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期:做好人,为良医

民生   2024-11-19 20:03   浙江  

一个家族的家风,是照亮一代代后人前行之路的灯塔。从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孔子的“庭训”,到王阳明的《示宪儿》、袁黄的《了凡四训》,再到吴越钱王的《钱氏家训》、岳氏“精忠报国”的祖训等等,家风家教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和深沉的责任理想。




在杭州中医界,提到肾病科,无人不知国家级名医王永钧的名字。王永钧出生于1935年,尽管已是89岁高龄,其每天坚持坐诊与病房巡视,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病人。他不仅以其精湛医术治愈了无数患者,更因其崇高的医德和良好的家风赢得了广泛尊敬。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老人能够六十余载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在医学领域内孜孜不倦地耕耘呢?


王永钧学医的初衷,源于父亲对他的寄语:“父亲从小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好人’!但怎么做一个好人呢?父亲让我自己去学。那时候新中国各方面都落后西方国家,尤其是医学,我当时想着如果能在医学上习得一技之长,治病救人也算是做好事、做好人。”


王永钧将“做好人”的信念融入到了对患者的关怀中。不为良相,只为良医。从医60余年,他始终把医好病人放在第一位。王老先生坐诊看病时常看到很晚,早些年门卫下班就把大门锁了。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一下子也叫不到人,他不得不带着病人一起爬窗而出。还有,曾有一次因为与别的会议安排有冲突,学生为他临时调整了时间,把原来上午的接诊时间改到了下午。王老知道后,批评道:“我的时间不是我自己的时间,那是很多病人的时间。有很多病人从外地赶过来,也许回程的车票都买好了,我怎么能随便改时间呢?这会给病人带来多大的麻烦!”


王永钧一直将他父亲对他说的“做好人”这三个字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并且他也将这三个字送给同样是医生的儿子王真。在王真印象中,父亲王永钧工作每天都非常忙碌,白天上班给人看病,晚上开会学习。作为父亲,他是一位十分典型的传统家长,对自己的教育从不是只是讲讲大道理,虽然话不多,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做好人”这三个字最朴素的真谛。受父亲影响,王真高考毕业后也选择了医学专业,主攻呼吸科。谈到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王真想起父亲的话:“他说做医生,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有用的。我那时候也不是很懂,但是我读大学以后对这个行业慢慢感兴趣起来。成为医生后,我也越来越理解父亲,知道‘做好人 为良医’的分量。”


王永钧医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医学传奇,更是一份医者仁心的传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好人,为良医”,什么是医者的大爱。这份家风,不仅在他的家族中传承,更在他的学生和患者中发扬光大。







杭城好家风精彩回顾:

第二十二期:奉先思孝  久病床前有孝女

第二十三期:不忘初心 心怀善念

第二十四期:“路要靠自己走”的电焊专家



西湖之声
西湖之声fm105.4,每天和你分享杭州大城小事,趣读即时实用的新闻资讯。传播杭州文化,陪伴在杭州生活的你!欢迎互动,快来跟小西玩耍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