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镜头
□女 真
火车正点到站,她跟随早早站起来等在车厢门口的一些性急乘客,在佳木斯火车站下车,准备与另外三个不知道长相、性格什么样的女网友第一次见面。
此前她们在网上联系。她们都在一个摄影爱好者聚集的群里,群友生活在世界各地,大家谈论摄影器材、拍摄地信息、各种拍照技巧,也七嘴八舌评点某些群友发到群里虚心讨教或稍带显摆的片子。群友多数用的是网名,自称经营摄影器材的群主大宋没要求大家更改实名——这种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网络世界,所谓实名就真能保证是真实名字?网名就行,虚拟空间讲的事情、说过的话,不必太较真儿,各取所需,听听就好。这个群挺活跃,常有人往群里发原创片子、转发各种链接甚至直播点评,偶尔也策划一些活动,比如她知道的几次主题同拍,大家会把符合主题的片子发进来互相点评、互相启发。疫情前,群友曾组团出游,去新疆拍胡杨林,去贵州拍少数民族风情,也曾去以色列、南非、埃及、阿根廷、巴西甚至南极。2022年夏天,几个群友约好去长白山的二道白河住一个星期,大家一起拍昆虫和花草。长白山的动植物物种很丰富的,能拍到自己没看到过的种类或者见过的种类但有不一样的场景,那会是大收获。那次活动合她口味,她已经报名参加、订好了车票,出发前头一天,下楼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慎崴了脚,走路倚靠拐杖帮助,只能遗憾告退。线下活动总体来说是少数,群成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见面的可能性不大。群规是只讨论与摄影有关的事情,不允许乱讲无关事宜,实不实名当然也无所谓了。但这次活动的倡议人张玲看上去应该是真实名字。
六月下旬,张玲在群里留言:“有没有想去黑龙江中俄边境自驾游的朋友啊?我们郑州白天已经四十度往上,实在太热,真想去北边避暑,天苍苍、野茫茫的北大荒,现在最高气温才二十七八度,真心凉爽,我现在快被大太阳烤熟了……”张玲是一大早六点多钟发的信息,明显是被一夜酷热折磨得没睡好觉的人在发牢骚。两个多小时过去,竟然没有一个人接她的话茬儿。那天是个星期六,也许多数群友在睡周末懒觉吧,少数看到信息的人也可能对去遥远的黑龙江自驾游不感兴趣,或者想出行但时间不便,也或者觉得张玲的留言只是一个热蒙圈的人即兴发的牢骚而已,顺口一说,未必能落实到实际行动。没人响应,也跟张玲平时在群里不够活跃、存在感不强有关?她虽然潜水很少发言,但隔三差五进群扫一眼,她记不得张玲以前在群里发过片子,记不得她对群友的片子发表过评论,不知道张玲主要拍哪方面的题材,像一个新面孔。群友不接话,是不是也考虑过这个因素?在虚拟空间里交流少些顾忌,真要在现实生活中见面,至少一周的时间同吃同住,还是要谨慎些。更何况,群友多数应该是有工作的人,拍照固然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消磨时光,讨论片子也有助于提高拍照技巧,但专门抽出一段时间去遥远的北大荒旅行,还是跟未曾谋面的陌生网友一起,肯定不那么容易下决心的。当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有少数人会拿出时间、下决心出门旅行,比如去参加“长白山草木情”的那几个群友,他们发在群里的一些片子让她羡慕又遗憾——羡慕那些未曾谋面的人能够克服困难,拍下的一些花草是她不认识、没见过的,在疫情形势还不明朗的特殊时期,那些构图优美、色彩纯净的作品,让观看者能够感觉到他们是拥有安稳心绪的一些人,真好;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参与到那个队伍里,如果跟随大家一起去长白山,她相信自己肯定也能拍出一些好片子,也许会因此认识志同道合的一两个朋友也未可知。
更悲催的现实却是,她不但没去成长白山,还遇到了至今仍旧走不出来的困境。这让她对没去成长白山更感觉遗憾。
疫情过后,她感觉人们渴望外出旅游的心情和实际行动力可以用爆棚形容。稍微有一些名气的景点,都被乌泱乌泱的游客们挤满了。她有两个很少出门旅游的熟人,一个五一放假时携全家去杭州西湖,一个单枪匹马跑去湖南张家界,都在朋友圈不停地发旅游地风景照。她没问他们跟团游还是自由行,没给她们点过赞。她很少在网上发声,那个人出事后,她更懒得说话,跟女儿和律师除外。跟女儿是掏心窝子想说,女儿是心头肉,得跟她说心里的话,千叮咛、万嘱咐,尤其告诉她不要接陌生人电话,不要相信哪个突然冒出来的所谓熟人可以帮忙办事消灾的许诺,开导女儿要正确对待父亲面临的境况——虽然她自己其实也十分需要有人开导。跟律师是不得不说。律师是她出面请的,她现在看不见那个人,从律师那里才能问到案件具体进展,也要跟律师讨论未来面临的事情。
