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不是生来勇敢 而是选择无畏(一)

文摘   2024-11-27 10:20   宁夏  

不是生来勇敢

而是选择无畏

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


——致我身边的“蓝朋友”(一)


他们,在火光冲天中逆行,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他们,在烟雾弥漫里穿梭,以无畏之心点亮希望的明灯。每一次出征,都是对勇气与责任的最好诠释;每一次救援,都是对生命与希望的深情守望。今天,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身边的“蓝朋友”,聆听他们救援的经历与坚毅,训练的汗水与磨砺,那些惊心动魄背后不为人知的温情与信念……





“极限”救援

  乔 娜  王振寰

在神东矿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时刻准备着冲向危险的最前沿;他们英勇无畏,总是在生死瞬间挺身而出。他们就是神东救护消防大队的队员们。郭军,是这群应急救援人员中的杰出代表,一位用生命书写忠诚、用汗水铸就辉煌的共产党员。

郭军现任神东救护消防大队中队长。自2006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矿山应急救援这条充满挑战与危险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矿山应急救援人员。1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应急救援的第一线,先后参与事故救援500多起,抢救遇险人员100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抢险救援”的神圣使命。

每每遇到救援行动,郭军总是冲锋在前,表率在先。2021年1月的一天,郭军和队员们在大柳塔矿活鸡兔井井下进行常规性工作时。突然,一名区队工人突发心脏骤停,情况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郭军迅速跑到病人身边,开始进行心脏胸外按压。当时,他双手紧紧按压着病人的胸膛,每一次按压都透漏出他坚定的眼神和急迫的心情。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但他丝毫不敢放松。终于,经过几分钟的心肺复苏,病人的心跳逐渐恢复了。那一刻,郭军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难以言表,他知道,自己又挽救了一个生命。

而这一次的“极限”救援,则更加惊心动魄。2010年12月,周边煤矿的一个煨煤干燥车间发生了火灾事故,接到救援任务后,为了阻断火势,郭军主动请战,冲上最危险的栈桥顶部实施阻击灭火。当时,栈桥距地面30余米,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但为了尽快攻下火点,他直接把水打在自己身上以此降温强攻火源。最终,经过艰苦鏖战,熊熊大火终于被扑灭。而站在寒风里的郭军,俨然成了“冰棒”,消防服都无法脱下来。事后,郭军回忆道:“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火海之中,耳边是熊熊烈火的咆哮声,眼前是肆虐的火舌。但我不能退缩,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应急救援人员,我的职责就是枕戈待旦、抢险救援,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除了英勇无畏的救援行动,郭军还非常注重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他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多项管理举措,尤其是在实战化演练、绩效管理、班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将救援队打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矿山应急救援铁军,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铁拳”文化为基础的“119”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全面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被2022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评为全国50个优秀安全管理法。

郭军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获得内蒙古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先进工作者、神东煤炭集团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他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荣誉80余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所带领的应急救援队伍的肯定。

郭军,这位煤海中的应急救援先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文垚的“消防梦”

唐贝贝

每当提及张文垚的“消防梦”,他都特别兴奋,那是他坚守了20年的梦想,始终如一,初心不改。

“我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有着天然的向往,在电视上看到,就觉得他们很帅、很酷,救人的时候就像英雄一样。”浙江公司宁海电厂专职消防队队长张文垚眼里闪着光说道。

然而张文垚刚入伍时,差点因为体测考核频频亮红灯而无缘“梦想”。

张文垚身体瘦弱,刚入伍就因水土不服住进了医院,每天高烧不退。好不容易恢复训练,又在5000米长跑考核中,落后别人两圈,经过终点时,考官毫不客气地批评:“连炊事班的厨师都比不上。”

张文垚备受打击,但没有放弃,他开始在训练上狠下功夫,背着空气呼吸器、提着消防水带主动加练,休息时也绑着沙袋,熄灯前还咬牙做俯卧撑。慢慢地,他赶上了训练进度,又超越了同班战友。

宁海电厂专职消防队在做好电厂内部消防工作基础上,担负一定区域的社会救援任务,曾数次参与扑救地方火灾工作。而张文垚,就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一员。身为消防队队长,他连续多年带队参加宁海县专职消防队业务比武,带领团队取得团体第一的优秀成绩。参加消防工作20年来,张文垚已参与灭火战斗、抢险救援1000余次,在这1000多次灭火抢险任务中,有一场救援让他记忆犹新。

