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本届论坛聚焦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三大方向。
在论坛上,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脑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院院长蒋田仔发表主旨演讲,对脑健康与脑机接口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做了详细介绍。
蒋田仔指出,医疗器械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感器技术的兴起,它为医疗器械的精准测量和监测提供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电子化技术的融入,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初步形成,使得医疗器械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第三阶段是数字化阶段的到来,以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等高精度成像技术的出现为代表,极大地推动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四阶段是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阶段医疗器械开始具备自主学习、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蒋田仔强调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年增长率约为20%,使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支持,特别是在2014年和2018年分别颁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初版和修订版,旨在激励产业创新。过去,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但如今国产设备的自主可控性已显著提升。蒋田仔特别提到,芯片作为医疗器械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戴伟民董事长所推动的芯片研发便是关键一环。
进入智能化时代,蒋田仔建议产业发展应以十年为规划周期,特别是在医疗健康产业中,脑健康已成为重要推动板块,特别是脑科学研究计划。当前,脑检测技术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如磁共振和CT等,但CT主要检测形态而非功能,且各项设备仅从某一侧面检测脑部,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全面。为此,行业已发展出如NEG多模态脑成像仪等产品,部分已在欧洲实现产业化。
磁检测在脑机接口中尤为重要,因磁信号较电信号更为稳定。然而,高昂的成本主要源于磁屏蔽的需求,这限制了其推广。蒋田仔院士团队已研发出可在自然环境下检测脑磁的设备,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进一步完善。
蒋院士指出,脑检测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脑网络图谱与脑机接口,这需要解决疾病调控靶点的定位问题,并通过图谱构建数字库,以找到每个疾病的最优靶点。同时,闭环设备研发也是关键,其中传感、芯片和处理技术的协同优化是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基础,这需要从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