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 Beta University 创始人云飞:解码硅谷科技创新 & 华人 AI 出海创业机会

科技   2024-10-22 09:00   浙江  

这是有新 Newin 主理人 Tim 不久前与 Beta University 创始人云飞关于出海 AI 创业的对话 —— 云飞以 AI 时代华人创业者的视角,为我们剖析当下硅谷与全球创业环境的核心要素。

他提到,全球化市场对华人创业者开放,掌握中英文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能直接面向全球客户,是极具竞争力的优势。

他认为,创业是“价值创造+自我表达” —— 创业不仅仅是市场需求的供给,还必须是创始人的内心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挫折时坚持下去。

在当今以 AI 为中心的创业环境中,企业的核心价值可能不在 AI 本身,而在于如何巧妙地将 AI 与现有的传统流程整合,找到非 AI 部分的创新切入点。

年轻创业者应思考如何在产品或服务中引入 AI,同时发挥传统业务中的非 AI 价值,这种差异化将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对于硅谷与全球创业环境的关键因素 —— 云飞表示,高人才密度、全球化的市场、适量的资金支持以及友好的政策环境,是硅谷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对于全球华人创业者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以下为这次对话的全部内容,enjoy~

《有新 Newin》:今天很高兴能邀请到 Beta University 的创始人云飞,和我们一起讨论关于硅谷科技创新及 AI 对华人创业者的机会。

在正式开始之前,云飞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下面请云飞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他的主要经历。

云飞 :大家好,我是云飞。我是在美国完成了高中和本科的学业,主修计算机。后来我在真格基金实习,跟随王强老师接触了风投领域。2017 年,我开始从事风险投资,当时正值投资的热潮。

2020 年疫情爆发,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沟通无法进行,我们迅速转向线上。于是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为早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于是,我们将过去的天使投资经验总结,创立了一个类似于“北京 VC”模式的学院。

我们的大学与传统孵化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国际人才签证。

无论你身处全球何地,如果想来美国创业,我们可以帮助你获得签证,来到美国参与创业。这使得无法因为签证问题而来到美国的人可以成功进入北美,并且接触当地的美元融资渠道。

《有新 Newin》:了解到你还在做天使投资。你在投资策略上是如何考虑的?未来关注的方向有哪些?

云飞 :我们主要关注信息技术产业。不过,我认为未来有三个重要的朝阳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能源产业。

信息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推动力,从资源信息的传播到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力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现今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亚马逊、Facebook 都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代表。特斯拉作为能源产业的代表,也反映出 AI 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芯片,而芯片的进一步提升又依赖于电力的供给。

因此,在未来 10 到 20 年,能源公司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英伟达”,值得高度关注。

生命科学方面,它的逻辑也很简单:人类的本性使得我们渴望更长寿、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健康长久。因此,生命科学也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

不过,由于我的背景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领域,所以我决定在信息技术这个行业深耕,尤其是在硅谷这个环境中。

《有新 Newin》:刚刚你也提到能源行业。不久前 Sam Altman 将数据中心比作电力,期望 AI 像电力一样流动,并影响更多的应用和行业。你如何看待这个趋势以及能源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云飞:能源行业的门槛对创业者来说确实非常高。例如,在硅谷有一句话流传:如果你想进入模型领域的牌桌,入场券是 100 亿美元。而要涉足能源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门槛更高。如果你有硬件或能源相关的背景,专注这个领域的创业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软件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创新机会更多。过去 30 年硅谷的创新从搜索引擎、智能手机、共享经济到最近的 GPT,很多都是软件层面的。相比于能源行业的许可、资本等复杂门槛,软件创业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游戏。

无论你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只要你在宿舍里上线一个受欢迎的网站,下一步你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软件行业对年轻创业者来说,确实是更具机会的领域。

《有新 Newin》:你怎么看硅谷持续保持领先的优势?与国内的创业环境相比,像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它们在创业生态上的差异在哪里?

