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2024丨符伟国教授:中国血管外科的现状与挑战

健康   2024-11-03 07:30   四川  

2024年11月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北京博瑞血管健康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血管论坛(CEC2024)于北京顺利召开!


会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带来了《中国血管外科的现状与挑战》的精彩演讲,回顾了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血管资讯特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欢迎阅读。


一、 聚焦血管外科发展现状


近四十年发展,中国血管外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独立成科的转变,不断发展壮大。


学科发展:从无到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没有独立的血管外科。20世纪50年代后期,血管外科开始起步。1979年,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研究室成立,由冯友贤担任研究室主任。1981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成立血管外科组,汪忠镐任负责人。1987年,全国血管外科专题座谈会于烟台召开,标志着中国血管外科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学术组织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1993年,汪忠镐组织成立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专业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008年,中国血管论坛(CEC)正式创立;2014年,我国血管外科专业第一个二级组织——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宣告成立;2023年,成立中国血管联盟。这些重要里程碑见证了中国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壮大。


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血管外科的发展历经三个主要技术阶段:

1. 朴素血管外科阶段(1900年代-1950年代):法国医生卡雷尔发明的三点血管吻合法作为标志性的创新推动了血管外科的发展,奠定了早期血管外科的基础。

2. 传统血管外科阶段(1950年代-2000年代):人造血管的发明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创新,极大地扩展了血管外科手术的范围和应用,为复杂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3. 微创血管腔内技术阶段(2000年-至今):以现代支架技术、球囊技术、载药器具、减容技术等为代表的微创腔内技术,推动了血管外科的快速发展。


专科建设

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的数据,在4510家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医院中,仅有27.3%设有血管外科。加权估计全国每十万人中血管外科医师的数量为0.7人,每万人中血管外科床位的数量为0.27张。资源配比上,心外科和血管外科区域差异显著,手术分布接近“二八”定律:20%的大医院开展了全国80%的手术,而80%的中小医院仅开展了20%的手术。这些数据显示,中国血管外科的专科建设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资源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质量控制

在积极进行专科建设的同时,质量控制是决定学科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最新的《2024中国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报告》显示,以主动脉疾病手术为例,2017-2023年,TEVAR手术由13709例增加至30852例(增幅125.0%);EVAR手术由7611例增加至25936例(增幅240.8%);2023年开展主动脉腔内手术的医院有1663家(20.5%),2023年开展主动脉开放手术的医院有590家(7.3%),我国开展主动脉手术的医院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来说,中国血管疾病治疗目前有四大特点:发展势头平稳,血管手术数量逐年上升,腔内手术发展相对更快;院间分布各异,手术开展在不同医院间分布多样,少数医院手术集中;技术指导重要,手术质量与手术量相关,少数医院存在差异;整体质量提升,外周血管病种类型繁多,统一平台质控有益。


二、血管外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2024中国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报告》显示血管疾病诊疗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但报告亦指出,主动脉腔内手术在不同医院间差异明显,少数医院承担了大多数手术例数,且不同年手术量规模的医院在医疗结局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我国血管外科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优质资源下沉任重道远;二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对质量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基层诊疗不规范

基层诊疗不规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人才缺乏与培养不足,基层医院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和临床经验;技术设备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技术设备不足和落后的情况。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基层医院在血管外科的诊疗操作可能不规范,如对适应症的把握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等。同时,基层医院可能缺乏有效的医疗质量控制机制,导致诊疗质量参差不齐。最后,基层医院的医生可能缺乏持续的医疗教育和学术支持,难以跟上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3、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不完善

除此以外,医师培养也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专培制度起步晚,还在不断摸索改进中,因此很多方面尚不完善,包括轮转制度、手术曲线学习情况、器械操作应用等。


4、公众认知不足

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科认识不足,一项在公共场所进行的非正式调查发现,仅有22%的人能够正确识别血管外科医生,大多数人误以为心脏科医生负责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公众对于疾病认识也不足,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35岁的自然人群中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6.6%(约4530万),其中只有1.9%的患者接受了血运重建,由于大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普遍不足,导致早期诊断和干预率较低。


三、如何有效应对挑战


那么如何摘下血管外科的匿名面具呢?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第一,深化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确保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目前中山医院医联体建设除本部外,共有9个分支机构,旨在使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更广大地区,造福一方人民。


第二,开发形成互联网医师培训平台,使得临床教学能摆脱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大力进行分级诊疗制度及科学就医的宣传。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及科学就医的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遵从分级诊疗,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


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第一,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基层医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宽临床视野;

第二,完善专科诊疗规范和指南,统一标准,明确各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推广标准化的病历书写和管理系统,建立临床路径;

第三,强化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血管外科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第四,推动技术下沉与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在线培训,弥补基层资源不足,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

第五,实施对口支援与帮扶,组织上级医院专家定期下基层指导工作,传授经验和技术,实施定点帮扶计划,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


完善专科医师培养

目前,国内专科医师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血管外科领域尚未建立自己的专培体系。上海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将率先在专科医师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此外,还将在CEC血管论坛的平台上,进一步完善专科医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最后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包括建立专培的师资管理和过程管理。


提升公众认知

加强血管外科的科普宣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血管疾病的认识,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干预。为此,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科普宣传,包括社交媒体、公共讲座、社区活动和科普漫画等形式,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总结


中国血管外科历经40年发展,几代血管外科人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普通外科分支到独立成科的转变,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目前仍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诊疗不规范、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不完善、公众对血管外科认知不足等多重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诊疗行为、强化医师培训和提升公众意识,共同推动中国血管外科向更高质量发展。



专家简介


















符伟国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血管外科博士,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工匠,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现任: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胸主动脉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














责任编辑:血管资讯Oliver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