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国内知名运营商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公司内部一再否认“裁员10%”的传言,但却推行了一套让基层员工压力倍增的考核机制——强制性D评级。根据多位员工透露,这项政策要求每个公司至少3%的员工被评为D等级,而D评级的后果却令人不寒而栗:晋升无望、降级处理,甚至被劝退。
更扎心的是,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据一位员工爆料,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可能因为“相对指标”而拿D!换句话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职场游戏,员工之间的竞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内卷战争。
这让人想起公司管理层反复强调的“不裁员承诺”。诚然,从法律意义上讲,公司可能没有直接裁员的动作,但通过绩效考核将一部分人“自然筛出”,无疑是一种“曲线裁员”的手段。这种方式比直接裁员更高明,但对基层员工的打击却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压力陡增、内部关系紧张,甚至会引发对公司的普遍失望。
有网友留言直言:“现在每天上班都感觉是打仗,不是被同事挤下去,就是在去拿D的路上。”还有人感叹:“当领导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时候,基层只能不停加班,干得多错得多,最后一个D甩过来,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很明显,这背后是一种成本管理策略:通过考核‘劝退’部分员工,不仅避免了裁员成本,还能增加现有员工的危机感和工作强度。管理层不需要费力调整冗余岗位,而员工却被迫在高压环境下拼命。这套打法看似精明,但它的长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优秀员工可能因压力过大而离职,公司形象也会在无形中被透支。
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基层员工似乎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然而,管理层却稳如泰山,甚至继续享受着优厚的薪资和资源。这种阶级分化只会进一步拉大员工之间的矛盾:基层越拼越累,高层却一边喝咖啡一边看KPI增长。
看似风平浪静的企业运营,实际上暗潮涌动。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无硝烟的生存战”,更是职场尊严的捍卫战。问题是,这场游戏最终会淘汰多少人?而那些被淘汰的人,是否真的“罪有应得”?
当“裁员”成为明面上的禁忌,“内卷式筛选”却悄然成为新常态。你觉得,这样的工作环境你还能撑多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