2020年7月18日,强蛟镇骆家坑某家居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需火速救援。到达现场,张文垚和队员们发现厂房浓烟滚滚,但并无起火点,他们判断起火点应该在厂房内部,但厂房内部情况复杂,侦查难度大。

“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往里面探,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火情,在里面待不了多久就得出来换氧。”张文垚说道。

更令张文垚感到紧张的是,厂房里伸手不见五指,几次都差点踩空,“还好平时练习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过在漆黑环境里面的‘前虚后实’探测技巧。”后来,张文垚和队友们前后三进三出,深入厂房找到了起火点,救出被困工人,经过四小时的奋战,成功将火扑灭。

经历了大大小小急难险重的任务,张文垚坦言:“说不害怕、不后怕是不可能的,但当时的情形下,容不得考虑那么多,只有坚持到底。”

张文垚轻描淡写讲述种种惊险的救援过程,他说:“通常在救援完成后消防队员们就会撤离现场,为伤者后续的送医治疗和处理腾出空间,被救援的人可能都无法来得及说一句感谢。”在他看来,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天职。

“只有平时严格要求,上一线时才能更安全。”训练中,张文垚除了在通用的训练计划上严格要求,针对每一个“经手”的队员,他还会制定“专属”训练计划,让队员们变得更强大、更专业。


永远的冲锋者

杨 昊

马宁辉是宁夏煤业公司应急救援总队的一名战斗员,加入消防员队伍4年来,他勤学苦练、任劳任怨,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应急救援总队救援战线上的消防尖兵。

2021年,28岁的马宁辉怀揣着对消防员这一职业的崇敬和向往加入了消防员队伍。他坚信,强大的体能素质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是消防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础,训练中,他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各类大演习、培训,通过一次次的刻苦训练和一场场演练的磨炼,马宁辉成为队里的“铁血尖兵”。

“摆臂定点定位,动作要迅速干脆!这次不行,再来……”训练场上,马宁辉正在向新入职消防员开展队列训练。一复一日的训练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刚柔并济的带“兵”方法。训练时他是“严师”,总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一个队员一个队员地轮流作业。平日里他又扮演着一位“老大哥”的角色,与队员多沟通、多交流,缓解大家的畏难情绪。

那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023年2月22日13时许,刺耳的电铃声响起,广播里传来严肃的播报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一矿区发生大面积坍塌,应急救援总队接到上级命令决定立即抽调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救援,警报声划破长空,火红的消防车如离弦之箭般驶向事故现场。

到达事故现场,巨大的水坑犹如一头择人而噬的巨兽,马宁辉所在的第三救援梯队接到排水任务后,他和队友们马不停蹄地搬用排水设备,沉重的水泵在他们肩头颠簸,脚步坚定而有力。检查密封性、铺设水带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随着班长一声令下,启动水泵,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开始抽水,水流较为顺畅,但不久后水中杂物逐渐增多,导致排水速度逐渐缓慢,马宁辉见状丝毫没有犹豫,挥手示意队友关闭水泵,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手臂缓缓伸进那冰冷刺骨的水中,寒意瞬间如针般扎进他的手臂,但眼神依旧坚定。在浑浊的水中,他只能凭着手感摸索着那些缠绕在水泵叶轮上的塑料袋等杂物。每一次拉扯,冰冷的水就顺着手臂往衣服里灌,身体也不由自主颤抖起来,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清理干净,让排水顺利进行,绝不能让救援因为这点阻碍而延误。”

正当排水作业紧张进行时,观察员突然大喊:“边坡有异动,大家注意安全!”现场气氛瞬间凝固。马宁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边坡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滑坡面,确保危险即将来临时,能够及时向排水的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撤离,就这样一盯就是一晚上,有不少队员主动要求换他下来休息,他总是笑笑地回答:“没事,这边坡我比较熟悉,没人比我更熟悉这会儿的情况。”也许正如他说的那样,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全神贯注确保安全救援,早已成为每一个奋战在救援一线队员的常态。


更多好文

•守护火焰中的希望    ◎刘江

•是义务更是责任   ◎ 薛同安

(详情请扫二维码)






编辑丨徐佳怡 刘雨萌(实习)

审核丨翟红艳

监制丨马   卷




神华能源报
传递能源行业声音 讲好能源报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