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画卷中,光伏产业如一颗璀璨之星,持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然而,2024 年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却是挑战与机遇交织的关键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光伏企业的三季报即将揭晓,这如同一场备受瞩目的大考,各方都在拭目以待。
终端需求方面,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8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16.46GW,同 / 环比增长 2.9%/-21.8%。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开发、并网环节收紧所致。展望三季度,新增装机量预计环比持平或微降。
与此同时,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在光储平价的推动下,需求有望实现高增长。美国 9 月降息举措,也为地面电站需求的释放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排产情况来看,三季度主产业链及辅材排产环比持平或下降,龙头企业与二三线企业的开工率继续呈现分化态势。
二、主产业链与辅材盈利分化
盈利能力方面,三季度主产业链价格基本见底企稳。前期,主产业链一直处于亏现金或亏利润的水平,但随着存货跌价损失影响有望明显降低,盈利能力或将环比改善。而辅材则因受到主链压力传导,盈利能力或有所恶化。其中,胶膜和玻璃环节成本曲线陡峭,龙头企业优势显著。正如《孙子兵法》所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在光伏产业的竞争中,龙头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如同 “正兵”,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一些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企业,则以特色技术和创新产品为 “奇兵”,在特定市场中寻找机会。三、经营性现金流或将进一步变差
在财务报表的世界里,经营性现金流往往被视为企业的 “血液”,是最难注水的财务指标之一。经营性净现金流的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费用 - 税金 + 折旧和摊销。今年中报时,众多光伏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已经为负,仅有通威股份、TCL 中环、阿特斯、协鑫集成等头部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进入三季报,光伏企业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压力的上升,经营性现金流有可能会进一步变差。对于一些在一季报、半年报时营收和归母净利为正,但扣非净利已接近于零的企业来说,三季报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四、海外高溢价订单减少,进一步影响预期
2024 年上半年,2023 年下半年签署的海外高价订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部分光伏企业的业绩。然而,进入下半年,高溢价订单逐渐减少。赶碳号近期访谈了多家光伏企业,发现大家普遍较为悲观。有代表性的企业认为,光伏产业要真正触底回暖,至少要等到 2025 年 6 月份以后。回顾过去,头部企业在去年 11 月份曾表示,光伏洗牌至多持续半年一年,但如今看来,这一预期已然落空。在今年 6 月的上海 SNEC 展会时,也有头部企业预测今年四季度最晚明年一季度光伏将会回暖,然而现实却未能如人所愿。人们预期的悲观转变,一方面源于国内光伏市场普遍亏现金的现状,这对海外市场产生了拖累,使其不确定性增强。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印度等市场光伏制造的本土化趋势,都给海外市场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近一年多来光伏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让海外光伏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和安装商们措手不及。他们从未想过光伏组件的价格会跌落到如此程度,这种经历如同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正如古人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预期一旦改变,修复起来将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成本。五、债务风险或向设备辅材蔓延
光伏主材的内卷与债务风险,正逐渐向设备、辅材领域蔓延。在今年中报盘点中,我们发现光伏设备、辅材、逆变器企业的业绩普遍优于光伏主材。然而,这种优势在三季报中能否得以保持,仍存在不确定性。首先,那些只与光伏装机发生关系、不与组件直接相关的环节,如逆变器、支架等,估计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次,与主材直接相关但由原材料刚性价格决定的环节,例如浆料企业,主要受白银价格被动影响,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预计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光伏行业被动受银价影响而非决定银价走势,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者,设备、辅材企业的业绩中有不少是纸上财富,体现为应收账款。近期,设备企业与光伏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官司以及设备企业之间的专利官司不断增多,这直观地反映了这些企业的生存状态。随着行业洗牌的进一步加剧,设备和辅材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越来越多,账期越来越长,坏账率也会越来越高。整个行业的债务风险,设备、辅材企业也一同承担了不少。在查看三季报时,可以通过关注企业新增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与应付之间的差额变化,还有自由现金流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六、光伏洗牌降速,产能出清延长?
正当光伏企业备受煎熬之际,市场迎来了一轮大牛市(有待进一步验证)。然而,这轮牛市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未知数。对于光伏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三季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要等到 2024 年度业绩预告至少要明年一月份,而 2024 年年报最晚甚至要等到 2025 年 4 月底。这轮牛市的出现,归根结底需要基本面的支撑。那么,它对光伏产业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呢?我们不妨反问,牛市能给光伏企业带来什么?答案无疑是资本。而光伏产业如今的内卷局面,至少部分原因可归咎于资本。在光伏赚钱效应明显时,企业拿钱容易,资本追捧,导致扩产无序。因此,如果在解决光伏内卷问题时,再给予这个行业过多的金融支持与助力,虽然可能会化解一部分落后产能、经营质量低下企业的债务风险,但从根本上说,可能会抱薪救火、火上浇油。房地产因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和人口红利衰退而出现过剩。光伏产业虽为朝阳产业,但也并非没有天花板。这一轮化债中,房地产严控增量、稳住和盘活存量的信号强烈。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是否也应适度控制增量,出清一部分落后存量呢?地产本质是金融,具有强资产属性,而光伏是制造业,是能源的基础制造业。金融属性的地产需要金融手段解决问题,制止新增供应,扩大需求,以守住底线、防住风险。同样,作为工业属性的光伏,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应在供应端实现高质量增长,淘汰落后产能,适度控制新增产能。七、光伏市场究竟要不要干预
光伏产业要实现企稳回升,仅靠企业自身努力远远不够。光伏产品的最终出口,在国内市场而言只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是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基本盘,国内的招投标市场价格也直接影响海外市场价格。因此,不是要不要干预的问题,而是如何干预的技术活,且容易吃力不讨好。
管住价格,特别是严格执行招投标法,防止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已成为一个棘手难题。近期,关于 0.68 元 / W 的组件最低成本价引发了激烈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是好事,道理越辩越明。有人认为采取最低限价会大大降低产能出清的速度和效率,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按这个价格倒推,很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头部企业也会被出清。事实上,我们发现近期低于这个成本价中标的更多是大企业。因此,管住这个价格,既是维护市场公平,防止不正当竞争,也可能会牺牲五大六小的 “利益”。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应把光伏装机和消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增长预期引导的同时,全力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破除因袭已久的桎梏和阻力,加快能源转型。正如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能因为光伏制造业多为民营企业,就任由其在市场竞争中 “血流成河”。
总之,还有 10 天时间,所有光伏企业都将发布三季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拭目以待,期待光伏企业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
光伏资料库,满足你所有的光伏资料,全部免费,欢迎关注。
关注我,让你感受光伏排休、大裁员的刺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