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学术   健康   2024-11-20 17:44   北京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8月第59卷第8 
作者:李依蒙1 翟茁钰1 李赫1 李立伟1 申智慧1 张晓波2 王志启1 王建六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0044;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4
通信作者王志启 Email:luogyhsz@126.com

引用本文:李依蒙,翟茁钰,李赫,等.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08):617-627.DOI:10.3760/cma.j.cn112141-20240529-00307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EC)中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情况,并评估LVSI对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8例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TCGA分子分型为POLE超突变型14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43例,低拷贝数(CNL)型155例,高拷贝数(CNH)型46例;LVSI阳性54例,LVSI阴性203例,不详(术后失访,为CNL型)1例。
结果(1)LVSI阳性率: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的LVSI阳性率依次为CNH型(32.6%,15/46)、MSI-H型(27.9%,12/43)、CNL型(16.9%,26/154)、POLE超突变型(1/14),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LVSI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7.79, P=0.044)。(2)临床病理资料:除POLE超突变型外,其余3种分子分型EC中LVSI阳性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LVSI阴性者( P均<0.05);在MSI-H型和CNL型EC中,LVSI阳性患者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及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LVSI阴性者( P均<0.05);在CNL型EC中,LVSI状态还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均显著有关( P均<0.05)。(3)复发率:257例EC患者(1例失访)中,随访期内复发25例,复发率为9.7%(25/257);其中,LVSI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为22.2%(12/54),显著高于LVSI阴性者(6.4%,13/203; χ 2=12.15, P<0.001)。其中,14例POLE超突变型EC患者均无复发;CNL型EC患者中,LVSI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为19.2%(5/26),显著高于LVSI阴性者(5.5%,7/128; χ 2=3.94, P=0.047);而在MSI-H型[LVSI阳性、阴性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12、9.7%(3/31)]和CNH型[LVSI阳性、阴性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15、9.7%(3/31)]EC患者中均未发现这种差异( P均>0.05)。log-rank检验显示,CNL型和CNH型EC中LVSI阳性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0.8%、66.7%)均显著低于LVSI阴性者(分别为94.5%、90.3%; P均<0.05)。(4)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在MSI-H型E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 HR=6.93,95% CI为1.15~41.65; P=0.034)显著影响患者的3年RFS率;在CNL型EC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ER表达、PR表达、p53表达、Ki-67表达、手术途径、术后辅助化疗均显著影响患者的3年RFS率( 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R表达( HR=0.04,95% CI为0.01~0.14; P<0.001)为影响CNL型EC患者3年R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LVSI在CNH型中阳性率最高,其次为MSI-H型、CNL型,在POLE超突变型中阳性率最低。LVSI与CNL型EC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与CNH型EC患者的预后可能相关。但在各分子分型EC患者中,LVSI均不是影响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讨 论
一、不同分子分型EC中LVSI的发生机制

2015年的一项研究 [ 14 ] 就分子分型(WHO分子分型)对EC远处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POLE突变型和MSI-H型EC未发生远处转移,p53突变型EC的远处转移率为50%,无特殊分子改变(no specific molecular profile,NSMP)型EC的远处转移率为39%;5年RFS率p53突变型EC最低,其次是为NSMP型EC,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不同分子分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不同有关。

1. POLE超突变型:POLE超突变型EC具有体细胞突变率高、微卫星稳定等特点,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临床试验(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in endometrial cancer trial,PORTEC)系列研究证实,POLE超突变型EC患者的预后最好 [ 14 , 15 , 16 ] 。本研究中,POLE超突变型EC的LVSI阳性率仅为1/14,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这一结果表明,POLE超突变型EC具有有益于生存的内在特征,LVSI阳性率低可能与POLE超突变型EC具有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高、免疫原性增加有关 [ 17 ] 

2. MSI-H型:MSI是指某个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出现功能性缺陷,导致肿瘤的发生。本研究中,MSI-H型EC患者的LVSI阳性率高达27.9%,但在该分子分型患者中导致LVSI的机制尚不清楚。Bosse等 [ 18 ] 提出,EC中频繁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导致LVSI的弥漫发生,同时MSI-H型患者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刺激大量新抗原产生,可能也是LVSI发生的原因之一,但目前无相关基础研究证实这一观点。

