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学鉴赏

文摘   2024-11-20 09:52   黑龙江  
/
/
/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时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用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作者不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心,同时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无论是作品的主人公,还是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乡土哲学家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说中处处展现着温暖的人间亲情与友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子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自强自立,心中充满了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与此同时,小说中的爱情朴实无华,真切感人,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可贵的。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纯美真挚,让人为之感动。

作为路遥一生的呕心之作,《平凡的世界》被称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小说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也是对无数平凡而普通的奋斗者生活经历的真实呈现和生动写照。这也是《平凡的世界》自诞生三十余年以来,能够产生如此长久、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


/
/
/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崇尚老庄,与阮籍并称稽阮,为“竹林七贤”之一。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侄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为嵇。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吕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并未获释。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其诗歌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散文见解独特,笔锋犀利警辟。今存有《嵇中散集》。


/
/
/
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英特尔公司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奉行达维多定律,始终是微处理器的开发者和倡导者。他们的产品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和速度最快的,但他们一定做到是最新的。为此,他们不惜淘汰自己哪怕是市场正卖得好的产品。

达维多定律揭示了以下取得成功的真谛: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以自己成功的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进而形成大规模生产,取得高额利润。


/
/
/
鱼是如何交流的?



鱼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它们有语言吗?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大部分鱼类都有“观察语言”。鱼儿整天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凭着姿态和表情相互了解。不仅如此,鱼类还会相互通知何处有食物,哪里有敌人。当然,不同品种的鱼类,向敌人表示威胁的姿势会不一样。

鱼类还有“音响语言”。借助于自己独特的发音器官,鱼会发出不同的震音、颤音、号叫、啼声和鸣声等。我们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它不能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来。如小黄鱼发出的声音像蛙鸣,河豚的叫声却像狗吠。

鱼类还有以嗅觉为基础的“化学语言”。如果领头鱼从皮肤中排出一滴粘液,鱼群闻到后就会马上向四处游开。道理很简单,通过气味,鱼知道附近有凶恶的敌人。一些生活在深水的鱼,则是通过脉冲来互相交往的。


/
/
/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却是一厢情愿。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临走前带走了佩皮诺。

影片剧本灵感自1945年的音乐片《关夜莺的笼子》,主题结构并不算新鲜,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推到极致,并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唤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

图文来源:网络

END

统筹:常银花

一审:李春波

二审:方宝春

三审:刘永民




嫩江市文化馆
嫩江市文化馆专用平台!更多精彩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