一审结束,那个人在庭上的表现使得案件不能马上出结果,还需二审。她在等待二审的时间安排。律师说有可能排到半个月以后。她度日如年,每天靠摆弄手机和出门拍花花草草打发时光。小区里、家附近的公园、街边绿化带的花花草草不知道拍过多少遍,早已经审美疲劳,貌似再也拍不出什么新意。想离开家出门散心,但对去著名风景区有顾虑。她在一个前同事发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堆堆九宫格照片,精心挑选的风景照也避免不了闯入镜头的众多游客,可见真实场景中多么拥挤。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人稍微多一点就让她感觉窒息。她惧怕南方夏天的溽热。她理解不了那些六月份以后敢去南方旅游的东北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南方夏天的高温和潮湿她实在不能适应。二十几岁时,有一年的八月,单位派她去南京开会,住关系单位的招待所,房间里没空调,靠那种吊在棚顶的老式电风扇纳凉,晚上要去公共卫生间洗浴,洗完澡走回房间身上又一身汗。早晨醒来,睡过的凉席上有明显的人形湿迹,以为晾干的衣服,回家后发现其实还是湿答答的。那次以后,单位夏天再派人去南方出差,她能躲就躲。一开始那个人说她不能吃苦,过于娇气,等到女儿出生了,她只要出差家里就一团糟,他才停止唠叨。他这个人心气儿很高,也可以说相当上进,可惜最终没把握住自己,到底栽了大跟头,还是在退休以后。这些年,他的职位越来越高,她却越来越提心吊胆。还以为他退休回家就好了。早知今日,闹什么分居,直接离婚算了。那时离婚,爸妈和女儿肯定难受些,却不必跟她一起面临现在的窘境。现在想离也来不及了——且不说这种时候能不能办离婚,即便可以办手续,明显是落井下石吧,亲戚朋友知道了,自己更丢人,他也会恨她。感情当然早已不再,但他毕竟是女儿的亲生父亲,当年自由恋爱的选择,两个人也曾有过甜甜蜜蜜的日子,她不希望他失去自由之后恨自己。他的事情网上有新闻,她本来已经无颜见任何人,不想再因为迟到的离婚而给人添话把了。那些曾经对自己很客气的,至少表面看上去尊敬她的人,现在会怎么看她?她不敢多想。她现在跟绝大多数熟人都不联系,也不接他们偶尔打来的电话。一审过后,她真的迫切希望离开家出去散散心。不去太远的地方,不去著名景区,担心有名气的地方人多拥挤,也是时间不太允许。律师说过,二次开庭可能在半个月后,但万一提前呢?所以她给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出门最多不超过一周。
最近一段时间,群里有几次组局出门的倡议,对她都没有吸引力。看到张玲的倡议,她有点心动了——北大荒三个字看上去就凉爽,又有一点寂静和苍凉的意味,非常契合她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她是地道的东北人,却只在多年以前去哈尔滨看过冰灯,女儿上次回来时一起去过亚布力滑雪场滑雪。她没去过北大荒,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去北大荒。决定这次出行之前,北大荒具体指的是黑龙江的哪些地方她真不太清楚,只觉得那边应该有森林、有稻田地,居民可能比较稀少。出产五常大米的五常属于北大荒吗?五常大米真好吃,他们还一起住时,有人曾经送过几次,煮米饭的过程香味儿就在屋子里弥漫,闻着就有食欲。完达山奶粉也是北大荒那边出产的吧?女儿小的时候,她奶水不足,给女儿冲的奶粉就是完达山牌的。那时候可以选择的奶粉品种不多,不像现在世界各地的奶粉都可以买到。听说进口奶粉都很贵,现在的年轻人管在外面打拼叫挣奶粉钱。好在女儿已经长大,她再不用为奶粉操心。张玲很快通过了她的申请,她直截了当问张玲:“我有意向参加你倡议的活动,你在北大荒那边有熟人吗?有现成的攻略吗?大概时间是几天?还有谁想参加?预算有吗?定什么规矩……”
跟陌生群友一起组团出行,定什么规矩很重要。丑话说前面,大家都遵守规矩,途中会少些分歧。出门是为了高兴,因为鸡毛蒜皮的各种事情闹纷争就没意思了。