3. CNL型:国外的研究显示,CNL型约占所有EC的12% [ 3 ] 。但本研究中共有155例CNL型患者,占60.1%,与国外研究中的占比不同,可能与人群种族特征、基因背景差异等因素有关,还需要多中心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探索。CNL型EC患者的预后在4种分子分型中居中。本研究中,CNL型EC患者的LVSI阳性率16.9%,LVSI阳性患者较LVSI阴性患者更易复发( P=0.047);但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并不影响CNL型EC患者的3年RFS率( HR=3.12,95% CI为0.99~9.84; P=0.052),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后,LVSI仍不是影响CNL型EC患者3年RFS率的危险因素( HR=0.93,95% CI为0.18~4.80; P=0.931)。CNL型EC的肿瘤异质性大,对该型患者的关注和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寻找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或临床病理特征以提供临床指导建议,CNL型EC患者中LVSI的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此外,CNL型EC中高表达PR mRNA,提示可能对内分泌治疗更敏感。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结果也证实了PR表达阳性是CNL型EC患者3年RFS率的保护因素。

4. CNH型:CNH型EC患者的预后最差。本研究中,CNH型EC患者的复发率为17.4%(8/46),LVSI阳性率为32.6%(15/46),在4种分子分型中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CNH型EC患者的p53突变率高达54.5%(24/44),显著高于其余3种分子分型( P<0.001)。TP53基因是极其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在调节细胞周期、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TP53基因表达异常导致DNA损伤修复途径障碍,促进肿瘤的发生。LVSI为肿瘤周边内皮细胞围成的间隙内存在肿瘤细胞,可能与p53突变导致的致癌效应相关。本研究中,CNH型EC中LVSI阳性率和p53突变率在4种分子分型中均最高,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但目前虽公认p53突变和弥漫LVSI是E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尚无相关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机制。

因此,不同分子分型EC中LVSI的发生可能与TMB、免疫原性、上皮-间质转化、p53突变等机制相关,进而影响肿瘤的侵袭性和EC患者的预后,但仍需基础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中的关联。

二、LVSI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LVSI现象在40余年前已在EC中被发现 [ 2 ] 。国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LVSI显著影响EC患者的预后,LVSI是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5 , 6 ] ,弥漫LVSI是影响盆腔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7 ]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中国患者的研究提示,LVSI不影响EEC患者的生存结局 [ 12 ] 。本研究进一步对LVSI在中国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进行了验证,发现LVSI与CNL型EC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与CNH型患者不良预后可能有关,但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由于辅助放化疗会导致EC患者疲劳、恶心、呕吐、脱发,甚至骨髓抑制、继发性白血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同患者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因此,确定哪些特定患者可从辅助治疗中受益至关重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 [ 19 ] 建议,需将LVSI作为影响辅助治疗决策的危险因素纳入考虑。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在全部EC患者中,LVSI阳性患者的3年RFS率显著低于LVSI阴性患者(分别为77.8%、93.6%; P=0.001);但针对不同分子分型进行区分,本研究提示只有在CNL型患者中LVSI与复发相关( P=0.047),在CNL型和CNH型EC中LVSI阳性患者的3年RFS率较LVSI阴性患者更低(CNL型分别为80.8%、94.5%, P=0.040;CNH型分别66.7%、90.3%, P=0.049),因此,建议将LVSI情况与分子分型结合起来,共同决定E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及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E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总之,本研究发现,LVSI与CNL型EC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与CNH型患者不良预后可能有关,但在各分子分型患者中,LVSI均不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认为,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中LVSI阳性率不同,可能与其不同生物学行为有关。此外,LVSI对于CNL型E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MSI-H和CNH型患者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影响复发的因素,所以,LVSI不是影响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建议将LVSI情况与分子分型联合应用从而更好地指导E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辑:姚红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相关阅读推荐


短篇论著 |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病例报告 |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子宫内膜样癌致免疫性肾炎、输尿管炎和膀胱炎1例分析

专家共识 | 子宫内膜癌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公众号推荐




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立足国际,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母胎医学及新生儿领域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文章推荐

【更新】Maternal-Fetal Medicine最新文章主题分类目录下载链接


优选母胎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资讯,致力于促进母胎医学医务工作者学术交流。




妇产科空间
这里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妇产科医生提供的服务平台。关注“妇产科空间”,获得指南巡讲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