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浙江路

文摘   2024-11-20 16:18   山东  

青岛老市区面积并不大,所以道路既不长也不宽阔,浙江路便是典型的代表。

这条不长的城市道路,德占时期称为芦坡街(LuItoId Strae),位于欧美人聚居的青岛区,日本占领时期改名为高瀬町,浙江路除了南端以外,坡度很陡路也较窄,所以经过的车辆很少,是一条宁静优雅的街道,其知名度不可小觑,这有赖于1934年北端建成的天主教圣弥爱尔大教堂和南端的张勋宅院。

先说张勋的宅院,话说清亡鼎革之际的1912年,一大批逊清官吏在青岛购地建宅,其中张勋住宅在浙江路上。

浙江路7号

民国政府成立,命令男子们一律剪去辫子,但是张勋为了表示依然效忠于清朝而不肯剪辫子,被称为“辫帅”,他手下的官兵也都留着辫子,被称为“辫子兵”。

他的这种态度被一心复辟封建王朝的逊清贵族看中,1913年恭亲王溥伟就曾联络他起兵复辟,被袁世凯得到消息,致使复辟流产。

1917年在青岛的逊清学部侍郎刘廷琛等人,又联络张勋复辟,张勋凭借武力,在北京支持废帝宣统复辟即位,但仅仅10天就告失败,刘廷琛回到青岛,张勋逃到外国使馆,1923年病逝。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参加谈判的中国督办王正廷是基督教青年会中国分会的总干事,便以张勋旧居做了基督教青年会分会的会址,以后又在这里开办了青年中学,青岛解放后,这里改成了教师进修学校也就是后来的青岛教育学院。

临近教堂一栋西式洋房如今称为安娜别墅为刘子山宅,相传这原是徐世昌的私宅,1918年被刘子山买下。刘子山是旧青岛“四大家族”之一,为青岛首富。

安娜别墅

他在乱世中凭着胆识、运气和努力暴富,发家后从事房地产业,又涉足金融业,开办了私营东莱银行。刘子山宅有一座塔楼,上面是俄式洋葱头形塔顶。

浙江路北端是天主教堂,即青岛天主教圣尼厄尔教堂,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该建筑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建筑风格而设计。

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开建之际适逢纳粹上台,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建成现在的这个规模。当初教堂设计高度达百米,塔身高56米,即便如此,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

教堂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文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朴素而庄重。

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4口大钟,一旦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

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纳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投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4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像绘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氛围。

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恢复使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整修一新的天主教堂作为青岛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不仅恢复了宗教活动,而且作为一座优秀的建筑文物对外开放。

1937年日本人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月又声称一名日本士兵在德县路被杀,局势危急,但因为日本当时正在攻打上海,所以未攻击青岛,但却在浙江路爱道院门口建了一座坟墓和墓碑。日本投降后,坟墓立即被中国人铲除。

浙江路和广西路交叉口曾是大仙饭店,英文名是:Maximcafe_Restaurant。面向广西路的是一座公寓楼,郁达夫日记记载,1934年他与王映霞来青岛时在这里住了1个月。

如今,浙江路依旧人文气息浓郁,漫步其间,往往让人发怀幽思。

原文发表于11月5日:《浙江路往事》,有改动,故重发。

青岛故事
讲述青岛人身边的故事,面向文学爱好者,散文、小说,故事,诗歌、及各种文艺作品的创作等。投稿邮箱:dai_xinge2011@126.com 投稿需留实名,联系地址,单位、职业、电话。稿件要求原创,作者作品如有纠纷,与本栏无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