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蟲鱗爪 之八 | 文字譜時期之擘托

文摘   文化   2024-04-20 21:27   上海  

一、以出絃爲擘
彼時代之指法論説,今可見者,有《琴用指法》中所輯六種、《新刊太音大全集》所輯一種、《永樂琴書集成》(《琴書大全》同,下不贅)所輯一種。其中智辨之“髣髴譜”姑置後論。餘數家皆屬“文字譜”,敘述亦較明晰,其對擘法之記述,列敘如下:
以上仲儒指法、與《琴書集成》、《太音大全》三種,已明言擘爲出絃。“私記”條不多,所載無涉右手大指。
“又有一法”與兩種“彈琴右手法”,雖未有明釋,然所載其他指法内容,大略與仲儒之法相合,擘法亦當不悖。又由其“大指約武”與“擘摘历度絃”之手勢方向,也可推敲而得。先觀其大指“約武”之方向。三種指法所載之“卻轉”、“緩卻轉”文辭略同,應爲同源。其“約煞武”,應爲向前運指時,大指以指面向前挹煞絃聲。何知向前?一者名中食皆向前運指,大指當順勢挹絃;二者煞絃當用肉面,若用甲背必增客聲。“約武”之方向既明,再觀其“擘摘历度絃”中,“大指約武……即擘武”,可知擘爲出絃。
至於僧智辨之髣髴譜,本爲記述“指法名”與“圖形符號”之對應關係,而非“指法名”之“具體操作方法”,所以即使提及“擘”法,亦少蹤跡可尋。惟其中有“無巨指捻擘一絃”與“食指巨指捻擘一絃”之説,試思大指與無名或食指對指“捻”絃時,大指自然向前,稱此爲“捻擘”者,可見其“擘”亦同而向前。
續觀文字譜之實例《碣石調幽蘭》卷子。其“擘”多用於複合指法中,如第一段第八句之“历擘”、第十二句之“打徵挑文間勾挑摘历擘齪煞聲”等;或爲手位靠前時,奏六、七絃之常用指法,如第二段第五句之“散間勾宫商、散擘文”、第十二句之“無名散打商、食指挑文應、大指擘武”等。“历擘”可見于仲儒指法與《琴書集成》、《新刊太音大全集》所輯之兩種趙耶利指法;“打徵挑文間勾挑摘历擘齪煞聲”則近似于兩種趙耶利指法中之“打挑間勾摘历齪擘聲”,其運指方向,亦當相同而爲出絃。六、七絃上之擘,因手位靠前,以大指近身而出絃爲便,與後世用指習慣正合。
以上數則資料所載實爲一致,因知減字譜以前時代所謂“擘”,爲大指向前出絃之法。
二、文字譜或有擘無托
《幽蘭》全曲與《琴用指法》皆無托。
《琴書集成》與《新刊太音大全集》所輯之趙耶利指法中,勾、挑、打、摘、历等諸法皆自爲條目,惟擘與托共爲一條曰:“擘托、大指上抬一絃爲擘,反爲托”。可見托附於擘,并未獨立,或爲宋、明人注釋時所增補。
其實以上數種資料中,非但無托,亦無抹剔。食指入絃,亦用勾打;中指出絃,同用摘挑。惟以方向手勢立名。
大指入絃實無立名之必要。今所見歷代琴譜中,大指固以出絃爲主,入絃絶少用之。因大指最近於身,適用于向外撥奏近身之諸絃,或在複合指法中順勢而出並挹煞前絃。向内撥奏,則僅用於反撮之時;或大撮前之連音,以取先入後出順接之勢,如“勾一、托六、撮一六”之類。視《幽蘭》中既無反撮,大撮前之連音復用挑法,如末句之“無名打宫、挑文、又齊齪宫文”,遂無大指入絃之例。
智辨“髣髴譜”中,“大指擘”後有一符號,釋作“大指撥”。擘爲出絃,則撥或爲入絃,“撥”與“托”音近,或即托之異名歟?而後文有“大指案”,符號與“大指撥”極似;又有“中指外撥”(即今推出),亦用“撥”字,可見此“大指撥”之形與名,俱非惟一,未必無訛。

三、擗擘拓托通義

“擘”本同“擗”,仲儒指法即作“擗”。《琴用指法》之後一種趙耶利指法中,“擘”與“擗”亦兼用。
《説文》:“擗,揗也。”又謂:“揗,摩也。”早期琴論中,擘法之描述頗合此義。如陳拙指法云:“凡擘,尤貴用肉,當斜指使絃自指面上過。”此法非擊絃,實揗絃也。絃爲指面所揗,則向上振起。故仲儒指法謂:“袥一絃起。”楊祖云(趙耶利)指法曰:“上擡一絃。”其義一也。
段玉裁謂“袥”與“拓”通,“拓行而袥廢”。《康熙字典》引《集韻》云:“托同拓”。則可知其“擗”、“擘”、“拓”、“托”,爲同義之别稱、同法之異名耳。故擘先於托,而托自擘出,可揣而得者。


往期回顧

會向瑤臺月下逢

照月 |《碣石調幽蘭》

雕蟲鱗爪 | 引言
《鳴鸞貫珠集》發售信息
讲座回放 | 从《长门赋》到“蟹行声”



二鹅操缦
诸生理曲
琴课与师资

境庐琴馆
室狭足以贮幽,楼高足以眺远。\x0a辟一角之室,悬一荧之光而操缦。\x0a云巢也,岩岫也,烟波楼也,安乐窝也,\x0a余将盘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