张玲是当然群主,很快拉起一个小群,群名为“向北方”,成员就是约定在佳木斯火车站集合的四位。都是女网友。一开始她有些犹豫,北大荒那种天高地远的地方,会不会真有野生东北虎和黑瞎子?自由行的话,有男伴相对安全些吧?心里有顾忌,却没说出来。话到嘴边留半句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习惯曾经保护过她,但愿以后能继续保佑她。直觉告诉她,群里想去北大荒拍照游玩兼避暑的网友可能不止她们四位,也许真有男网友报名,只是前期被倡议人张玲筛选掉了。张玲有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吧。如果碰上品德欠佳的男人,一路同行反而不方便。最危险的可能就是身边人。都是女人也挺好,大家在一辆车里,更换衣服方便,说话、行动更随意些,少了路途中男女之间可能有的冲动、纠葛和麻烦,更单纯。五十岁以后,她越来越愿意独处。幸好那个人每天都忙,他们分开住之前,周末他也很少在家里。她不知道他周末出门是上班还是跟什么人在一起。她不问。分居以后更不会知道他周末在干什么,他们不直接联系,偶尔会在电视的本地新闻里看见他一眼。女儿知道他们分居后,说妈妈这么喜欢独处,可能因为妈妈是B型血吧。她其实不懂女儿在说什么。女儿也是这样跟爸爸说的吗?女儿是在安慰她或者替她解嘲吧。血型跟性格真的能有关系?她对血型、星座这类事情没有研究。关于出行的安全性,她并不相信常规旅游线路和途中真的有野生东北虎或者黑瞎子出没,那些大动物现在都很珍贵,养在各种动物园里买票才能看到。她也不相信途中会出现抢劫和更不好的事情。朗朗乾坤,和平年代,座山雕一类的土匪早就没了——更何况那些土匪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小时候她读《林海雪原》,一直以为座山雕和杨子荣、白茹、小常宝实有其人,上了中学才知道那些有名有姓的鲜活人物是一个作家编的或者叫虚构的,从此她很少读小说。被虚构的人和故事感动太浪费感情。她是一个理性的人。
按照事先沟通,她第一个到达佳木斯火车站,所以没着急出站台,先摘下口罩透气,然后拖着拉杆箱慢悠悠往外逛,躲开了那些下了车急吼吼抽烟的烟民。她讨厌烟味儿,不喜欢烟民,这是她跟丈夫的分歧之一。她已经想不起来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只清楚记得他们刚认识的时候他不抽烟,女儿小的时候他也没抽烟。好像是转到厂部分管采购工作以后吧,说是应酬场合总有人递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从耍烟开始,一点点上瘾了,越抽越多,一天至少一包。有人投其所好送他烟,她搬离之前,家里已经有好多条香烟,她越看越烦。在这方面他缺乏自制力。他大哥十年前患肺癌去世,葬礼后他发誓一定戒烟,反复几次也还抽着。现在他没有烟可抽了吧?应该也没有酒可喝了。不喝酒会不会让他的血尿酸指标下降?得了痛风的人还不节制喝酒,吃的方面一点不讲究健康养生,让她无语。他们两个人的共同语言确实越来越少,吃饭都吃不到一起去。分开是必然的,没什么意外。她遗憾没能分得更早、更彻底。
下午两点,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天空清澈湛蓝,太阳高悬头顶,刚刚从动车空调车厢出来,明显感觉到户外太阳有些烤人,但她很快发现,同样这个时间段,佳木斯的体感温度,比她生活的城市至少低两度。这发现给她留下好印象,来之前做的天气预报功课得到现实印证,她心情不坏。来北大荒除了想散散心、消磨消磨时间,当然也想顺带避暑。她不喜欢家里开空调,还是天然温度好。这方面她和那个人也有分歧,在家里他也把空调开得极低,可能习惯了穿西服外套的温度,而她总感觉空调风往自己骨头缝里钻,刺骨头。他说如果你是南方人,能忍着夏天不开空调?她反驳他说,自己生是东北人,死做东北鬼,夏天为什么必须去南方?夏天没公事却主动往南方去旅游的人都是真勇士,她没那么勇敢。她现在不但不勇敢,还脆弱得很,随时想哭、随时都可能掉眼泪。那个人出事以后,她很长时间一宿一宿睡不着,睡着了也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旅途奔波劳累的话,也许能睡几宿好觉。但愿。她已经近十年没踏实睡过整宿不醒的好觉了。一开始她单纯地以为是更年期的缘故吧,半夜醒后浑身是汗,睡衣、睡裤常常湿漉漉的。更年期熬过去,晚上不再出汗了,但她仍旧经常夜半醒来。这就不是简单的身体原因了。她其实有点知道为什么——无非就是心里有事不踏实呗。
跟张玲几番交流过后,再跟女儿通话时,她告诉女儿自己决定去北大荒走一走、看一看。女儿立马给她鼓劲:“妈呀,您跟着她们去走走吧,再这么待家里,我怕您抑郁了……”女儿现在还不方便回来,只能用语言安慰痛苦中的亲人,她知道。幸好还有女儿可以说话。当年她生女儿,可是遭了老多罪的,怀孕两个月以后,吃什么吐什么,一直到分娩前半个月妊娠反应才彻底消失。生女儿前她是体格健硕的那种女子,生过女儿,她变得苗条了,有些熟人竟认不出她。有一段时间,她对女儿莫名地有一种抵触,隐隐感觉女儿的存在绑架了她的人生,让她不得不处处小心、跟那个人在一起时委曲求全。但是现在,她开始感激女儿,除了女儿,她已经不信任任何人,包括花钱请的已经熟悉起来的律师。