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加速卓越!大工师生学习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教育   2024-07-20 17:31   辽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
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大连理工大学全体师生

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全会精神

7月19日上午 学校召开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第一时间传达学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领学

并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




鼓舞人心 提振士气

聚力攻坚 加速卓越

全会的召开在全校师生中

引发热烈反响和讨论

👇 👇 👇


项昌乐
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全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大连理工大学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学校卓越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度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改革全局,瞄准新兴领域,布局新方向,构建新机制,塑造新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有组织的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大工力量。

贾振元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征程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卓越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学校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时代担当推进全面综合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深度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深度融入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学校卓越发展的新动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刘志军
教务处处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两年,学校通过第十七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形成了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明确了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学域培养、书院育人系列改革举措,实施“大师班”“创新班”“拔尖班”“未来班”等顶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转型,注重“深情怀、厚基础、宽视野、重交叉、强实践”,自主化、规模化、高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赵珺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围绕重大集成攻关任务深入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培育、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方向,通过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院、应用交叉研究院、科研能力建设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统筹优势资源配置,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面向大信息、大装备、大材料、大能源、大健康、大海洋、大生态等战略方向全力塑造新优势、打造新特区、构建新机制、培育新人才,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丛丰裕
人力资源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党委人才办公室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学科战略布局和人才战略布点相结合,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打造人才新特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文珍
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工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合力破解学院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担当的作为、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加速卓越,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杨君
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举世瞩目,也令我满怀憧憬和期待。“改革”是三中全会一直不变的主题词。本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一名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我深感责任重大,应与国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同步,积极响应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号召。我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围绕智能生物制造这一新兴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学校卓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葛宏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新方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人事人才政策的变革等,学院将继续走在改革前沿,秉承敢为先人的革命热情和攻坚克难的革命勇气,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进步。主动“走出去”,联系海内外高校计算机学科,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努力在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

孙玉涛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更加坚强的政治定力,更加顽强的改革魄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工作。我们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全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四个面向”,以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进一步优化人才人事体制机制,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更有力度的培育机制,更有高度的学科平台,更有温度的服务保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刘志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系统性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贡献力量。

杨中楷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从事科技管理研究的教师,必须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学术研究,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问题深入钻研阐释,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安辉
辽宁省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大连市委副主委,民建大连理工大学支部主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其中科技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领域。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为牵引,科技现代化必将引领产业的前沿,而人才是科技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量和关键变量,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民建会员,我将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林
大连理工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作为一名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海洋工程领域发展的新高度,背后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激励。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三峡集团的科技合作,共建深海实验室、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拓展新的学科方向,特别是智能化海洋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发展深海油气开发、近海清洁能源利用、滨海防灾减灾等。

曹旭阳
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与机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所获成就令人瞩目。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认真学习公报后,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深度融入工程机械创新设计领域,与企业进行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推动企业标杆性产品的研制以及通用产品的优化升级,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冯雅
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亲身经历了社会的伟大变革,目睹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作为高校教师,我将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改革,在教育强国中实现更大作为;我将立足岗位,坚持“四个面向”,紧盯学术前沿,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做出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刘宁
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我深受鼓舞,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科研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敏于求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就一定能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曲春绪
建设工程学院教授

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当全面深化改革驶向更深的水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布局与路径愈发宏阔清晰。今日之中国,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结合自身的工作,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更要注重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郎亮
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的提升和质的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身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和懈怠心理,要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扎实的作风,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卓越发展、实现新征程一流大学建设奋力加速跑。

马宽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系统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举措,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的精神,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同时会在校党委和离退休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为国家、学校发展贡献余热。


邵继光
附属学校党委副书记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者。努力创建教育教学现代化样态,让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智慧充分涌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张茂杰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重研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度释放出“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这一强烈信号。身为一名90后学生党支部书记,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而成长,也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沧桑巨变。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大青年无疑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将志存高远,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放飞青春梦想,释放青年力量,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刘璇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硕士生

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机遇。我将积极投入科研创新,全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国防事业和航天强国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勇担新时代使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徐欣然
未来技术学院本科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我认识到人工智能专业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感受到我们身上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责任。我将勤奋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希望未来能够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在新时代展现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全面深化改革 加速卓越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贡献更多大工力量!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王增强 于舒雯 常思萌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王德丞

大连理工大学
讲好大工故事 唱响大工发展 提升大工形象 投稿及联系邮箱:newmedia@dlut.edu.cn,期待您的精彩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