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古道1:为啥是闽越王开了厦门第一条道路

科技   文化   2024-04-11 21:01   福建  

所谓道者,人之所行道也。鲁迅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了路”。它与人类相伴而生,一起成长。

翔安区虽然成立较晚,但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轨迹,厦门史上第一条道路,闽越王郢开辟的罗田-豪岭兵道,即从现今翔安古宅村起步;西汉就有道路可通南安、漳浦等地。宋代,泉州、漳州驿道横贯境内。除了陆道之外,翔安还有纵横境内的古老水道,直通大海,记录着翔安先民下南洋、过台湾的历史篇章。

习近平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人民网2019-12-20《在三个对照中坚守初心坚定自信》;他还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022年中华书局出版,《复兴文库·序·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追溯翔安古道,亦即探源翔安历史,解读翔安人文

即日起,让我们一起走进翔安,上溯汉代,截至现代,穿越古老陆道水路,揭开古老翔安的文化基因密码……

开篇之作——

翔安古道1:

闽越王首开厦门境内第一条道路

罗田-豪岭兵道

在《厦门市志》(2004版)、《同安县志》(2000版)、《翔安区志》(2011版)的“大事记”中,开篇第一条如是记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进兵南粤,开辟同安境内罗田至豪岭的古道65里”。

这不仅是目前厦门史书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条道路,也是厦门史上记载的第一条文字轨迹,没有之一。

厦门史学界有人曾对这条记载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依据是古籍上未见记载。据笔者向参与编纂《同安县志》的颜立水了解,他肯定地说,这条记载绝非编者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从其他古代资料摘抄的,至于来源,因为岁月久远忘记了。

在1998版《福建省志·交通志》第一篇第一章的古道部分也有类似记载: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王郢兴师进犯东瓯(今浙江温州),兵分两路:一路由浦城经浙江龙泉进温州;一路由福州经宁德、福鼎抵温州。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郢进兵南越(今广州),乃从福州经泉州、漳州、诏安而达广东。从而,又打开了闽浙、闽粤之间的通道”。

因此,关于闽越王郢开辟“厦门第一道”这件事,是有确凿实据的。

问题是,这条古老的兵道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是否还在?又在哪里呢?

【清乾隆《泉州府志》关于这条古道的地图标注】

史书记载的这条古道起点罗田,位于今天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境内的山根岭,亦即后来划给大帽山农场的罗田一带罗田是个很小的自然村,原先居住有古宅村黄氏后裔,现已整体搬迁;其位置就在厦门古宅村与泉州九溪村的交界处。豪岭,乃现在的同安区禾山一带。

在康熙版的《大同志》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厦门第一古道”的地图标识。起点“山根岭”,就是古宅村境内的山地。

《同安县志·卷九·交通》第一章第一节还明确载明——

罗田至豪岭古道:同安县北通泉州,南达漳州的第一条古道。传说系闽越王进兵南粤沿民间小道开辟而成。全长65里,宽约5尺,鹅卵石面,其中从古宅十八弯经后垄、行宫、五显抵达城关这段古道,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向泉州港输送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读书人上京求取功名行走的捷径。

《厦门市志·卷六·交通第二章第一节也类似记载——

“‘漳泉古道同安段’起自南安的罗田,经十八弯、古宅、后埔、行宫至同安城关,再经乌涂、新塘埔、南山岭(烽火台)、苎溪(原巡检司)、安民、鱼孚、深青、仙店铺入漳州。全长110里,宽5尺左右,鹅卵石路面,其中部分线路曾是官道”。

在很长一段时期,同安区域隶属南安县,直到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西南4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因此,《厦门市志·卷六·交通》将罗田记为南安,实际上罗田早已归属同安,现划入翔安区,系古宅黄氏分支。1958年罗田村落及部分农田划给大帽山农场,但周边山地至今仍属翔安古宅。

按常理推测,闽越大军过境,从罗田下山的途径肯定不只一条。

按照古宅村民代代相传,保留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最古老下山之道主要有两条:

一是辜山古道,

二是古宅十八弯古道。

本篇我们先说辜山这条。

辜山古道位于现今古宅水库大坝下的辜山南坡。古道遗迹全长约百来米,呈南北走向,顺着山谷小溪而下。最宽处数米阔,最窄处仅容两三人通过,古宅村人因此将之戏称为“摸奶巷”(意思是相向而来只能擦身而过)。沿途巨石和两侧山体有明显古老人工开凿痕迹,从石头路面的磨损程度看,已有极为久远的岁月。

