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国自主研发用于严重下肢缺血1类生物药——pUDK-HGF 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健康   2024-11-01 07:30   四川  


引 言

PREFACE

2024年10月25日,第十九届中国首都血管学术论坛(CCVS)在北京顺利召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谷涌泉教授作为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pUDK-HGF)三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代表课题组首次公布了研究结果,血管资讯特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0 1

研究背景

严重下肢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最严重的阶段,特点为灌注不足导致肢体处于严重缺血的阶段,表现为静息痛、溃疡及坏疽,会大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较高的截肢率和死亡风险[1]。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报道,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已达4530万[2],高达10%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可能会进展至严重下肢缺血[3]

严重下肢缺血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等。其中,药物治疗仅能延缓疾病进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的狭窄、闭塞。基于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的血运重建是这一疾病的首选方案。研究报道,对血运重建患者平均随访3.2年,MALE事件(截肢、急性下肢缺血、进展为或复发CLTI以及同侧再干预)发生率高达46.9%[4]。同时,由于并发症的存在和血管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体质的原因,仍有20-30%患者无法进行血运重建,这部分患者1年内主要截肢率可达40%,6个月死亡率可达25%[5]

鉴于临床上的迫切需求,基因治疗在严重下肢缺血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UDK-HGF作为一款1类创新生物制剂,通过促进闭塞部位周围血管新生达到治疗目的,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望为临床提供全新的治疗策略选择。


0 2

pUDK-HGF介绍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HGF可通过与特异性膜受体c-met结合,使得Met受体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并被激活,从而发挥促进细胞生长和新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作用[6]

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pUDK-HGF)主要成份为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质粒,即以表达质粒为载体,HGF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治疗基因的新型基因治疗产品。在缺血部位的局部注射pUDK-HGF,可以向肢体缺血组织中转染人HGF基因,并持续表达和分泌具有促进血管生长作用的HGF蛋白,促进新生血管再生,在缺血部位形成侧支循环,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流供应,缓解肢体因缺血导致的静息痛,以达到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目的。


0 3

pUDK-HGF 三期临床试验

pUDK-HGF三期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全国44家中心479例Rutherford 4-5级的ASO或TAO患者,患者以3: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pUDK-HGF或安慰剂治疗,以评估pUDK-HGF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导致静息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效性结果

试验以静息痛完全消失比例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数据显示,pUDK-HGF在给药后第60天开始显示出治疗效果,且这一趋势随时间持续增强,直至治疗后的第180天,pUDK-HGF组疼痛完全消失的比例相较于安慰剂组呈现出显著性的提升。


除此之外,研究关键次要疗效指标,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揭示了pUDK-HGF的另一项显著优势:相较于安慰剂组,pUDK-HGF组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平均时间提前了25.99天,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提示pUDK-HGF能显著缓解疼痛并缩短疼痛时间。


安全性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pUDK-HGF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1%,严重程度均为1~2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pUDK-HGF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严重程度低,总体安全性特征良好。


0 4

结论

该研究结果符合预期,pUDK-HGF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导致静息痛疗效确切,整体用药安全性良好,有望为我国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专家介绍

EXPERT INTRODUCTION

谷涌泉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兼任:原国际血管联盟主席、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创始主席,原国际血管外科学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学组组长。同时兼任《Vascular investigation and therapy》和《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杂志主编,《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的副主编。

承担十五、十一五(主持)和十二五年国家863计划(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的首席专家,目前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曾拥有科研经费9000余万。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医管局“登封”人才。2018年荣获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荣获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2项。主编(译)专著12部,主审专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


参考文献

[1] Conte MS,Bradbury AW, Kolh P, et al. Global vascular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J Vasc Surg. 2019 Jun;69(6S):3S-125S.e40.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583-612.

[3] Farber A,Eberhardt RT.The Current State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Surg. 2016 Nov 1;151(11):1070-1077.

[4] Amlani V,Ludwigs K,Rawshani A,et al.Major Adverse Limb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vascularisation for Lower Limb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 Nationwide Observational Study.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24 Aug 8:S1078-5884(24)00653-1. 

[5] Dong Z, Pan T, Fang Y, Wei Z,et al. Purified CD34+ cells versu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itis-induced no-option critical limb ischaemia: 12-Month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ingle-blinded non-inferiority trial.EBioMedicine.2018 Sep;35:46-57.

[6] Vasuri F, Fittipaldi S, Abualhin M,et al. Biochemical and immuno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c-Met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14;48(4):430-7.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