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暴
我国台湾的优秀医疗剧《麻醉风暴》:
故事就是从一个术中“恶性高热”的患者开始的,我稍微展示一下,就不过多剧透了。真挺不错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先是体温升高,处理措施没有效果,提问持续上升。麻醉医生抽了血送检血气分析。这时候患者又出现了肌肉变紧。
这时候麻醉医生马上就慌了,他想到了不好的可能性。于是要求院长马上停止手术。
虽然麻醉医生可能不信,这几率超级低的恶性高热会这么轻易碰到。但是基于他的经验判断,他不得不信。于是他告知院长,这可能是恶性高热。
麻醉医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麻醉。
院长也知道情况危急,但是这是他的示范刀,他并不想停下来。因此,他还是心存一丝希望,要求麻醉医生给出肯定的答复。
麻醉医生表示基本确定,只要等血气分析结果回报,就可以肯定了。
在这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些检验的傻鸟,天天自己什么都不会,然后说检验什么都没用。是你个垃圾没用的吧?临床诊断基本上60%~70%依赖IVD相关检测报告,你哪里来的自信说临床都是自己诊断的?
还有就是发展IVD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诊断更加精准?你们就这么喜欢回到原始社会吗?闭着眼睛瞎鸡儿诊断的时代吗?服了你们这些傻叉了。你们怎么不去死?活着浪费氧气,留给有需要的人不好吗?
不扯淡了,继续,患者状况进一步恶化。
院长还在挣扎之中,带着一丝希望看向了心电监护,体温升高让他有些害怕。
这时护士带回了血气分析结果。
这时麻醉医生直接下了诊断,就是恶性高热。
剧情,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观看。接下来看看剧中让麻醉医生胆寒的“恶性高热”到底是什么?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罕见的(在儿童中发生率为1:15000,成人为1:40000)、具有遗传性的高代谢性肌肉疾病,其特征性症状和体征通常在应用挥发性麻醉药物或琥珀胆碱(诱发药物)时发生。恶性高热偶尔可发生于麻醉苏醒1h之后,极少发生于未接触任何已知的诱发药物时。目前报道的恶性高热患者绝大多数为年轻男性,几乎没有婴儿,但有极少数为老年人。虽然如此,任何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需要恶性高热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就是罕见且具有遗传性,一般都是接触了麻醉药物从而诱发。那么那些药物可能诱发“恶性高热”呢?
卤族类麻醉药物单独使用可能会诱发恶性高热:
许多早期报道的案例都是应用了琥珀胆碱和一种卤族类麻醉药物之后观察到了咬肌强直。因为琥珀胆碱现在临床中已经很少使用,过去十年内约有一半的病例是由卤族类麻醉药物单独诱发的。因此在缺乏挥发性麻醉剂的情况下,琥珀胆碱是否是诱因,现在仍有争议。
约有50%发生恶性高热的患者之前曾接触过至少一种公认的能够引起恶性高热的麻醉药物。大多数发生恶性高热的患者,其亲属都有类似症状,或者有异常的氟烷-咖啡因挛缩试验结果。
临床表现:
在麻醉过程中,恶性高热早期临床表现为咬肌强直或其他肌肉的强直、心动过速和不能解释的高碳酸血症。出现这些体征中的两个以上。
那么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如何处理呢?我们看看剧中的麻醉医生是如何处理的?
再来看看我们的资料是如何处理:
恶性高热的治疗主要是及时终止这一过程的发展,以及治疗并发症,如高热和酸中毒。即使经过及时治疗,恶性高热的死亡率也可达到5%~30%。
这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式。丹曲林非常昂贵,但是由于恶性高热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也是必备药物。
这时候我们的院长已经吓疯了。作为主刀医生,而且是示范刀,患者没了,他医院评级也完了。院长大吼着让护士赶紧去那单挫林。
这时麻醉医生补充了一句,要60mg,自己算算多少钱。
同时他们开始为患者将降温。
试试,比黄金还贵的药吧!
吐槽一下:这剂量不对吧。60mg?哈哈!不过无伤大雅。
再说下去真要剧透了,就不说了。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书。这本书是《摩根临床麻醉学(第6版)》。
再推荐几本麻醉相关经典书籍:
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原书第10版):
《现代麻醉学》 第5版:
《麻醉失误与防范》第3版:
《米勒麻醉学》第7版:
《临床麻醉学精要》第3版:
《实用心血管麻醉技术》(原书第4版)中文翻译版:
《Hensley心胸麻醉学》(原书第6版):
《临床急重症与麻醉学》:
《实用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ERAS临床实践》:
《胸外科手术麻醉经典病例解析》:
《斯都廷并存疾病麻醉学》(原书第6版):
《产科麻醉医生笔记》第2辑:
《口腔麻醉学》:
《日间手术麻醉》:
《日间手术麻醉手册》:
《日间手术的麻醉》:
写在最后
就这,洗洗睡!
REFERENCE
1.略
往期回顾
如果您认为本文有价值,还想看更多更及时的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再星标一下公众号这样每次最新文章发出后,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