云飞 :我们通过投资一些公司的案例,结合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家(像 BAT 的创始人)以及硅谷本地的创业者(如 Lyft 的创始人、First Round Capital 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得出了一个共识:

硅谷的创新土壤之所以如此肥沃,最核心的原因是它拥有极高的人才密度。这是推动硅谷创新的最重要因素,甚至占据了大约 70% 的权重。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关键要素:

  • 第一,全球化的英语市场,硅谷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面向全球;

  • 第二,适量的资金支持,这里的资金不会过多到让创业者变得臃肿,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 第三,帮忙不添乱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是适度的,不会给创业者增加过多的负担。这四点造就了硅谷独特的创新生态,而其中人才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

《有新 Newin》:回到 AI 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一波 AI 科技浪潮对普通人的影响?毕竟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往往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但社会中还有很多人群还未真正接触到 AI。

云飞: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变革大概都是二三十年一个周期。回想 20 多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很多人无法相信网上可以转账。

而如今 AI 时代到来,大家开始说 AI 可以帮你做这个、做那个,仍然有人质疑 AI 的能力,甚至觉得它不可行。

当然,AI 也有局限性,等下我会详细说。但从造富的角度来看,AI 这一波的浪潮绝不会比互联网的影响力小。

AI 赋予个人极大的力量,比如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借助 AI 创立公司。在我们的社群里,我亲自带领创业者参与了一个为期 30 天的挑战,利用 AI 工具去构建一个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这个过程让大家意识到,AI 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够大幅提升创业效率。我常打比方,过去 20 年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大赌场,大家冲进去抢占自己的位置。

而现在,AI 这个新赌场刚刚开门,有些人已经冲进去了,而有些人还在门口观望。先进入 AI 领域的人将会获得巨大的优势,站稳脚跟后,他们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

因此,AI 真的为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对于 20 到 30 岁的年轻人来说,机会是完美的。

《有新 Newin》:除了 ChatGPT,你平时还有哪些 AI 工具推荐?你觉得这些工具的局限性是什么?

云飞:我平时写了一份免费的 newsletter,里面分享了很多我每天使用的 AI 工具。让我介绍几个吧。

第一个是 Scribe。它可以自动记录你的操作步骤,然后生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指南。

比如说,你需要向团队展示如何将文件上传到 Google Drive 里的某个文件夹,以前我们可能要录视频,现在只需要用 Scribe 它就会记录每一步操作,生成一个 step-by-step 的指南,既可以发给团队,也可以分享给客户,非常高效。

第二个工具是 WonderChat。这是一个 GPT-4 的扩展,加入了网页爬虫功能。你可以把任何网站的 URL 发给它,它会自动爬取网站上的内容并提供精确的信息反馈。

比如你给它 Nike 的官网,然后问它最近最火的单品是什么,它会根据 Nike 网站上的数据准确回答,而不是像一般的 GPT 那样模糊猜测。

最后一个是 Tavis。它能模拟一个真人与用户对话,具备面部表情和语气的变化,给人一种更加逼真的互动体验。我认为这类工具未来在客服、情感劳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三个工具我觉得都很有趣,特别是后两个还比较新,国内可能还不太多见。

《有新 Newin》:过去我们在语音客服领域,很多流程都是高度规则化的,而且用户看不到画面。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想快速解决问题,而客服往往受到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的指标限制,不得不跟用户“唠嗑”很久,而带有画面感的互动体验,确实能让用户感觉更舒适,也更人性化。

你提到了 AI,尤其是 OpenAI 和 ChatGPT。站在大模型的角度来看,你觉得现有的 Transformer 架构是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是说未来需要新的架构?

因为 OpenAI 之前发布了 o1 系列模型,很多人将 GPT 系列和 o1 系列分别比作理性脑和感性脑,你怎么看?

云飞:其实,Transformer 架构到现在,OpenAI 自己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几个客观事实摆在这里:首先,它在二级市场的融资并不算顺利。尽管它还没有上市,但已经开始筹集资金,目标是 1500 亿美元。

然而,融资过程并不如预期的顺利。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Sam Altman 也在继续推动“超人工智能”(ASI)的概念,不断扩大泡沫,以提振资本市场对 OpenAI 的信心。

Sam 的愿景更像是构建一个高度集中的“花园”,而不是走开源路线。而它的竞争对手,如 Anthropic 也在紧追其后。

我们看到,OpenAI 尽管拥有先发优势,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但在新模型的迭代上并没有带来特别惊艳的提升,反而更像是在与资本市场打交道。