【古宅辜山古道遗址,远处小庙为猎王宫。黄坚定/摄】

【古宅辜山古道遗址。黄坚定/摄】

据古宅村民代代相传,在1956年古宅水库建成前,这里一直是古宅村前往山根岭的小路,也是同安通往南安的古道。因为水库建设需要,后来修建了罗田-古宅的公路,这条路逐渐荒废。古道西侧供奉有“猎王宫”。

【古宅辜山古道的猎王宫,黄进德/摄】

据了解,古宅大路人供奉的“猎王公”原来没有正规庙宇,只在古道旁,由三块天然石头堆成猎王神龛。到了清代,有一个专职打虎的外来张姓猎户,将猎神引荐给大路村黄氏族人,于是建了庙,所以又称之为“张府猎王”,并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隆重祭祀,演戏酬神。“文革”期间,庙被毁,神像被古宅大路村民黄自然冒险偷偷藏起来。改革开放后,再度恢复庙宇,延续猎王信俗。

【古宅辜山古道的猎王神像,黄进德/摄】

所谓“猎王”,顾名思义,自然和古老的狩猎活动有关,这在现当代汉民族信俗中极为少见。同安荏畲村也有一座“猎王宫”。据彭维斌、洪文章《从猎王神崇拜看华南社会的土著文化因素——同安荏畲村的个案分析》一文说:“猎王神是百越后裔畲族崇拜的自然神灵,它与畲族的狩猎经济密切相关……它应与史前的闽越民族、秦汉以来的山越,以及隋唐以来的畲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猎王庙旁的辜山古道,很可能就是两千多年前闽越王开辟的原始兵道遗址。包括“猎王”信仰,包括“大路”这个地名,都和古道有着紧密的历史关联。

【古宅村口的“厦门第一道”历史文化景墙,黄坚定/摄】

笔者认为,在古代从罗田-古宅这一段为下山小道,为便于大军过境,应该是兵分数路,辜山古道和十八弯古道应为其中两条;辜山古道或称为“大路”,后来用于村名保留至今。

1949年4月,我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占领南京之后,继续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残余势力。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277团、278团、279团,在第91师第271团配合下,一样由南安出奇兵经罗田自古宅进入,兵分辜山古道和十八弯古道两路而下。

9月19日,解放马巷、同安;23日,解放集美;10月17日,解放厦门……

当时,古宅村民们冒着巨大风险,倾其所有慰劳过境官兵,协助照料重病伤员。由于山高路远,大多数部队官兵早已劳累过度。279团三营一位重伤员长眠于辜山古道的辜呆崎;还有一位279团一营的山东籍战士,为保护好战马和迫击炮,不幸坠落十八弯古道悬崖,经村民送回村中抢救无效,壮烈牺牲,长眠于厦门这片最为古老的土地。

在公元前135年的西汉,不仅没有同安、厦门,也没什么南安、泉州,这里隶属于闽越国闽中郡治县。根据《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等记载,在古宅开辟“厦门史上第一古道”的郢,姓驺氏,闽越王无诸之后,是西汉时期闽越国国君。就在这一年,闽越王郢的军队跨过绵绵群山,穿越古宅大峡谷,开辟了通往南粤的兵道。南越王赵眜向汉廷告急。汉武帝任命王恢和韩安国为将军,率兵分别从豫章(今江西南昌)、会稽(今江苏苏州)出发,讨伐闽越。郢分兵在仙霞岭(闽浙交界)一带拒守。遗憾的是,在汉军压境的形势下,郢的弟弟余善乘机发动政变,鼓动闽越权贵们杀掉了郢,取而代之为王。

闽越王郢取道古宅开疆南粤的壮志虽然落空了,但他所开辟的这条“厦门第一道路”,后来一直是古代同安的重要交通线。厦门史上第一个村落,亦即“金柄黄氏”也在不远处开枝散叶,古宅村即为金柄黄氏分支。唐宋之后,这条古道拓展到110里,宽5尺左右;交通东西溪和苎溪;串起古同安两大文明流域的互通互联,助力古同安今厦门绵延发展。

翔安古宅古道,隐藏着厦门最原始的基因、承载着厦门最古老的文明、见证着厦门最悠久的历史……

坚定立场
说些闲话,聊点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