject 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但是 …… 正如「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当俺们还在为那一篇两篇的事焦头烂额之时,有的人文章已经卷到三位数了。
学霸君刚刚在知乎上刷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北京大学 22 级博士生以第一/共一发表 178 篇学术论文?」
图片来源:知乎|目前原官方公众号推文已删除
…… 好家伙,这句话还是中文吗,学霸君怎么看不懂了?
评价体系
在今年的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有一位医学院博士生黄某某,「自硕士以来,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 178 篇学术论文」。
报道中提到,该同学共发表 SCI 论文 48 篇(Article 9 篇;Review 5 篇;Case report 26 篇;Letter 8 篇);中文核心论文 130 篇(论著 20 篇;综述 7 篇;个案报道 103 篇),影响因子高于 5 的论文 7 篇。
其实,类似的案例学霸君见过太多了 —— 看看「综述」「报道」,想必大家心里也清楚是怎么回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扒了扒这位同学的文章,第一篇一作文章发表于 2022 年,「A case report」。
图片来源:PubMed
又在 ResearchGate 上搜了搜,确实是笔耕不辍,不过若是从文章的质量上来看,也大多数都是三四区。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那这到底算不算「水漫金山」呢?有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朋友解释道,这些文章中占大头的个案报道写作确实「难度较低」;
只能说 130 篇的比例确实有点「偏高」,学霸君朋友圈都发不出来这么多条 ……
图片来源:知乎
也有朋友认为,细数这些工作,五年发九篇 article 其实也不算多么举世无双,至于综述、报道这些「大数目」,只是这哥们格外能写罢了,一般也不会被算作「学术论文」。
图片来源:知乎
但也有朋友认为,哪怕再好写,178 篇的总数也都要花很多时间,其中是否存在一些学术不端的操作仍然值得怀疑;更别提版面费这一块谁给报一下?……
图片来源:知乎
目前出于舆论压力,北大相关公众号已经删除了对这位同学的宣传推文,想必也会逐步启动相关调查。
「人类总是一再重复同一种错误」
其实类似的案例,学霸君就报道过好几例。
回顾 2021 年 5 月,广州医科大学就有一位专硕梁某某「硕士期间共参与发表 SCI 论文 84 篇」
图片来源:知乎
后来被扒出 84 篇是挂名(包含有一则勘误),39 篇一作,去掉共一的话,自己写的第一位的一作是 14 篇 —— 其中 meta 分析 5 篇,综述 2 篇,数据库分析(SEER 等)4 篇,其他包括测序、比较研究等临床研究 3 篇;没有任何一篇基础科研的文章。
再比如同年,厦门大学博士生芮某发表 58 篇论文;
图片来源:知乎
但细数下来,真正一作只有五篇,且一区的一作只有一篇,还有大量发表在开源期刊上,这样的文章质量和工作量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并不夸张。
这还不算什么,再看看咱们「本科生发表 31 篇论文」什么水平呢?……
图片来源:知乎
…… 自然是除了一篇正经文章以外全都是综述的水平。
唉,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就连学霸君都看累了。本次 178 篇文章的事件,又哪里有什么不同呢?就像这位网友的评论:
图片来源:知乎
言归正传,细数上文这些同学,以及无数「被造神」的同学们,其实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比较优秀的成绩;
可只要现有的评价体系没能被彻底打破,人们对「学术造神」这类营销策略就始终不会祛魅,对「论文数量」盲目追求就不会平息,这样的闹剧也就始终此消彼长,不会停止。
记得几年前学霸君报道类似事件时就说过:
如果社会选择对一张张光彩熠熠却有量无质的履历表大肆吹捧,那么真正受到伤害的反而是那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出成果的科研工作者;
可如今,我们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看到,如此一个浮躁的漩涡,正在裹挟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科研人投身其中,甚至与之合谋;而随即打造出的那一张张「履历表」,也正变得更加浮夸耀眼,更加华而不实。
好在,如今相关部门也开始出手对这类事件加以遏制。就在前几天,科技部监督司发布了《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其中提到:「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明显不符合科研产出规律的,由科研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实证核验」。
图片来源:科技部官网
也许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但至少开了个好头:至少我们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承认,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是「明显不符合科研产出规律」的。
写在最后
面对诸如「178 篇」这样的新闻,只希望大家能够不要被冲昏头脑,或是产生同辈压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头的科研工作,勤勤勉勉打拼来属于自己的成绩,比什么都重要。
尽管发表了 178 篇论文这件事引发争议,但北大 22 级某博士的科研能力、执行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学术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需要大家好好探讨。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