而且,核心团队的一些关键人物也已经离职,比如 CTO Mira Murati 以及几位联合创始人和高管的相继离开,给 OpenAI 的组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我们看来,Transformer 架构通过堆积资源和资金来扩展的做法,已经逐渐接近其极限,能看到它的天花板了。

《有新 Newin》:Altman 最近也提到,OpenAI 可能会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毕竟数据中心的资本投入巨大,固定成本也非常高。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创业策略?你之前也提到软件产品的成本较低,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云飞:是的,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数据中心这种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创业者当然不太可能涉足。

我们可以借用电力与 AI 的比喻:如果你要搞发电厂,那相当于做芯片或数据中心;再往上一层是配电公司,比如现在的大模型公司;而电灯泡则是各种 AI 应用。

作为创业者,应该从电灯泡、收音机或洗衣机等较为轻量化的产品入手,而不是试图去搞配电公司或发电厂。

我们看到现在的发电厂和配电公司基本上是几家大公司独占市场。奥特曼也在朝着发电厂的方向前进,他不仅满足于做配电公司,甚至可能有一天会涉足芯片领域。我不会对此感到惊讶,因为他希望掌握产业链的上游,成为整个生态的核心驱动力。

《有新 Newin》:这让我想起了特斯拉与爱迪生的电力之战。从爱迪生发明灯泡到真正商业化并进入每家每户,经历了很长的周期。对普通创业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多是消费电子的发明家,比如发明电饭煲、数码相机或 MP3 等小型应用。站在商业化的角度,你是否观察到哪些比较成功的应用或案例?

云飞:在 AI 领域,目前大部分利润都被英伟达这样的芯片厂商赚走了。软件层面,真正赚钱的公司寥寥无几,尤其是在 ToC(面向消费者)的领域,几乎没有太多的营收亮点。

唯一能够脱颖而出的 ToC 例子就是 ChatGPT,但它其实并不是一家 ToC 公司,而是大模型公司顺带推出了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应用。

相比之下,ToB(面向企业)的公司在商业化上表现得更好,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 AI 工具。

比如 Craster 这样的公司,将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结合 AI,提高了效率,甚至能够模仿美国本土的口音,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所以,现阶段大钱还是被芯片厂商赚走了,而在有限的软件营收中,ToB 公司表现得更为出色。

《有新 Newin》:你提到北美的 SaaS 市场非常成熟,很多华人创业者在发达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你每个季度都会孵化很多项目,65% 是华人团队。你认为华人创业者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什么?尤其是在跨境团队中,研发放在国内,而市场在北美的这种模式。

云飞:华人创业者有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是供应链能力,特别是在制造实体产品方面,这点非常强大。

其次,华人公司在短视频和娱乐类内容的创作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中文渠道雇佣剪辑师所需的精力大约是英文渠道的三倍。

原因是两边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你可以看看中文版的抖音和国外版本的抖音,两者的内容水平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另外,在智能硬件和机器人领域,华人也有很强的优势。比如机器人、机械臂等稍微复杂的硬件设备,华人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也很深厚。

所以,如果你走硬件路线,建议充分利用好供应链优势;如果走软件或内容路线,那么可以将国内市场的一些高效打法带到欧美市场,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像中文在线,他们做的短剧出海项目,效果就非常好。

我还想再补充一点,华人创业者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在于中英文的双语能力。全球使用英文和中文的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 75%,所以如果你能掌握这两种语言,全球化的市场从 day one 就对你开放了。这对于华人创业者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

《有新 Newin》:全球化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有更大的市场潜力,他们的发挥空间也更大。如果一开始只在国内做 MVP,后期再转向海外市场,可能还要经历一个调整和适应期,这个过程的时间和机会成本都很高。

现在 AI 更多是赋能 ToB 领域,已经有一些项目拥有了先发优势。那么,对于那些正在上牌桌的新晋创业者,你觉得他们该如何与这些“创业老炮”竞争?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云飞:我觉得首先要明确一点,创业其实是一种基于价值创造的自我表达。价值创造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就是供需关系嘛,找到市场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一种相对科学的创业逻辑。

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我表达,作为新的创业者,你必须回到内心,思考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能真正让你感到兴奋?

