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把人性做到至诚,才是一种境界。
一
在《中庸》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些仅次于至诚的人,致力于某一个方面的善端,能够从局部细小的方面一一加以推敲,也就能够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可以感动他人,就会引起他人的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达到真诚的境界。
在这一章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致曲”,就是说有一些脱离了自然而然的天性,没有做到真正的至诚,比圣人的真诚稍微低一个层次,但是他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达到至诚的效果。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说有一些人天生具备一个坦然真诚的内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人生的阅历,逐渐经历了一些事情,形成了对于世界不一样的认知。
忽略了真诚,善于通过机巧谋略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而这样的心态,会让自己因为各种诱惑找不到出口,导致人生道路坎坷曲折,这一切都是因为不能真诚而导致的结果。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他希望通过外在的小智慧小谋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却不知道真正能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真诚。
如果你想交到一个真诚的朋友,自己就要真诚,越是功利心,越怀着提防的心思,没有向朋友敞开心扉,越容易让自己陷入孤独。
而人生也是如此,你越是用小智慧小计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越是背离了自己追求的那个点,这个是存心狡诈的一个愚昧思维。
二
这个时候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真诚和心存狡诈思维之间,对于人生的影响会那么大。
根源就是因为我们的表面,其实会欺骗我们的内心,很多人总以为自己的小心思能够骗得了别人的眼睛,其实这个思维是错的。
一个人所有的内心都会通过他的外在言行完完全全的表达出来,所以说你心里想什么,其实在外面都已经表露出来,都能会被别人感知得到。
无论你掩饰的多么真诚,你做出那些恶心勾当都会被人发觉,所以但凡是存有狡诈心思的人和真诚的人相比,其实都是被动的,只是他自己没有发觉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做到“至诚”,所以儒家思想之中,就提出了“慎独”的智慧。
三
“慎独”,哪怕一个人退居人后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种坦然正直的思想,以此来修养自己的心性。
所以,人生的一个境界叫做至诚,只有至诚,才能收获一个良好的结局。
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经营塑胶厂。
有一次遭受了一些问题,许多厂家拒收了塑胶厂的产品,要求赔偿损失,这个时候,因质量问题,许多塑胶产品无法销售,导致需要面临银行清算的生死存亡关头。
母亲告诉这个人,真诚是做事的资本,也是战胜困难的不二法门。
于是他痛定思痛,坦承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把那些产品挑出来可以销售的销售出去,质量不过关的销毁重新生产。
就这样,慢慢的度过了这次危机,他也从中体会到真诚是做人之本,真诚也是帮助他渡过难关的唯一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