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镇康县不断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综合治理”工作原则,在如何“高成效”护好农村公路上下功夫,探索出“11441”农村公路自我管理模式,即:每村制定1条爱路护路《村规民约》、组建1支专业护路队伍,每年组织4次义务护路活动、开展4次季节性养护,每村建立1个举报奖励制度。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走进勐捧镇岩子头村,进村主干道蜿蜒曲折伸向大山深处,犹如一棵盘根错节的树干把一个个村庄连接在了一起。公路上,三轮车、摩托车、微型车、轿车等农用车辆不断驶过,路面干净整洁,路边坡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11441”模式就是诞生在这里。
“之前,一到雨季,道路就出现侧沟不通畅、污水横流、路基冲垮等情况,大家觉得道路是公共的,管护积极性不高,看上面、等上面来处理的态度比较明显。”岩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高兰仙介绍道, 岩子头村共有农村公路56.2公里,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村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导致雨季里部分村组有路却不通畅,路面损毁较为严重。2021年初,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把有限的公路养护经费分配到各个自然村,把责任进行细化,将公路进行分段后包干到每个小组,确保每一段路都有人管。经过摸索实施,形成了“11441”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县级交通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县推广实施。
一大清早,大谷地自然村的村民们就忙碌开来,集中开展今年的最后一次道路侧沟及杂草清理工作。“大谷地有农户142户,属于我们村管理的任务,我们将分成了11个连来分段管。列入《村规民约》,时间到你必须来参与义务劳动,不来就出50元务工费。”村小组长字玉文详细地介绍道。
通过“11441”模式的实施,镇康县广大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显著提高,各村民小组还结合“周五爱卫日”活动,在周五开展卫生大扫除时也会对公路进行卫生清理,日常还有专业护路队伍进行监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目前,形成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权责清晰的公路养护责任体系,全力打造“畅、安、舒、洁、绿、美”交通运输环境。
“在国家的投资下,我们的路修通了,还硬化了,我们平时要爱护好。我们经常进行侧沟清理、卫生清洁、白色垃圾清理等工作,老百姓没有任何怨言,参与意识很强。”字玉文说道。
“村里的道路管护好了,使用年限会更长,村里的经济也才会得到高质量发展。”村民高兰仙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镇康县公路总里程6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公里、二级公路129公里、三级公路19公里、四级公路2335公里、等外公路3572公里。农村公路列养里程2467公里,其中,省道1条47公里、县道19条485公里、乡道82条1015公里、村道200条920公里,路网密度达97.55公里/百平方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5.37%,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车率及通邮率均达100%,乡镇路网三级覆盖、建制村四级畅通、自然村村村硬化的路网格局全面形成。今年2月,镇康县还凭借在道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通讯员:李元兰 石二先 石咏怡
编 辑:杨文灿 罗岚剑 杨 维
审 核:杨晶晶
终 审:彭 萍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