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铭刻在岁月中的临澧刑技记忆

民生   2024-11-07 08:32   湖南  

1949年8月16日

临澧公安在和平解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从诞生到成长

临澧公安的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是祖国繁荣发展的鲜活缩影

亦是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的生动写照

在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的光辉时刻

翻开一张张老照片

聆听一个个老故事

追寻临澧公安在平安建设中的坚实脚印


如果说刑警是冲锋在犯罪一线的战士,那刑事技术民警便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他们凭借着专业技能和缜密推理,在犯罪的阴影中穿梭,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在重重伪装下拨开迷雾。他们的故事,既讲述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更迭,也见证着刑事科学技术的进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澧公安苦于单位内部没有刑事技术方面的人才,每每发生重大案件,均只能求助上级公安,由上级公安调派痕检专家赶赴临澧,协助破案。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当时的局领导经反复商议,决定让时年28岁的民警蒋定贵担任痕迹检验工作。1981年5月,蒋定贵按照上级安排前往省城,围绕“现场痕迹采集”进行了为期45天的系统学习。暮年的蒋定贵回忆往昔,无限感慨:在当年的培训班里,其他区县市前来学习的技术员几乎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炮儿”,只有临澧派出的技术员是零基础的“门外汉”。当时老师授课多讲方言,他怕自己跟不上学习节奏,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赶紧抄写同学的课时笔记,用以反复研读。

1953年出生的蒋定贵,原只有初中文化,曾在部队当过7年兵,退伍后又在供销社做了两年营业员,1979年调入临澧县公安局工作。刑事科学技术深奥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学成,单从学历和过往经历看,蒋定贵无论如何都与刑技不沾边,但他凭着不学懂弄通誓不罢休的精神,自费购买150多本业务类书籍,一本一本啃,除了主攻专业知识,他还兼修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学习笔记。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后的漫长岁月里,蒋定贵以愚公移山般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难关,成为了临澧公安有史以来第一位专职刑事技术民警,利用刑技知识破获无数大案要案,为临澧公安撑起了刑技的一片天。
现场是“犯罪行为的发生地,犯罪信息的储存地,犯罪证据的保留地”。
1987年春节期间,临澧县修梅镇发生一起命案,蒋定贵迅速与同事赶到现场。时近凌晨,北风怒吼,雨雪交加,气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环境如此恶劣,案发现场很容易被破坏,若无法在现场提取到有价值的证据,案件便很难破获。为保护现场,蒋定贵将大衣外套脱下以挡住风雪,冻得全身发抖仍咬牙坚持工作一夜,最终成功从现场提取到5件很有价值的物证,在强有力的证据下,案发仅3天便破了案,成功将凶手绳之以法。

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不发达,遇到难题只能求助书本。因此,蒋定贵每每出勘现场,都是手上提着工具箱、背上背着装满书籍的书包,一遇到难题便立即翻书寻找答案。

1984年,县烽火乡发生一起恶性伤人案件,由于被害人在案发三天后才来报案,当蒋定贵带着勘查工具和书本赶到现场时,现场已遭到严重破坏。他一寸一寸地毯式查找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离地面3米多高的石灰墙上发现一枚肉眼难以察觉的指纹。但因位置特别,蒋定贵手持照相机拍摄数次均未成功,他不肯死心,掏出随身书包里的教材,对照书本上讲到的几种拍摄方法,利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光源,踩上木梯,从不同角度拍照,并在现场搭建临时暗棚冲洗照片。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蒋定贵终于获得了理想照片,并凭借此关键性证据一锤定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那个年代,蒋定贵使用的破案工具很简陋,一台黑白照相机、一只手电筒、一个放大镜、两把小刷子、一盒指纹粉,便是他出勘现场的“全部家当”。
有一年,县合口镇某商铺被盗走1600元现金及500元国库券,现场仅发现一枚指纹,警方初步怀疑是内部人员作案。蒋定贵利用放大镜,凭一双肉眼将指纹与内部怀疑对象的指纹进行全面对比甄别,很快便推翻了“内部人员作案”的设想。后来案件侦破,嫌疑人系外县一流窜犯。

1997年,蒋定贵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尽管刑事技术在破案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破案纯靠人工,照片要自己冲洗,指纹要靠人眼比对,工作量极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原刑事技术办公室的基础上,临澧公安建立刑事技术楼,增配技术员,购置技术设备,刑事技术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正规化。

1992年,为了让临澧公安的刑事科学技术代代相传,经局领导安排,23岁的小伙严若鸿来到临澧公安的刑事技术楼,拜蒋定贵为师,成为继蒋定贵之后的临澧公安第二代专职刑事技术民警,他稳稳握住师父蒋定贵传递给他的接力棒,一路勤钻苦学,不负众望成为临澧公安刑侦战线上的中坚骨干。

1993年2月,一名年仅19岁的出租车司机被3名乘客杀害,并被抛尸于原九里乡(现刻木山乡)的一处油菜地边。因受限于当年的科技水平,导致该案一直没有破获,此案也成了蒋定贵心里的遗憾。他认真保存该案全部资料、物证,期许着自己未能破获的命案,能在未来科学技术发达后,在爱徒严若鸿手里侦破。

自此以后30余年,严若鸿每一年都对未能侦破的案件进行定期梳理核查。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严若鸿通过大量的痕迹物证分析比对,确认了当年出租车司机被杀案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沉积27年的命案积案得以告破。

2023年6月,严若鸿又一次对师父蒋定贵留存的积案物证进行重新比对鉴定时,发现了1993年10月一起命案积案嫌疑人的相关身份信息。至此,一桩30年前的故意杀人案告破,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两起命案积案告破的背后,是两代刑事科学技术民警的永不言弃。师父蒋定贵的遗憾,终在爱徒严若鸿这里得到了圆满。

2020年,临澧公安修建新办公大楼,并设立刑事科学技术室,购进手印熏显柜、指纹工作站、激光物证搜索仪等先进装备,自此,人员信息采集工作进入全新模式,刑事技术工作也进入科技强警新时代。此后,临澧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室因成效突出,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

2022年,严若鸿与“00后”民警祁零军结为师徒,他将继承师祖蒋定贵、师父严若鸿的精神,成为临澧公安第三代刑事技术民警,在刑事科学技术战线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开启属于他的刑技新篇章。
“我原只有初中文化,进公安部门前当过七年兵,退伍后在供销社做过营业员,最开始搞痕迹检验时还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我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勤奋,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蒋定贵于1989年写在“全省刑事技术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里的一段话。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蒋定贵还是而立的年纪,正埋头深耕刑技工作,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忘我拼搏。转眼35年过去,这位在职业生涯里破获过无数大案要案,为无数被害群众伸张正义的警察,已年逾古稀,皓首苍颜,而他的徒弟严若鸿,也从二十出头的青葱小伙,成为了两鬓斑白的“五旬大叔”。
人生譬如朝露,但精神与风骨永存。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这句话被所有刑事技术民警奉为圭臬。从手电筒、放大镜、胶卷相机的“有形现场”,到网络空间、信息雾海、数据云端这样的“无形战场”,变化的是勘查手段和场景,不变的是临澧公安刑事技术民警寻迹追踪、守护平安的初心。

推荐阅读



编辑 | 蒋紫薇

一审 | 徐灏     二审 | 李训敏     终审 | 梁华

临澧公安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