但有些话,对女儿最好也别轻易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人生变故,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人生的多数事情,关键时刻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佳木斯火车站广场不大,来往行人稀稀落落,空旷、安静,跟她上车时的喧闹、拥挤对比鲜明。有点像回到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样子。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愿意回到多年以前。女儿在上小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那时候她身体还好,左乳还没发现癌细胞不得不手术切除,他们没闹分居,他的事业眼见着蒸蒸日上。曾有单位女同事向她讨教发掘潜力股男人的经验。万人国企大厂,一个一线车间里的普通技术员,家里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先调到厂办又借调到局机关又调到市里,三四年一个稳稳向上的台阶,你家的男人太优秀了,你慧眼识男人,会选丈夫啊,介绍介绍经验呗。她不知如何回答,只能一笑了之。她的男人确实优秀,长相出众,做事有能力,她为他骄傲,但他也不像局外人看上去的那样永远光鲜。当光鲜下面的东西越来越显露出来,她从为他自豪,到渐渐害怕被人说起是他的妻子。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不顾忌女儿和父母的感受,真能跟他一刀两断,现在自己在做什么呢?也许去美国陪伴女儿了?也许正在跟某位女友周游世界?世界上的花花草草种类太多,多数国家她还没去过,许多植物她既没听说更没见过,可拍的美景数不胜数。感谢人类的科技进步,相机或一部手机在手,就可以收入无数美丽动人的景色,镜头可以凝固记录转瞬即逝的宝贵时光,真好。疫情最严重的时刻熬过去,她现在可以到处跑了。女儿前年底登记结婚,还没有孩子,但已经有了计划。那时候疫情正严重,她出不去,女儿也回不来,她非常遗憾不能参加婚礼。本来计划疫情过后回国补办婚礼,这是他们夫妻两个人难得的共识。现在看来当然不可能了。即便回来补办婚礼,他也参加不了。婚礼只是形式,不那么重要,小两口幸福就好。她预测自己可能快做姥姥了。她会拍照,可以天天给外孙或外孙女做影像记录,记录下一代的天真时光,不像她自己上小学之前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要做对女儿两口子和下一代有用的老太太。但愿那个人的事情不至于影响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姑爷很优秀,哈佛博士毕业,家里条件好,亲家两口子会不会在意儿媳家里出这种事?他们会不会对儿子施加影响?谁知道呢,这种事情女儿不会跟她讲的。报喜不报忧是女儿的一贯作风。女儿主意正,这一点像她的父亲。出事以后,她和亲家两口子没交流过。她不知道说什么。幸好他们也没直接问她。他们是只有电话联系还没真正见过面的亲家,原本想着,孩子们回来时两家老人要见一面。她相信他们肯定知道了,现如今网络信息如此发达。她并不责怪他们没问自己,心里其实很感激他们的冷处理,她其实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电话里也不方便说。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如果他们问她,她也许会说,你们看网上吧,网上有的,就是我知道的。他们肯定是故意没问,也算善解人意,没给她出难题。
佳木斯火车站广场对面没有太高的建筑。各种形状的云朵,把夏天的北国天空映衬得湛蓝、干净,让她想起年轻时常听的一首歌曲《北国之春》。那个人年轻时喜欢哼唱《北国之春》,只哼旋律,唱不准歌词。现在是夏天了,她正在经历北国之夏、北大荒之夏。夏天能看到这样没有污染的干干净净的天空是福利。她生活的城市工厂很多,她刚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个单位是工厂,那一带工厂林立,多年以前就号称东方鲁尔,不停冒烟的大烟囱是当地的特色。经过最近这些年不断搬迁改造,城市的空气好多了,蓝色天空的日子多起来,但那种蓝色跟自己眼前的蓝色天空不是一个色度,没法比。她看着天空发了会儿呆,决定离开广场,寻找一个更好些的角度拍一拍云朵,最好是有树和花草的公园,任何植物和蓝天、白云都很搭配。
