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活动课是老师组织幼儿参加的有教育目标的有主题的教学。
幼儿天生的活泼好动,好奇,注意力短等年龄特点注定幼儿的活动是开放,活泼的,多动的,多变的。
集体教育活动又是一场场有组织的教学开展,在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教育活动时,很关键的是组织幼儿有序的参与,每个环节幼儿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直接展现了活动的价值。
现实中的幼儿的活动很多困扰老师的是,活动的规则秩序和幼儿年龄特点之间的矛盾。常见活动状况就是一个字:“乱”。
下面我们从一节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组织进行分析为什么会乱。“乱”在哪里,怎么“乱”了,如果转变“乱”了。
一节活动课有的环节是:导入部分;基本过程;结束部分。
三个部分的时间比例1:3:2,即如果是中班25分钟的活动,5分钟导入,15分钟基本过程,10分钟结束部分。
导入部分乱的原因:小朋友没有准备好,老师也没有准备好。
导入部分是进入正式内容学习的过渡部分,需要小朋友准备好身体和心理。
生活需要都完成,像如厕之类的,能让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能安坐的状态;
心理准备是小朋友参与活动的意识,知道要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活动,互动,游戏,学本领。
老师的准备需要心理准备,迎接幼儿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活动组织准备,对导入部分的设计和反复的练习。
幼儿的活动常规的养成需要循序渐渐的,在活动前需要反复的强化,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做。
走线或有节奏的拍手等小律动让幼儿进入准备状态。
老师做好充分的备课组织内容,或引发好奇的对话,或有趣的儿歌,或手指谣。
·组织各个环节的节奏和时间的安排不合理,
·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及时,
·个别缺少幼儿的照顾。
基本部分中需要有动静结合的安排,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领域的特点综合的安排活动的节奏。
幼儿容易兴奋又不容易很快的从兴奋的状态转向平静,尤其个别活跃的幼儿甚至可以带动他周围一片小朋友的放飞自我。
充分备好课,每一个环节留有机动变化的准备,随着活动展开的状况及时调整活动氛围。
对活跃的小朋友要时刻的给与关注,安排在离助教老师近的座位。
对于突发或现场生成的教育内容在有把握的情况下适当的开展或直接按原计划组织。(整场活动的目标始终在心中,在落地的环节中)。
小朋友的活动注意力基本达到饱和(坐不住了),活动结束缺少趣味。
结束部分是基本部分的过渡和总结阶段,一节活动下来,小朋友的状态不同,或意犹未尽或坚持不住,在最后小结结束部分时对于活动的常规规则早就忘了。
常规的鼓励引导,当小朋友坐不住很乱时,以做到的小朋友给与表扬(甚至可以给与小奖励)。
结束部分的活动内容简洁,节奏不拖沓。
幼儿参与的活动乱是幼儿活动的特点现象,不过度的乱以至于打乱了上活动的节奏,不影响大部分幼儿的学习,乱中有序都是正常的现象。
活动的常规养成是活动的护航,活动的内容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是有序的核心。
不去追求严厉的课堂规则,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抓住幼儿的参与状态调整活动的节奏和内容。
顺幼儿的特点开展是最好的活动状态,每个幼儿自乐其中,互不影响又互动有佳,这样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