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对部分国家实施免签政策以来,赴华外国游客不断增长。中国的免签政策包括互免签证、对一些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节省了游客的时间和财务成本,还提升了他们在中国停留期间的体验感。
2024年前七个月,中国接待外国游客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增幅惊人。这些数字是积极指标,表明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入境旅游人数激增可能会改善外交关系,促进相互理解。
▲9月19日,外国游客在北京前门大街游览。(李欣 摄)
对于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而言,入境游增长是利好。吸引外国游客在住宿、餐饮、交通和景点等方面进行消费,为经济提供了有益刺激。这在整条旅游业供应链引发乘数效应,同时还创造了就业。
除了直接创收,外国游客的消费还能激发更广泛的经济活力,帮助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但由于全球经济仍然无法预测,国际旅游的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潜在的卫生健康风险,都可能影响这一增长来源。中国必须以更长远、更全面的视角来对待其旅游业战略。
中国的免签政策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战略性外交工具——一些人称之为“软实力”或“巧外交”。中国通过放宽旅行限制,鼓励更多游客亲身去中国体验,从而对抗西方媒体的负面叙事。外国博主和社交媒体网红展示中国,这一趋势日益增强。他们分享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现代生活方式、令人印象深刻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亲身体验。这些网红通常被认为比官方推广更有亲和力。他们正在重塑全球对中国的看法,尤其在西方年轻受众中。
在全球两极分化加剧的时代,旅游业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免签成为中国更广泛的外交政策的延伸。中国希望加强跨文化接触,促进理解,减少误解,最终为世界和平与合作作出贡献。
但旅游业的潜在隐患也必须引起重视。过度旅游——当游客多到超出当地基础设施和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巴塞罗那等城市提供了警示。
中国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平衡居民需求与外国游客带来的好处。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对于避免掉入过度旅游这一陷阱而言,精心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的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要维持入境游的增长趋势,政府和旅游业经营者应该致力于继续提升外国游客的旅行便利程度和旅行质量。对某些国家的免签政策进行定期评估,监测客流并进行必要调整也很重要。海外华人是中国入境游的一个重要群体,中国可以探索除免签之外的措施,鼓励其去中国旅行。
中国的免签政策刺激了大批外国游客来华,有助于实现其经济和外交目标,但就可持续性而言,管理好这一增长趋势至关重要。平衡旅游业带来的好处与当地居民的福祉,对于维护国内和谐以及中国好客、开放的国际形象很重要。
本文由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1月11日发表,原题为《中国通过免签旅行打开经济和外交大门》,作者是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商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黄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