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乡村振兴模式路径 | 人才下乡返乡模式系列④:闽台乡建乡创

民生   2024-11-20 11:46   福建  


人才返乡下乡模式

坚持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金融助理等制度,深化闽台乡建乡创,深入开展“师带徒”人才下乡,加强“新农人”培育,引导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引领带动乡村加快发展。主要有四种路径:一是下派干部帮扶;二是科技特派员助力;三是能人返乡创业;四是闽台乡建乡创。





闽台乡建乡创

2018年以来,我省发挥对台优势,创新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累计引入140多支台湾团队500多名台湾人才,为400多个村庄开展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有效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镇

——闽清县雄江镇用心构筑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家园

在梅雄村举行的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乡建乡创研学工作营活动



闽清县雄江镇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机遇,与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合作,打造福建省首个台湾建筑师驻村行动项目,成为“两岸建筑师联合计划”的发起点。该镇加大扶持力度,出台15条惠台政策,给予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等金融优惠支持,简化100万元以下项目委托程序。探索两岸团队融合“EPC+O”模式,委托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村庄,有效解决项目设计、运营脱节问题。完善产业配套,建设水上文旅配套用房、养殖区观光研学平台,改造升级黄楮林温泉景区,完成闽台文化馆、探花府提升改造、创意雄江镇专属文创“IP”等项目。坚持以“小众”“慢活”“低耗”为导向,创新“微整治、微改造、微调整”全域整治模式,实现公共空间升级、文化创意加持、传统产业提升。开展“陪护式”服务,全程技术跟踪指导项目施工,打造橄榄湖创客小镇和“台湾乡建乡创·登陆第一家园”县域示范区


全域整治后的雄江镇


两岸合作活化传统古村落

——泰宁县际溪村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

闽台乡建乡创项目“耕读李家稻田咖啡馆”


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利用尚书故里、原生态古村落、丹霞风貌等资源禀赋,通过与台湾规划团队深度合作,打造村庄与景区高度融合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自引进台湾上趣团队以来,从寻找定位到规划设计再到建设落地,创新打造了横跨十年的“陪护式”规划设计合作机制。积极对台引智,学习台湾成熟的乡村管理制度和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实施自然教育工坊、黄花菜种植基地(萱草园)等闽台产业融合康养项目。建设闽台交流中心平台,积极对接省内师资与台湾高校人才,成立专家顾问团队和教育团队,积极培育思路广、懂技术、能带富的“新农人”,着力打造“两岸合作+政府委托+专业运作”式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板。际溪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等称号。


台湾顾问到村调研


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


从小渔村到旅游打卡地

——平潭综合实验区北港村打造台湾青年文创的热土

两岸青年在石厝前开展文娱活动



两岸青年围坐在一起做手工作品





平潭综合实验区北港村突出两岸融合,巧做“石头”文章,全方位推进文创主题村建设,引进台湾文创团队,以点带面,先后培育“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风中旅行团队”等台湾文创品牌。发挥驻村台胞团队资源优势,传递北港声音,讲好北港故事,以“台青引台青”,不断壮大文创队伍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带动一批文创产品及民宿业发展。目前,北港共有5个台湾创业团队,常住台胞35人。积极动员台胞参与村级组织建设,创建两岸共同家园文化创意聚落区,按照“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两岸融合+全员参与”的发展运营模式,打造集文化创作、民宿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主题村,形成了一个兼具本地石厝特色和台湾文创风味的休闲旅游目的地,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10500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人均旅游纯收入约4.6万元。北港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风景如画的北港村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
主要提供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与解读、要闻动态及互动办事渠道等,定期推送最新政务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