如果你只关注价值创造,而忽略了内心的自我表达,一旦遇到挫折,你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很多创业公司倒闭,往往是因为创始人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动力。所以,创业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市场机会,还必须结合内心的驱动力。只要你能将自我表达与价值创造相结合,无论面对“老炮”还是新晋对手,你都会有很大的胜算。

具体到操作层面,我建议年轻创业者思考一下,在 AI 时代,你的公司里有哪些非 AI 部分是核心价值。

例如,发邮件本身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操作,不需要 AI,但如果你能开发出一个让 AI 产出的文字无缝整合到工作流程中的工具,那你就找到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切入点。你不再需要将生成的内容复制粘贴,而是可以一键完成发送。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明确公司中的非 AI 部分是什么,它们将成为你公司独特的价值点,然后再利用 AI 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真正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

✦ 往期精选推荐 ✦
新出炉的 200+页 AI 现状报告都说了什么?AI First 初创公司营收增速比传统 SaaS 公司要快两倍!
5 个硅谷最新 AI 共识:未来将是多模型共存局面,单一 AI 模型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杀手级应用已悄然出现......
VC 今年以来对 AI 初创公司投资达 641 亿美元,接近 2021 年峰值,但全球 AI 年收入总额也才数百亿美元
✦ 国内 AI 招聘 ✦

✦ 硅谷 AI 活动 ✦

🚀 GENAI SUMMIT SILICON VALLEY 2024

📅 日期:2024年11月1日至3日 

📍 地点:圣克拉拉会议中心 

🔗 主办:GPTDAO

超 100 个专题讨论,500多家参展初创企业,150+ 重量级演讲嘉宾,各大科技和投资巨头齐聚硅谷,微软、特斯拉、谷歌等全球顶级公司赞助商特展商重磅亮相,嘉宾名单又添新成员:
  • IVP General Partner Ajay Vashee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IVP是硅谷顶级投资机构,掌管7B资金。曾成功投资400家公司,完成130次IPO。Bessmer 资本合伙人Sameer Dholakia。Bessmer管理着20B 风投资产。Bessmer是全球头部机构,投资了200家公司,赢得135次IPO。
  • Navrina Singh - Credo AI 创始人兼 CEO,AI 治理领军人物,美国国家 AI 顾问委员会成员,分享 AI 治理的未来规划。
  • German Lancioni - McAfee 首席AI科学家,领导多个团队开发下一代 AI 和机器学习安全解决方案,拥有 45 项专利。
  • Jon Chu - Khosla Ventures合伙人,资产管理规模达150亿美元,Khosla Ventures是OpenAI天使轮的主要投资方之一,目前账面回报超过100倍。
  • 谷歌重磅产品 NotebookLM 团队负责人 Raiza Martin 确认参会,复盘 NotebookLM 如何从谷歌内部 20% 项目变成热门产品,赢得Sam和AI界的广泛赞誉。
  • Jack McCauley, Occulus VR联合创始人。这家VR公司2014年2B被Facebook收购。他目前担任伯克利大学校董成员。
  • Rajeev Dham,Sapphire Ventures董事总经理。这家投资机构掌管超10亿美元投资,拥有十多年行业经验,将分享如何抓住AI投资机会。
  • Fetcherr,Large Market Model (LMM),这家以色列公司用于航空业的先进市场预测算法,带来AI技术的全新应用前景。刚融资90M。
  • DeepL,全球翻译技术领军企业,刚完成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0亿。
  • Writer.com CEO/ May Habibi和CTO。Writer是MLOps领军企业,估值达1.5B
  • 严荣 - HeyGen CTO,全球收入最高的 AI 视频创作平台联合创始人,曾任 Facebook AI Lab 首席科学家。
有新 将联合活动主办方 GPTDAO 为大家准备了专属的折扣优惠,以下任一渠道皆可:

🔗 打开活动官网:https://genaisummit.ai/ ,或者 Eventbrite  和 Whova 等第三方渠道搜索本次活动相关信息,输入【NEWIN15】享 85 折优惠。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打开Luma 活动优惠链接https://lu.ma/sc9tn1yv?coupon=NEWIN15 直接购买。






有新Newin
无限向新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