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用镜头记录时代风云
用文字传递温暖希望
省记协主席向培凤,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长君出席活动并为荆州市“记者之家”授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小容致辞。中国新闻社、南方周末、湖北日报荆州分社、湖北广电荆州站、极目新闻荆州站、荆楚网荆州站等中省媒体和全市新闻工作者代表参加庆祝活动。
“今年3月,《好人开讲》获得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这份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荣誉感也始终鼓舞着我。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我将继续紧握手中的话筒,讲好新时代那些温热双眼、触动人心的故事。”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好人开讲》栏目记者廖梦分享道。
“我们肩扛相机、手持云台,徒步5公里,推出了《铲雪除冰》的现场直击报道,视频点击量突破10万+。10万+的背后,是对记者这份职责的坚守。”荆州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刘秋娥分享的故事,让大家的思绪重回今年初抗击冰雪灾害报道的瞬间。
“如今,沙市区50个社区食堂全部开始运营,实现了城区全覆盖。”沙市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宋子怡分享了他们将镜头对准社区食堂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小饭碗”里的“大民生”。
一个县级媒体,如何创新突破、赋能乡村农旅发展?江陵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紫薇分享了他们制作的系列微短剧《传说江陵》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与创新。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董浩:
我曾是一名海军战士。在大学入伍,退伍完成学业后加入了荆州广电,圆了我的记者梦。每天的工作很忙碌、很充实,也很有新鲜感和成就感。部队锻造了我的意志和责任感,新闻工作则锤炼了我的脚力和眼力、脑力、笔力。
脚下有泥土、肩上有露珠,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无论酷暑寒冬,我会一直奔走在路上。在路上,遇见您,遇见感动,遇见新闻。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万杨:
成为记者这5年,我多次奔赴“招商最前线”,和招商干部一起,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穿梭,搭乘最早班的地铁、赶往凌晨4点空荡荡的机场,每天都是冲刺跑,只为不放过任何一个推介荆州的机会。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范振宇:
我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更是一名21年工龄的老记者。21年里,我的采访足迹到达过5500多米的高原,去过祖国南方的海岛,全程拍摄过万里长江,也连续6个多星期无休地工作。
我曾一个人使用无人机、单反、水下摄像机、手机,连续工作一天一夜;也曾突发急性胃炎深夜进了医院,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拍摄工作,带病坚持完成节目拍摄。从春夏到秋冬,用镜头与笔触记录,定格荆州大地的绝美瞬间。我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骄傲自豪。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肖若成:
我是一名跨界的主持人,研究生毕业后逐梦四方,直到遇见荆州。这一年,我无数次地出发,从演播厅到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追随招商大军到达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见证了荆州一次次发展的高光时刻,也感受到荆州无数朋友圈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名新荆州人,我想,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座城市。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明金:
作为一名从业14年的公安记者,我始终将警营作为增强“四力”的主战场,以笔为剑、镜头为矛,与公安民警并肩奋战在维护社会安定、守护人民安宁的最前线。
大案要案时,我随警作战奔赴一线;暖心警事时,我直扑现场深度挖掘,成为平安荆州、法治荆州建设的见证者、记录者、推动者。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苏娅:
一转眼,工作快20年了。
20年来,我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每天清晨,早早地来到直播间,与听众来一场“双向奔赴”。与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等一样,早晨比一般人起得更早一点。不同的是,我在电波里、在声音里陪伴大家、服务大家。无论大事小事,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儿。
见证非凡新时代,记录巨变新荆州。我将继续用文字、镜头发声,讲好荆州招商故事,传播城市发展好声音。
荆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申畅: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荆州,成为了一名记录家乡发展的记者。我手持相机,笔耕不辍,捕捉每一次发展瞬间,描绘古城新颜,从都市繁华到田园宁静,每次变化都让我自豪。
做记者,我见证并讲述着古城荆州的故事,向大家展现古城的魅力与活力。这份职业,让我与古城共成长,深感荣耀。
沙市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钧凯:
从事记者工作已有3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单反相机到无人机穿越机拍摄,从稿件撰写到视频拍摄剪辑,每一项技能都是我适应时代变迁的必备武器。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使命,我们的角色已跨越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乃至社交媒体等多个维度,让新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创造体验激发思考。
江陵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洋:
8年来,在全县各条战线都有我采访的身影、采编的新闻。牢记党旗下的誓言冲锋在前,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疫情、汛情、旱情、雪灾,我都身在一线,感受不易、记录温暖。同时,我也经历了江陵很多个精彩的瞬间:荆州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通车,浩吉铁路第一车煤在江陵下线,华鲁恒生、石化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这座城市发展的故事都被我用镜头记录着。
松滋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乐:
我是一名入行一年半的新记者,也是一名新松滋人。跨进新闻的大门,前辈们跟我说:当记者必须得勤快,练好脚力、眼力、笔力、脑力。默念着这些话,我不知疲倦地奔波在采访的路上。这一年多来,我跑遍了松滋的每个角落,遇见一个个让我感动的人物和故事,从这座城市的陌生人渐渐融入了这片热土,成为它变化发展的见证人、记录者,以笔为桨、以心为帆,去发现和书写新的精彩。
公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承洋:
初入记者这个职业,我是艰难的,拍摄时状况频出、写稿写到灵感枯竭,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我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最终却没有放弃,因为在这条路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走进过环卫工人的清晨,倾听过驻村干部的心声,与外卖骑手并肩前行,看见了建筑工人们的汗水,感受过果农们的心情,他们都是我笔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我有幸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也记录了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温暖,触摸人间烟火,记录时代变迁。我是记者,我会继续前行。
石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熊铭:
我曾是一名教师,跨界当记者有10年了。从教师到记者,我的角色转变了,但传递知识和真相的使命未曾改变。记者是见证人,我有幸见证了石首的发展速度;记者也是连通市民与新闻故事的桥梁,我将继续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监利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雅男:
2016年北漂回到监利,成为一名主持人。而最近这两年我成功转型,成了一名集策划、拍摄、出镜、编辑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由我策划打造的体验100种职业栏目让我体会到了每一种职业。8年的时光,我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媒体人,是时代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更是追光者,而我也从一次次的采访体验中变得更有力量、更加丰盈。我深知,只有在路上,记者才是记者。
洪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舒盟茜:
2022年,我来到了洪湖这座红色小城,开始了我的媒体职业之路。两年多来,我到过田间地头,抽藕带挖莲藕,传播洪湖莲藕文化。我进过企业车间,宣传洪湖的企业建设发展;穿越洪湖的大街小巷,新时代的媒体人只有走到基层、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做出有灵魂、有深度的节目。我怀着满心的热爱踏上征程,无惧风雨,只为传递那些值得被铭记的瞬间。
近年来,荆州市县两级媒体纵深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加速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荆州市作为中宣部确定的第二批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一年来,市直媒体以融合改革为契机,识变应变,自我革命,持续做强事业,做大产业,做优服务,逐步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蜕变。
下一步,市融媒体中心将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根本,坚持以新型传播平台为牵引,带动市县两级媒体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做好服务+文章,努力锻造新型传播力,为推进全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贡献荆州力量。
编审:王桃芳
监制: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