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销量捷报频频,
经销商库存超过荣枯线。
——
本文共1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跨过六月的渡口,夏天滚进了七月,带着梅子的清香,又到了每个月车企晒成绩单的日子了。刚迈入热辣滚烫的七月,各个车企就公布了各自六月份的汽车销量,这同时意味着今年的“年中考”成绩将一并揭晓。
由于今年上半年无休止的“价格战”,几乎每家车企都变着花样推出这样那样的优惠政策,因此今年前半年的市场销量端的是硕果累累。其中比亚迪、奇瑞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主流传统自主品牌都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新势力车企也有多家突破“万辆俱乐部”,整个车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像是这七月盛夏给出的答案。
不过欣喜之余,在这一份份的捷报中却溢出一丝丝属于经销商的无奈,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4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远远高于荣枯线之上,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进一步加重。
一边是厂家销量捷报频频,另一边却是经销商库存超过警戒线,令人不禁怀疑这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和“以旧换新”政策,给目前的汽车行业带来的到底是真销量还是假繁荣?
传统自主品牌捷报频频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一些传统自主品牌已经完成了“大象转身”,而且大有“油电”两手抓、两手硬的趋势,因此这些车企在2024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比亚迪依旧断层领先
就目前而言,你永远可以相信比亚迪的第一的宝座无人能撼动。据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比亚迪乘用车销量为34.02万辆,同比增长了35.2%,今年1-6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60.71万辆。
比亚迪给自己定下的今年年销量目标为360万辆,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感觉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再卖出200万辆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关键是随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全面铺开,其插混车型的产品力将会越来越强,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其市场竞争力将会更上一层楼,真是令一众友商望尘莫及。
奇瑞半年销量首破百万辆创新高
奇瑞集团今年真的做到了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口中的“奇瑞将不再客气了!”据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奇瑞集团销量为20.04万辆,同比增长了38%;今年1-6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达到110.06万辆,同比增长了48.4%,也是奇瑞首次半年销量突破百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
无论是在燃油车赛道还是新能源赛道,奇瑞集团选择“鱼和熊掌兼得”,走两腿并行路线,坚持“油、电协同”的产品开发战略,因此才实现了新能源车、燃油车销量“双增长”。其中,奇瑞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达到18.09万辆,同比增长了181.5%。
可以说,奇瑞新能源方面销量的大度增长,离不开奇瑞集团今年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攻势,今年上市的新品中有80%是新能源产品。比如iCAR 03、捷途山海T2、风云T9、星纪元ET等等,覆盖了多种动力。
吉利集团上调年销量目标至200万辆
在销量上高歌猛进的不止是比亚迪和奇瑞,还有吉利汽车集团。据数据显示,今年吉利集团6月销量为16.61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4%;今年1-6月累计销量为95.57万辆,同比增长了约41%。其中,其1-6月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32.02万辆,同比大增约117%。
虽然吉利集团的销量还是燃油车占大头,但其新能源车确实在节节攀升,而且其产品在海外市场也深受欢迎,上半年累计出口19.7万辆,同比增长了67%。在这种强势的市场表现下,也难怪吉利宣布上调今年的年销量目标至200万辆,看来还是信心满满的。
长城汽车海外增长是亮点
长城汽车集团6月销量为9.81万辆,今年1-6月累计销量为55.97万辆,同比增长了7.79%。此外,长城的海外销量创下历史新高,1-6月累计销量达到了20.15万辆,同比增长了62.59%。而且其1-6月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达到了14.05万辆,同比增长了64.28%,这是值得肯定的。
经销商库存压力大
正如文章开头介绍的,诚然这边车企们战报频频、喜笑颜开,但那边经销商们却顶着62.3%的库存预警指数欲哭无泪,这可是同比上升了8.3%,环比上升了4.1%。
虽然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环比略有上升,但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库存压力甚至比主流合资品牌的还大。而且从统计数据上看,6月份的终端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和经营状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意味着,虽然市面上的价格战一直愈演愈烈,但车企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作用似乎不太明显。经销商这与车企截然相反的数据不禁令人怀疑当下的汽车市场“销量繁荣”的真实性。而经销商在这些库存压力下,又不得不以价换量,因此未来市场的价格战又将纷纷扬扬,进一步进入循环,况且7月又是车市传统淡季,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更甚。
由此看来,短期来看,以价换量确实能提振销量,但要走长期主义路线,车企们还是要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
擎动点评
进入2024年的下半场,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只会有增无减,也势必迎来更加猛烈的淘汰赛。就算仍然要继续扛起价格战的大旗,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们拼的也是各自的资本和实力,谁能在这场持久战里活下来呢?
- The End-
「观察 分析 认真地扯」
擎动
玩转“汽车+”!
拒绝躺在列表里凑数的公众号
要么删我,要么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