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的当家树种
目前,祁门县共有茶园19万亩,其中槠叶种种植面积约占七成。
孕育希望的天选之“籽”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茶树育种技术由系统选育为主逐渐转入以杂交育种为主,但存在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1987年,我国首次开展航天育种,为茶树育种提供了新途径。在过去的20年里,普洱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10余种名茶或茶籽都曾遨游太空。
今年6月底,获悉实践十九号卫星将开展太空育种实验后,祁门县积极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项目办公室取得联系,后获准搭载。7月23日、8月27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验项目承接单位,在祁门县的平里镇生态示范茶园、历口镇牯牛降茶园、祁红乡榨里村茶园三地摘取了1000克祁门槠叶种茶籽。
9月27日,祁门槠叶种茶籽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入太空;10月11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10月29日,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在北京举行,首次在太空育种14天的1000克祁门槠叶种茶籽交付给祁门县。
“飞天”归来开启新程
“如今,祁门红茶的槠叶种终于圆梦太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必桦说,航天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植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等发生遗传突变,返回地面后再从中筛选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祁门槠叶种登上太空,标志着祁门红茶正式步入一个全新的航天育种时代,这也必将有效提升祁门红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
10月30日,这1000克槠叶种航天育种茶籽从北京回到了祁门。这些茶籽将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交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于科学研究;另一部分交给祁门红茶集团有限公司,用于栽种培育、科普教育。
“上天入地”未来可期
挖坑、放籽、培土、浇水、盖草……11月1日上午,“飞天”归来的部分茶籽在祁门红茶集团平里产业园播种,与这些天选之“籽”一起播下的还有实现茶树育种新突破的梦想。
“‘上天’只是第一步,‘入地’才是关键。未来,我们将及时发布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张必桦表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将围绕祁门槠叶种航天育种茶籽开展研究,力求培育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更加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不断提升茶树种业研发创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贡献更多安徽农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