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小二台镇以民宿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德胜村产业旺起来日子步步高!大西湾飘出谷米香

民生   2024-11-02 20:35   河北  


近年来,民宿产业作为一种乡村产业新业态,已成为现代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为进一步加快民宿产业发展速度,充分发挥民宿经济的带动效应,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按照“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量质并举、富有特色”的总体思路,坚持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借鉴和推广“德胜模式”,因镇制宜,因村施策,持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发展民宿,以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用高质量乡村民宿点亮乡村经济发展。
坚持因村施策,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改造为主、新建为辅,以镇为单位,以村为特色,以基础设施强的自然村为龙头,其他村做配套,科学建设、强化运营、分层推进,重点在黑山堡、韭菜沟、柳条坝、孔读弄等村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村,形成集群发展的整体态势。同时,立足生态休闲度假游和康养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民居改造和康养业发展的实际,依托自然与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民宿服务、家庭酒店等中小型便捷酒店,以满足游客高品质旅游需求。去年以来,该镇依托区位、旅游、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民宿体验区,围绕全省和美示范区建设,对境内24个沿线村重点打造,借鉴德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在前青、后青、河东等草原天路沿线建设一批以观光、度假、休闲为特色的宜居宜游民宿示范村,目前仅德胜新村、叶家村、河东村等村从事民宿服务村民达到120多户。
推进民宿高定位,提升旅游品质。该镇紧紧围绕“全域全季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总目标,下大力气发展特色旅游,改造了黑山堡湿地游览区、塞那都冰雪场、小二台高端采摘区等旅游观光基地,集中提升了德胜农光互补区、太阳能大赛区和元未来村庄建设水平,并通过持续展开环境整治和培育绿化节点,全面建设以三条草原天路连接线为特色的生态观光线路,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仅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达1200多人。德胜村在民宿发展上先试先行,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民宿”模式打造民宿旅游先行示范区,以“新民居+新民宿”为建设重点,以农光互补、特色民居、微型薯育种园区等重点项目和采摘园、花卉带等生态基地等为依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在企业积极带动下,全村30多户积极发展民宿产业,德胜村逐步形成了生态观光、绿色能源展示、农光互补和民宿参观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德胜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被京津冀游客称为京北最美民宿村。
推进民宿标准化,改善人居环境。在保留乡村原始特色的前提下,卫生、环境、舒适度等各方面不断提升。首先是打通三条整洁畅通的主干道路。修建连接德胜、小二台、黑山堡等村和塞那都景区以及草原天路的旅游环线,使镇域内景点景区相互连通、融为一体。其次是提升生态环境。在小二台镇后青草洼村、前青草洼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维建、户厕改造、新建公厕、水泵房等,在天路连接线建设游客接待室、通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通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小二台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村庄整体人居环境,为开展乡村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民宿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民宿+”模式。推动“民宿+乡村旅游”“民宿+餐饮服务”“民宿+农业体验”“民宿+文化”等产业空间不断扩大,使乡村民宿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力。比如,柳条坝村,由农道设计研究院规划,市文旅投出资建设,积极探索“一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以乡村数字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激活乡村闲置资产,用村集体或村民闲置的房子做民宿和餐饮,并打造部分可长期租赁院落,多角度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目前共租用9户村民闲置宅基地,对民居进行新建和改造,由公司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另外,在德胜村,通过土地流转、民宿出租和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权益人,企业租赁村民民居25套,年支付村民租金1.5万元/套,由此带来农民发展性、经营性收入的增加。