前面不远走着一个跟她同样拉着行李箱的女人,她看到那个女人手里竟然掐着一支细细的女士烟卷。她立刻想到东北老话里讲的关东山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姑娘叼着大烟袋。第三怪说的是过去的关东女人普遍抽烟,大烟袋说的不是前面女人手里的烟卷,而是长长的烟袋锅。她很小的时候,去辽东岫岩姥姥家串门儿,邻居几个老奶奶人人手里握着长烟袋,她们忙完屋里活儿,凑在谁家的屋檐下坐成一排,一边聊着天一边晒日秧儿——姥姥把冬天的太阳叫日秧儿,那场景恍如昨天。那是多年以前,至少五十年前了吧。那些抽烟袋的老奶奶早都过世了。现在佳木斯的女人还时兴抽烟吗?看来这边古风犹存啊。那个女人右手拖黑色拉杆行李箱,拿香烟的左手高高举起来摇晃了几下,好像在跟蓝天和白云打招呼,好像要让手里的袅袅烟气与天空中快速流逝的云朵衔接到一起。女人的动作好像在挑衅什么。她赶忙从包里掏出手机,蹲下一些,把前面那个女人和蓝天、白云一起拍下来。女人是聚焦点,蓝天白云是背景。她讨厌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任何人,但她发现刚拍下的片子画面看上去很干净,有一种特别的韵致。女人的上半身是画面主体,高高举起的伸向天空的左手已经快顶出画面了。衣服是鲜艳的红色,材质应该是略微透明的苎麻,这种材质和颜色出片子,轻盈、透气、不死板。拍好几张,她把手机收回包里。她平时不喜欢拍街上的行人,顾忌拍照对象不喜欢,今天破例了。陌生的城市,不知道这里民风如何——万一红衣女人转头发现被偷拍了,如果较真儿的话,自己会很尴尬的。一个人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在群里听几个喜欢街拍的群友介绍跟拍照对象交流的技巧,发现自己这方面能力明显不足。那就算了。她本来对拍人物也不那么感兴趣。人要有自知之明。万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人生如此,婚姻如此,拍照片当然也是。花花草草不会抗议的,随便她怎么摆弄怎么拍。
约定的集合时间是下午四点钟。手机也快没电了。她拿出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提前五分钟回到火车站广场。她是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集体活动不愿让别人等自己。广场上行人仍旧不多,屈指可数。她在“向北方”群里分享自己在广场的位置,四个同样拉着行李箱的女人,迅速聚到一起。那三位女群友分别是“吃肉不吐葡萄皮”“我爱车厘子”“张玲”。她尴尬地发现,下午刚出站台不久,她在车站广场偷拍的抽烟女人正是群主张玲。一样的个头,一样的红色衣裳,一样的行李箱,只不过她拍到的是张玲放肆挥舞烟卷的背影,而现在她看到了张玲的正面。张玲个头儿跟她差不多,一米七出头的个子,体型苗条,素面朝天,面容有些憔悴。也许是旅途劳累吧,毕竟从河南那边过来,路途正经不近呢。看脸庞,张玲应该比自己年轻。她有点不安——她无意中偷拍了张玲,旅行还没正式开始,自己先就违背了群规。虽然拍的是背影,那时候她也并不知道镜头里的背影正是群主。“向北方”约定的第一条群规是彼此不拍对方,大家也不拍合影照。这群规明显怪异,一般一起出门的人都希望同行的人会拍照、爱拍照,方便留下好照片,旅行的重要成果包括那些留下的照片啊,多年以后,当记忆消退,照片有助于回忆起当年的感受。她们几个都会照相,却特意规定不允许互相拍照,这里面明显有什么不对劲。她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道那几位是什么情况。只能说每个人都有难唱曲吧。不管为什么,只要是大家共同认可的规矩,就应该严格遵守。她不是有意违反群规,手机里的照片很容易删掉,但她认为这是一个坏预兆。那个人出事以后,她开始相信自己可能有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多少年前就隐隐预感到会出事。现在,她已经预感到北大荒之行可能并不像自己预想的那样简单和顺利。这让她顿时紧张起来,身上迅速潮热、出汗,像更年期还在绵延。这样的感觉很不好。她预感到了此行可能不太顺利,但她没能预感到,她们中有人会将自己的宝贵生命留给北大荒。事实证明,她预知未来的能力远远不够强大、不够精准。如果她真有这种能力,当年她会嫁给那个人吗?不会的。天下男人多的是,她当年也是另有人苦苦追求的,为什么必须嫁给他?他是她生命中的劫,她没能预测到,没能躲过去。
黑色丰田汉兰达带领她们深入北大荒腹地。车是车厘子联系的。“向北方”建群的第三天,车厘子在群里留言:到佳木斯集合以后,她们不用花钱租车,她在当地借了一辆车,大家分担过路费和油钱即可。出门在外,能省钱总归是好事情。好消息让她们的北大荒之行更值得期待。
