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化”(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FOS)近期可谓是医疗美容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引发了业内对过度填充的反思,以及针对馒化预防、治疗手段的思考。
在透明质酸的临床使用中,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常作为透明质酸填充的安全舱,也是治疗馒化的手段之一。
来自英国的Daniel G. Ezra团队近期在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的研究表明(doi: 10.1097/GOX.0000000000005765),透明质酸酶治疗后也会出现面容的表征改变,并将其命名为透明质酸钠酶术后综合征(The Posthyaluronidase Syndrome)。
研究方法
(1) 基础信息
Daniel G. Ezra团队对该诊所2016年1月-2020年7月进行透明质酸酶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差、体积、位置、治疗日期、适应症、所用透明质酸酶的浓度、体积以及最后一次临床随访日期。
第一次注射透明质酸酶后即对患者进行调查,并拍摄数码相片。
(2) 透明质酸酶注射方案
· 术前准备:首先对患者需要治疗区域进行观察与触诊,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测,以确定填充物的沉积情况。
告知患者所用透明质酸酶的浓度和体积,沟通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术中操作:用氯己定清洁皮肤并自然风干。使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1500单位的透明质酸酶,配置出150U/mL的药液;取1-3 mL注射在眶下,以溶解泪沟区域的填充物(具体注射量取决于填充物的具体情况)。
注射后按摩该区域,促进透明质酸酶的分散以及填充剂的分解。
(3)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分组
根据患者满意度与医生的观测评估,将患者分为三组:
统计学分析
该文章一共对90名患者的157例有效眶周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表格内容简单复述的囫囵话略过)157例中59%(92人)位于满意组,24%(37人)位于治疗不足组,18%(28人)产生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
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外观
(A. 术前:下眼睑水肿;B. 术后:下眼睑和面颊凹陷,皮肤松弛;C. 术前:双侧下眼睑水肿;D. 术后:下眼睑凹陷与黑眼圈)
原因分析
大部分患者治疗的透明质酸酶浓度是150 U/mL和75 U/mL,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625),两种浓度下产生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999)。
在针对原因的统计学分析中,术后三组患者与透明质酸酶剂量未呈现统计学关系(P=0.161),平均35U(22.5-225)透明质酸酶溶解0.1 mL填充剂。
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年龄、填充剂品牌、填充部位、填充剂原位持续时间、填充剂造成的适应证和填充剂体积对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填充剂原位持续时间和填充剂体积与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P=0.00019和P=0.000017)。
讨论
该研究首次提出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比术前更严重的凹陷、体积缺失、皮肤缺失弹性和色素异常。
单因素分析发现,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与先前注射的填充物体积以及填充物在原位的持续时间相关,而不是受透明质酸酶剂量或浓度的影响。
根据2010年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的研究(doi:10.1089/ten.tea.2010.0707),透明质酸填充物被溶解后,皮肤可能呈现松弛或失去弹性的外观。
目前关于透明质酸酶的治疗没有标准方案,西奈山伊坎医学院Juhasz团队研究发现,20-40 U的透明质酸酶溶解0.2 mL(4-6 mg HA)的各种填充剂无显著性差异(doi:10.1097/DSS.0000000000001084)。
其他研究者建议每0.1 mL(0.2 mg HA)使用5-30U透明质酸酶。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治疗中主要使用75 U/mL和150 U/mL的透明质酸酶,其他对比浓度案例数过少。透明质酸酶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与填充物在原位的持续时间相关这一结论,不能排除自然老化对凹陷、松弛的影响。
此外,透明质酸酶治疗各种适应证的标准化给药方案仍待探究,期待各位同仁后续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