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就会产生一些直观认识上的错误。如,小明看一本书,今天是从第10页看到了第14页,那么他今天读了多少页?多数学生给出的答案是14-10=4页,而实际看了第10、11、12、13、14页,共5页。如何让学生明白其中错误的原因呢?又该怎样让学生理解14-10+1=5页的数学道理呢?我想,借助画图便可以顺利解决以上问题,因为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1.明确题意,抽象图形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小明今天是从第10页开始看起,看到了第14页。那么可以先用符号表示出以前所看的9页,再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今天看的页数。
△△△△△△△△△○○○○○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小明今天所看的页数,如果原题是一道填空题,那么画出图形后便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但是,这是一道解答题,又该怎样列算式呢?
2.给出扩线,明确问题
在上面所画的图形中,只是初步的显示题意,并没有给出题目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据此列算式也就有些困难。结合已经学过的扩线图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扩线给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为下一步列算式做好铺垫。
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今天是从第10页看到了第14页,那么“10”在图中哪里?“14”又在图中哪里呢?要求今天所看的页数该用什么表示呢?
在这个图形中,总数是多少?去掉的一个部分数量是多少?去掉这个部分数量后能得到要求的问题吗?该怎么办呢?学生从图中很快就会看出,去掉的10页中有1页是今天看的,必须再给加上1页,于是得到算式:14-10+1=5(页)。
经历这个分析过程,学生不但可以明确条件和问题,而且能够理解理解14-10后再加1的数学道理。
3.转换角度,提升思维
因为小明今天是从第10页开始看起,那么他在今天以前看了多少页呢?我们能不能把今天以前看的页数当作一个部分数呢?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图形该怎样画?
这个图形要比上面的图形简单多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学生会很快列出算式:14-9=5(页)。
可见,教会学生逐步养成画图的习惯,用画图的方法描述和分析问题, 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