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忙的农业开垦区,如今褪去了喧嚣。茂密的梭梭林在荒漠中形成一片片森林,野生动物在林中自由生活。这是记者9月23日在昌吉市北部荒漠看到的景象,历时7年生态修复,这里已是梭梭如林绿如海,形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昌吉市北部荒漠道路边立着一面宣传墙,提醒人们保护荒漠植被。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这里曾经分布着大大小小173家农场,人们将梭梭林地开垦成棉花地,地下水位以每年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党支部书记赵文朝告诉记者。
眼前的梭梭林枝繁叶茂,矮的也有一两米,高的长到了三四米,站在里面都看不见人。远远望去梭梭林已长成大片绿色森林,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开荒的现场,但却是近年真实发生的变化。
昌吉市北部荒漠区域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34公里,面积约420万亩,其中有国家公益林156万亩,地方公益林67万亩,其余为荒草地。北部荒漠主要植被为白梭梭、胡杨、柽柳等灌木林,栖息有野兔、鹅喉羚、狐狸、狼、草原雕、斑鸠等野生动物,是阻挡沙漠南移的天然屏障。
由于北部荒漠光热条件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开荒种植棉花的农场不断增多,面积达到了20.5万亩,300眼机井每年抽取地下水近8000万立方米,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最低水位甚至降到120米以下。
北部荒漠的生态问题引起了昌吉市的高度重视。2017年,昌吉市将北部荒漠区域列为地下水禁采区,开始关闭机井,农场陆续搬离,一场规模宏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就此拉开帷幕。
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党支部书记赵文朝与梭梭比高,周边的梭梭普遍有三四米高。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2018年初,在国家资金支持下,昌吉市启动北部荒漠退耕还林项目,动员全市数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累计实施了14.1万亩退耕还林,另有部分偏远区域采用自然恢复进行生态修复。”赵文朝说,昌吉市先后投入3.62亿元各类资金用于北部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5岁的罗强是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洪沟牧场中心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从事护林员工作11年,他告诉记者,以前管护站周边分布着许多棉花地,车辆、人员进进出出,破坏林地时有发生,实施退耕还林后,管护站加大保护力度,在一些路口设卡,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林区,为植被恢复生长创造了环境。”罗强说,看着梭梭林越长越好,作为护林员也非常欣慰,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为昌吉市北部守住一片绿色。
如今的昌吉市北部荒漠植被日益增多,灌木林地覆盖度由退耕还林前的18%提高到现在的40%以上,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都得到大幅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
“今年我们对部分植被稀疏区域实施了4000亩的补植补造,后续还将继续提升北部荒漠植被覆盖度,在昌吉市北部竖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绿色屏障。”谈及今后的规划,赵文朝透露,随着整体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昌吉市将围绕位于北部荒漠的老龙河森林公园和北沙窝沙漠公园,探索沙漠旅游等沙产业,释放生态红利,将生态建设成果分享给广大人民。 (曹华)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信息上传: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宣传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xjlyt_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