所谓不用花钱租车,其实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她们要跟随车厘子先去一次富锦。车厘子说,到富锦,吃住都免费,油厂老板赞助。富锦的一个油厂老板,也是这辆车的主人,邀请车厘子一行人参观他正在扩建中的榨油厂。北大荒盛产优质大豆,也可以从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进口大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建榨油厂占天时、地利。她没见过榨油厂,看看倒也无妨。车厘子言外之意,自己要给老板做点事情,所以她猜测车厘子可能在媒体工作。车厘子不说自己怎么跟老板联系上的,是旧相识还是因为这次出行临时抱佛脚,她自己不说,别人当然也不会问。都是成年人,作为第一次见面的网友,打交道的基本尺度应该有。车厘子到底从事什么职业对她而言不重要,自己享受成果就好,怎么回报老板是车厘子的事情。她认识一种女人,生活当中能量之大,让她这种谨小慎微要面子的永远望其项背。车厘子也许就是这种有能量的女人。谁知道呢,处处看吧。
此前她不知道黑龙江有一个富锦市。她去过哈尔滨,知道佳木斯、大庆、牡丹江,亚布力滑雪场在尚志县,属哈尔滨管辖,大庆有油田,出过一个叫王进喜的铁人。因为行程计划中有富锦,她出发前特意在网上做功课,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富锦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依松花江而建,虽然只是佳木斯下面的一个县级市,但土地面积八千多平方公里,比一些内地二线城市面积大,那里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是“中国白枕鹤”之乡,“黑土绿谷,粮都富锦”,当地也盛产水稻,是著名的粮食仓储地。她不反对把富锦列入行程,尽管参观工厂跟正常人的旅游好像有些不搭界。没去过的地方,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她可以随大流。无所谓。能把时间占满就好。
汽车正在深入北大荒腹地。第三排座位集中放行李,车厘子坐副驾驶,她坐第二排靠右边车门的位置,挨着葡萄。在广场见面后,带水果字样的两个网友,一致同意称她们为葡萄和车厘子。车厘子个头中等,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丰满,眼神活泛有神,一看就是精明女子。葡萄是四人中最小巧的,一米五刚刚出头的小个子,头发留得非常短,乍眼看上去挺年轻,但仔细端详,她的眼角已经有明显的鱼尾纹,实际年纪应该不小。南方女子,皮肤白嫩显年轻啊。张玲第一个上车,选择坐到司机后面。葡萄说自己个子小、伸腿方便,主动坐到中间挨着张玲,她左边挨着葡萄,很高兴自己跟张玲能保持距离。如果说她对一个陌生女人在公共场合张扬地摇动烟卷曾有诧异和莫名的敬佩,当她确认这个女人是今后几天的同行人时,却本能地与张玲产生疏离感,甚至提防感。在到达佳木斯火车站的时间上,张玲应该没说实话。按照事先交流时的说法,张玲应该比自己晚到一个小时,而按照她下车和自己拍照的时间看,张玲非常可能跟自己同一趟车,甚至更早。她不知道张玲为什么要在到达时间上说谎。一个有不诚实嫌疑的头一次相处的网友,她不能不提防。她告诉自己,乘车时尽量别挨着张玲,住宿时最好也不跟她同住一个房间。抽烟的人,身上多少会有烟味,而她不喜欢烟味。烟味会让她想起那个人。她想把他忘记。至少旅行这几天尽量忘记他。
佳木斯城市规模不大,十分钟不到,汽车就离开城区的楼群,驶入广阔平坦的绿色世界。刚见面不熟悉的缘故吧,车上的人都不怎么讲话。她不错眼珠盯看窗外,被外面绿色世界的开阔、纯净震慑到无话可说。应她们的要求,司机打开了天窗方便她们观景。远近天空比在火车站广场看到的更蓝,缺少人类建筑物作参照的缘故,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地面看上去越来越紧密,很快在目光可及的地平线处紧紧贴合到一起。一些白色云朵距离地面很近,有几朵好像执着蹲守车顶上方,一直跟着汽车飘移。每一块白色的云朵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让她可以浮想联翩。蓝色天宇和白色云朵之下是平坦无边的绿色原野,少数是玉米田,多数是水稻田。玉米长得很高了,能看出已经结穗。稻田地里的稻子长得齐刷刷的,远远看去像一块块方正的绿色地毯。稻子的秧苗是怎么做到长得如此整齐划一的呢?明显被无形的造化之手安排过啊。玉米的茎秆和叶子是深绿,稻子秧苗是嫩嫩的浅绿,两种不同色度的绿色轮番出现,让观看者不至于视觉疲劳——是的,长时间只能看到绿色,眼睛也会疲劳的。如果没有高速公路两边与田埂分界处的绿化树偶尔分割,那些铺满庄稼的土地完全可以连成更壮观的画面。
