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素《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

文摘   2024-11-14 08:32   河北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


冯承素,字万寿,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左监门卫长史冯士的儿子。贞观年间,起家门下省典仪,迁弘文馆直学士。工于书法,摹写《乐毅论》《兰亭序》真迹 ,“笔势精妙,萧散朴拙”,迁太子典书坊录事。唐高宗即位,累迁中书主书。咸亨三年(672年),病逝,时年五十六岁,安葬于高阳原。

冯承素之父冯师英墓志《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2015年出土于西安,现收藏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据志文可知,该志由冯承素书撰,其书法不让虞欧褚。


【1】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誌铭。并序。君讳师英,字士,冀方信都人也。曾构云竦,灵源川镜。都尉道尊,见知于白首;长安任剧,请试于青襟。亦有业峻披荆,大树之功斯重;材兼作赋,横经之说载驰。

【2】蔼竹帛于绵史,掩笙簧于绝代。曾祖臈,周永州刺史。祖兴,天官府膳部下大夫。父伏,随益州通义县令。十德分骛,控绝景于长衢;万石连华,迅培风于远汉。所以上仪躔纬,下资列岳,析苻竹于藩维,

【3】怀奏兰于天府。化敷百里,最衍四年,有穆甘雨之诚;近征千载,无洽膏腴之润。此亦一时,非夫积善之效欤,何载德之相辉也。君介福钟美,袭庆承规。芝兰晔秀,先彰入室之道;桃李菲华,早懋成蹊

【4】之德。披青天而远镜,浚碧海而知津。神凤摛章,膺仁负义,灵蛇握采,绚藻腾文。释褐御史台录事,寻除雍州蓝田县主薄。宪台凝肃,畿赋殷阜。折飞简而绳违,燮鸣琴而剖滞。逮物色岩野,招贲贤哲,

【5】对策升科,爰司禁旅。迁右武卫录事参军。事及元戎问罪,旆指辽阳。诏公驰驿,巡捡烽候,既欣扈从,复翊凯旋。属秋霖泛溢,师徒涵泞,又诏公与将军郑仁泰等同率土卒,修缮桥道。星光夕燎,

【6】警遥烽于碣石;虹影晨飞,跨浮梁于浿渚。畴庸有典,列署参华,转司农寺主薄。陆海奥区,肆厘纷拥,阛亭日上,镳毂川流。侚贾洪商,追翁伯而齐轨;韬光大隐,访季主而方驾。磐错之任,铦芒允属,授

【7】京西市令。伯鱼清峻,曳绶凝徽;义纵廉平,飞缨着美。屈身成务,公其有焉。俄而除朝议郎左监门长史,职厘青隙,霄籥载严,位绾肜闱,晨扃已峻。方开东第,畅五日于芝庭;遽落西崦,赴重泉于蒿里。

【8】显庆四年三月九日终于京城群贤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一。夫人解氏,襄州襄阳县令衍之长女也。睦兹刘范,和彼瑟琴,澂醪方荐,游川遽隔。贞观廿三年七月廿三日卒,寓殡于高阳原。粤以岁

【9】次已未五月丁丑朔廿日景午,迁措合葬于雍州长安县积德乡青德里高阳原,礼也。呜呼哀哉!仙凫怨别,临夕室而同飞;神鹤嗟离,登夜台而共掩。有子中书主书承素,荣渐簪带,哀缠紫棘。瞻岵

【10】屺而疾心,践霜露而流涕。恐山飞谷从,纪德题芳。其词曰:两河之间,二冯之胤。英灵肹响,风华昭晋。市义扬蕤,横经洒润。曰祖惟考,源冲波浚。矫矫大夫,宝纬分区。英英茂宰,铜

【11】章耀采。毓秀挺生,师逸功倍。飞华儒肆,澂涟学海。弃帛关门,垂绅京县。仁必昭果,武参奇选。效警爟烽,功驰组练。白圭无玷,黄金可贱。方齐嵩岱,永固松乔。鳞移纵海,羽坠摩霄。词惊向笛,挽咽周箫

【12】青乌卜远, 白马途遥。怅望黄山, 依迟玄灞。凝怀千古,流襟万化。麦候沉秋,松寒清夏。窀穸无晓,光阴不借。


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墓志滥觞于秦汉之际,发展于魏晋,完善于北魏,兴盛于唐,延续至明清,经历了由砖造墓志到石刻墓志,由碑形墓志到方形墓志的发展历程。

墓志始于秦汉,发现最早的有秦劳役墓瓦志和东汉刑徒砖志。秦汉之时,墓志少见亦全无系统。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提倡俭朴、薄葬,禁止树碑为个人立传,一般的士大夫阶层遂将死者的生平及歌颂文辞镌刻于一较小的石面上,此石置棺内随葬,后经出土,称为墓志。有的文辞用韵语结尾的称"铭",也称"墓志铭"。墓志的书法往往能体现当时的书法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关于它的起源,纵说纷繁,但墓志铭真正成为一种文体应该始于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会·墓志铭》书中就这样认为,比较可信。



明代徐师曾在《文本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记(文)或碑铭的。

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它开始是刻(或铸)在铜鼎上;以后也刻在石碑、金属板等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引申借鉴,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文体。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有《铭箴》篇;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中有班固等人的铭文五篇;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至今传诵。

铭文精短活泼,或用骚体,或类五、七言诗歌或似佛家倡语,或同警世格言,妙语珠玑而不浮华,蕴藏哲理而不晦涩。这是墓志铭及其它座右铭在记功、记物等铭文的特色。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袁可立)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植树成森碑帖
为书友搜罗书法字帖无水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