秋天坝上,张北县德胜村,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百亩花海随风起浪。

一大早,村民孙贵英骑着自行车,来到村东头的德源(张北)食品有限公司。戴上无菌帽、口罩、鞋套,穿上白大褂,孙贵英走进加工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车间里,一派繁忙。沿着一条条生产线,蔬菜、肉等食材经历切片、炒制、杀菌等工序,被制成各式各样的菜品。
“这是我们新开发的多种口味的杂粮‘开口笑’,卖得特别好,现在每天生产近10吨。”公司执行总经理樊文生说。
产业兴,乡村旺。今年,德胜村村企合作打造的食品加工项目顺利投产,村里的致富产业又“上新”。
“以前都是去外地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日子过得挺好!”孙贵英开心地说。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强调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德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径,盖起“金窝窝”, 种下“金豆豆”,村里产业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德胜村村民孙贵英在打扫自家民宿卫生。
忙碌了一上午,孙贵英邀请记者到自家的民宿看看。
2017年开始,德胜村逐步拆除旧房,统一规划建设了140套新民居。孙贵英家分到了两套,她把其中一套腾出来,在村里率先做起了民宿。
“从北京来的几个游客在这儿住了一周,早上刚走。”二层小楼宽敞明亮,厨房卫浴、各类家电一应俱全。今年夏天,孙贵英家的民宿一直没闲着,3个月下来,赚了3万多元。
“以前住土坯房,走风漏气,冬天尤其难熬,谁能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干净又舒心的楼房。”孙贵英笑着说,“我家俩娃娃在外地上班,现在放假回来,在村里一住就不想走。”
北距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地20公里,南距草原天路14公里,利用区位优势,德胜村发展起民宿旅游。
“我们还打造了德胜味原舍、定制田园公社等特色民宿小院,建成了民宿样本房42套,全村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直接收益6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
从孙贵英的民宿出来,往左一转,马铃薯微型薯种植户徐海成的家门口,停着他今年添置的红色新农机。
“播种打药、收土豆的时候,都靠这‘新伙计’了。”去年徐海成的一个微型薯棚收入2万多元,今年他又包了6个大棚。
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德胜村种植微型薯,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2017年起,德胜村与北京裕农等企业深度合作,建成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加工园区和280个育种大棚,并完成商标注册,打通了马铃薯的种、产、销渠道。
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如今,这项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多万元,年产值超1200万元。过去的“愁疙瘩”,变成了德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金豆豆”。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叶润兵又跟记者分享了两个好消息。
“你看,东边新村统一规划建设的民居马上就全封顶了,到年底,又有60多户村民要搬新家了。”叶润兵说,他们通过招商引资,今年建了54个冬暖式大棚,计划种300亩草莓。这样一来,村民们又多了些就业渠道。
采访结束时,忙着在民宿整理物品的孙贵英走出来跟记者告别。
院里两侧的花开得正好。“这是什么花?”记者问。
“步步高!”孙贵英开心地说,“跟咱现在的生活一样,越来越好,幸福日子步步高。”



一大早,张北县大西湾乡永德堂村村民李树宽就到谷子地里忙活起来。“趁着这两天没有雨,雇了收割机抓紧抢收。”李树宽说。

今年,永德堂村试种了400亩“张杂谷”,其中李树宽就种了340亩。收割机沿着谷田快速收割,打开出仓口,“谷瀑”倾泻而下,不一会儿,拖拉机车斗就满了。“种子好,管理也到位,我这谷子长得不错,虽然还没过磅,但估摸着亩产能有700斤。”看着车斗里的谷子,李树宽脸上堆满笑容。

李树宽种的谷子品种,是张家口市农科院研发的“张杂谷6号”,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节水、耐瘠、抗倒、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等特性,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

今年是永德堂村第一年试种“张杂谷”,如何才能让种惯了莜麦、胡麻的村民接受新品种呢?为了带动村民,永德堂村的党员和种植大户扛起了“示范大旗”。李树宽作为种植大户当起了“排头兵”,村党支部书记张利也种了11亩。“党员和种植大户带头,可以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张利介绍,为了让村民安心,他们在播种前还特意邀请了张家口市农科院的专家到村进行培训,从翻地到收割,几乎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指导。

收获的季节到了,永德堂村的“张杂谷6号”没有让村民失望。初步估算,全村“张杂谷”平均亩产达700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斤1.5元计算,每亩收入1050元。

“之前种莜麦、胡麻,亩产100多斤,纯利每亩也就200多元,种‘张杂谷’每亩纯利能达到六七百元。昨天是第一天收割,有20多个村民跑过来看,明年种‘张杂谷’的肯定更多,预计能达到1500亩。”张利信心十足地说。

据了解,今年在大西湾乡,有6个村试种了“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5730亩。“传统旱作物产量不高,村民收入上不去。要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大西湾乡党委副书记王卫国介绍,根据坝上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地实际情况,他们多次到临近乡镇、周边县考察,最终决定从张家口市农科院引进“张杂谷6号”,在6个村进行种植。

“现在有不少收购商询问谷子的销售价格,我们也在加紧和有关方面对接,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力争卖出更高的价钱。”王卫国说,明年大西湾乡将扩大“张杂谷6号”的种植面积,计划推广到1.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来    源 |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

张北生活圈
点击关注!张北便民生活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