天空的湛蓝和纯净不逊于她去过的西藏和云南。西藏是大山大水,在西藏待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内地,进入眼前的一切风景都是小盆景。西藏的美带着野性和苍凉,美则美矣,却不像眼前无边的粮田让她心里感到充实。毕竟人都要吃饭,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些粮田不属于她一个人,但也许她曾经吃过某块地里的稻子磨成的香喷喷的大米,未来的某一天也可能吃到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又黏又甜的大玉米棒子。天上的朵朵白云让她想到云南,西双版纳风情万种,苍山洱海瑰丽诱人,但像去西藏时一样,她看那些景色只是拍拍照片,看看而已,不如眼前的广阔粮田既让她赏心悦目又心里充实,心情像疫情期间去超市购物后满载而归。摇开右手边的车窗,她试探着将手机伸出去拍照。她准备晚上给女儿多发点照片。手机镜头里的画面明显逊色于她自己的眼睛,让她再次确信,再出色的镜头也不如人的视力范围更宽广,所谓广角镜头是有局限性的。汽车行驶在长满了庄稼的绿色田野之间,外面是无边无际的绿意,车子一闪而过,很快把肉眼相中的风景甩在后面,手机根本拍不出田野的美丽和气势。用无人机空中拍摄肯定能好些吧,她记得在网上看过秋天正在收割的北大荒田野,大机器,大场面,那气势真的鼓舞人心。她自己没玩过无人机,其他三位应该也不会带。出行约定里,第二条就是大家都不带贵重拍摄器材,包括贵重相机,当然也包括无人机。穷游相对安全,不要给歹人生长坏心思提供条件。边境地区,用无人机有限制,不方便。小心驶得万年船。旅游如此,人生如此。老祖宗的话要听。可惜,那个人根本不想听她的。他们吵啊吵,终于吵不动了,分开也好。现在则是根本没有机会吵了。见不了面,他也被剥夺了拥有手机的权利。
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她问了一句话,让车里的气氛稍稍活跃起来。她问司机:“小师傅,这边是不是刚刚下过雨?土地看上去都黑乎乎的,很湿润的样子。”
被她称作小师傅的年轻人,一边开车一边回答她,看不到他的表情,但能听出话语中有自豪感:“这两天都没下雨,地皮看上去黑乎乎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黑土地。地球上有几大黑土地带,我们北大荒是其中之一,而我们富锦更可以算是北大荒的中心地带,土地黑得流油,种什么都丰收,无论稻田还是老百姓家里种的蔬菜,口味都好。我敢说南方人吃不到我们这边好吃的菜。今天晚饭给你们准备的菜,就是我们工厂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头些年有南方人羡慕黑土地,开着车到我们这里来买黑土,现在国家明令不允许,黑土地被保护起来了……”
年轻人说话口音标准,非常接近普通话,不像她生活城市的人说话口音土得掉渣儿。她继续问他:“你就是本地人吗?一直听说这边人口外流严重,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留在家乡的多吗?”
车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关于北大荒,关于富锦,关于国家级湿地中的白鹤、白枕鹤、秋沙鸭,关于松花江现在的水量和鱼类,关于水稻和大豆的产量,关于榨油厂的前景,关于这里的人均收入和房价,关于冬天的气温到底能低到什么程度,外乡人的好奇和关切无所不在。年轻人知道的不少,耐心地回答问题。说话让车里的气氛活跃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路程好像也变短了。当公路两边开始出现高大的广告牌子、宣传标语以及高低错落的水泥建筑,她知道,今天的目的地快要到了。
傍晚时分,车子在一个厂区大门口停下,已经有专人在门口迎接她们。她们下车,喝过茶水,穿上带有工厂标识的红色马夹,头戴安全帽,去参观即将建设完毕的厂区,有专人给她们讲解。厂区确实是全新的,围墙外面还能看到稻田地。这里位于当地的开发区,在开发区建厂有多项优惠政策。她年轻时也在工厂短暂待过,跟那个人认识就是在工厂期间。那时他刚从大学毕业,到车间里实习;她从大学毕业刚一年,在厂技校当老师。跟眼前干干净净的新厂房相比,四十年前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个老厂区完全可用破旧不堪来形容——那个老工厂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投资建造的,如果现在没拆迁,已经有九十多年历史了。老工厂头些年已经搬迁到新厂区,新建的厂区据说也很漂亮,她在前同事的朋友圈里看到过一些照片,看上去挺震撼的。他如果不离开,负责建造新厂区的人里也许有他,他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许就是另外的样子。可惜人生哪能重来。她很多年没进过工厂了,他离开后,找关系把她调离到一个相对轻松的单位。她得承认,自己曾经借过他的光。
