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二!成都轨道交通800米覆盖通勤比例34%

政务   2024-11-27 18:08   四川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五年以来,成都通勤效率显著提升,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在超大城市中占比34%,位居全国第二;单程平均通勤距离9.7公里,平均通勤时耗38分钟,近一半通勤市民实现了5公里以内通勤……交通建设是支撑城市经济运转的重要动脉,数据显示,成都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与通勤出行变化的影响愈加明显,大运量、高效率的地铁缩短了时空距离。



成都“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

位列全国超大城市第二

报告显示,成都市“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在超大城市中占比34%,位列全国第二。


800米是人步行10—15分钟的距离,“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指的是居住地和就业地两端均在轨道站点800米覆盖范围内的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比重。该“比重”作为衡量交通便捷和通勤幸福的重要指标被国家住建部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体现轨道交通与职住空间的匹配度。覆盖通勤比重越高,说明轨道交通对职住空间的支撑作用越好。通俗地说,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越多,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地选择轨道交通出行。


据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全面构建与超大城市空间格局相协调、与都市圈共生共融的轨道交通网络,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其中,轨道交通占40%、常规公交占10%、慢行系统占35%,机动车占剩余的15%),从城市交通规划之初便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


截至目前,成都都市圈已开通15线64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393座车站实现了成都市主体功能区、重点行政区、产业功能区及轨道交通全域覆盖,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达63%。



成都超长通勤轨道800米覆盖

职住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8%

报告对超长通勤也进行了梳理。根据报告显示,2023年超大特大城市单程60公里以上的极端通勤“零增长”,25公里超长通勤人口达800万。


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城市群、都市圈的蓬勃发展。对于都市圈通勤来说,高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利用速度将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迅速拉近,实现“职住通勤”的交通双城记正不断上演。


就成都而言,2023年超长通勤轨道800米覆盖职住人口比重达到10%,高于全国平均值8%。无论是轨道800米覆盖的就业比重还是居住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2023年4月,成都轨道交通正式迈进“百亿客流时代”。2023年底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这一城市快线迅速拉近了温江、双流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之间的通勤距离;今年9月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投用,在成都福田站与18、19号线实现同台换乘,更是让成资两地通勤一族实现当日往返成为可能。当前,成都轨道交通的日均客运量超600万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轨道交通以99.99%的准点率护送通勤一族平安出行,“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也变得更加舒心美好。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市民便捷通勤,成都地铁与成都公交开展的“两网融合”,联动设置的“公交微枢纽”,实现了多条公交与地铁无缝换乘,方便市民“地铁到站,公交到家”。


关注职住平衡

市民通勤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在衡量人们出行的便捷度与通勤的幸福感之中,有三个指标尤为重要,分别是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以及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


报告显示,2023年成都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8分钟,低于超大城市平均值;单程平均通勤距离9.7公里;同时间短距离慢行需求显著增加。这一系列数据变化也意味着城市通勤一族更趋于职住平衡。



作为一座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多年前成都便开始持续关注职住平衡,并在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过去的几年中,成都不断完善“轨道+慢行+绿道”体系,除了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城市快速路网的改造建设外,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稳步推进,为许多“蓉漂”、新市民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围绕老旧小区、社区开展的城市更新工作;挖掘城市文化推出的特色街区打造;通过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试点开展的“完整社区”建设等,都让成都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当前,成都市正在开展交通治堵工作,从此前发布的数据看,首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7项堵点任务率先完成。未来成都的通勤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幸福感也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成都发布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成都
推介四川成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遇,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及相关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