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品评审无效?这些方面需谨慎选择​

学术   2024-11-02 15:53   河北  

近年来,随着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希望通过科普作品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然而,在职称评审等场合,不少科普作品却被判定为无效。这背后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平台的选择、主题的选择、时间字数等具体要求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一、平台的选择

平台的选择对科普作品的评审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多数省份规定,科普作品需发表在县级以上或省部级及以上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上。这意味着,仅在医院公众号或个人自媒体账号上发布的作品,很可能因平台级别不够而被判定为无效。有效的健康科普平台包括省部级以上健康类报纸、期刊,以及官方认可的新媒体平台等。例如,《健康报》、“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等都是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广泛受众基础的平台。

二、主题的选择

科普作品的主题应紧密围绕国家政策支持、大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2024年5月29日,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明确提出了围绕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及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聚焦近视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三减三健”等主题进行科普创作。选择这些主题,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更容易获得评审认可。

三、注意要求(时间、字数等)

除了平台和主题的选择外,科普作品还需满足具体的时间、字数等要求。例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时,明确要求科普微视频作品应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之间完成并播出过的原创作品,时长为2-5分钟;科普图书应为2022年1月1日以后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且发行量应达到3000册以上。此外,部分省市还对科普文章的字数有明确要求,如上海要求科普文章要两千字以上。因此,在创作科普作品时,务必仔细阅读相关评审要求,确保作品符合要求。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科普作品还需注意内容的原创性、科学性、通俗性等问题。内容缺乏原创性或专业性、忽视受众特点、语言晦涩难懂等都可能导致科普作品评审无效。此外,部分省市还对科普作品的载体形式、多媒体元素的使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创作科普作品时,务必确保内容原创、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并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欢迎有意向发表健康科普和了解最新评审政策的医护同仁,添加微信报名咨询或抢占版面!(欢迎介绍同事)☟☟☟



 投稿爆料:huliren@vip.126.com

 合作共赢:加微信chenxi201602   

护理人公众号

护理人视频号


在看就点这里吧👇

2025医护执业/职称类考试宝典全新上线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试用刷题

护理人
传播护理新知识,传递护理先进理念,共享护理宝贵经验,弘扬护理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