行走在崭新的厂区路上,她看到车厘子拿出一个相机咔咔不停拍照,颇有专业媒体记者的范儿。第一眼看到车厘子手里的相机,她心里沉甸甸的。搞摄影的人打眼儿就能看出来,车厘子手里的相机加镜头,相当不便宜。群规的第二条是不带贵重相机,而车厘子显然没有遵守。她心里有想法,却知道不好当众马上说出来。这个场合不合适。当然,她也很快想到,她们事先约定的第二条群规是有漏洞的,起码表述不够严谨。什么叫贵重?每个人心目中的贵重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表述为更具体的数字,比如不能超过三万、五万,可能更有约束力。她认为车厘子手里的相机不便宜,车厘子可能并不认为贵重。既然相机已经带来了,还派上了用场,为大家免费用车、节约开销作了贡献,她如果为此事较真儿,属于搅局儿、不懂事理。她看到车厘子咔咔拍照时只拍那些高大厂房、车间,貌似一次也没把同行的几位收入镜头中,在厂方接待人员建议大家在厂区门口合影留念时,车厘子也以天色太晚、光线不足为由巧妙避免大家出现在一张照片里,说明她心中还是记着规矩的。
晚饭的隆重,远超出她的想象。头些年她跟那个人没分居时,偶尔也会一起出去吃饭,各种档次的馆子都去过。她自认为有资格评判请客人的用心和付出。晚餐没安排在城里的大馆子,但非常用心、有地方特色。老板白天去哈尔滨公出办事,大家参观时没露面,晚饭时赶了回来。就餐地点在工厂内的员工餐厅,老板特意安排杀了一口猪。老板再三强调,猪是自己厂子养的,喂粮食和青饲料,正常情况下,要到过年才能杀猪,贵客来了,跟过年一样了。老板自称老汉,一米八几的个子,上身白色短袖,下身蓝色牛仔裤,脸色黧黑,但看上去不像将近六十岁的人,说话底气很足,口音跟开车的那个年轻司机明显不同,感觉更像山东、河南那边的口音。果然,老板酒酣自述:他虽然出生在北大荒,但父母是五十年代末从山东跑到北大荒讨生活的“盲流”户,他们家没有当地户籍,东躲西藏,家里孩子又多,生活相当艰难,他是家里第四个孩子,三岁多点儿就被爸妈送回山东文登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和奶奶先后去世,他三十多岁才从山东老家回到东北父母身边。他在山东长大,习惯了说山东话,但也算是东北人。山东老家不错,东北也相当好啊,地大物博,养活过很多逃难来的他的父辈,可供开发的地方太多了……
那顿晚饭他们吃到将近半夜。刚做好的杀猪菜确实好吃,她很久没吃过这么放心的新鲜猪血肠。猪肉炖粉条加上北大荒有特色的油豆角,值得品尝。粉条是用当地土豆加工的,颜色白净,口感肉头,很有嚼劲。黑龙江这边出产的油豆角,在她生活的城市也能看到,但卖得很贵,多数是从这边贩过去的,当然不如当地现摘采的新鲜。为控制体重和血脂,她对自己的晚餐要求向来很严格,每一道菜都是浅尝辄止。她有精力冷眼旁观车厘子跟老板喝酒。她从没见过像车厘子这么能喝酒的女人,至少一两的玻璃杯,只要碰过,一饮而尽不犹豫。他们喝的是北大荒某个农场酿造的高度白酒,她不喝酒,但从车厘子和老板越来越密、声音越来越高的话语,明显能够感觉出高度酒精带来的后劲。两个人喝出了旁若无人的境界。没有人陪他们干杯。如果她有酒量和勇气,也许可以尝试几口,万一酒精能够帮助她睡眠呢?可惜血脂高,不能碰酒,主要是没有喝酒的本事和习惯。她睡眠差,经常瞪着眼睛到天亮。看老板喝酒时的豪爽劲头儿,跟那个人倒有些像。那个人祖上也是山东文登的,家谱上记载,清朝末年,太爷爷那辈儿兄弟三人从海路泛舟来的东北,登陆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在牛庄,也就是现在的营口一带。从胶东乘船渡渤海到辽东半岛登陆,据说是山东人闯关东持续多年的常规路线,遥想当年,不知道有多少穷苦的山东人离开家乡,乘船到苦寒的东北谋生。山东人也能喝酒,东北人能喝酒,跟山东移民多也有关吧?那个人也能喝酒,饭局不断,不知道他后来在酒桌上是不是也这样跟别的女人拼酒。他一身酒气回家时,她从不打听酒桌上的事情。眼不见心不烦。公布出来的多条罪状里,并没提到女人。这是她还肯为他请高价律师的底线吗?
老板安排她们每人单独住一个房间,让她这个晚上暂时不必纠结跟谁同宿更好。考虑到费用问题,她们事先约定路上两人住一个房间,明天跟谁住,明天再考虑来得及。经过一日颠簸和漫长的晚餐,今晚一定能睡个好觉。简单洗漱完毕,她躺到宽大的双人床上,发现自己仍旧不能入睡。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浮现今天经历的蓝天白云、绿色田野、喧闹晚宴,也不断闪现头几天法庭上的情景。他站在受审席,背对着旁听的律师和亲属。看不见他的正脸,从侧影看出他现在非常消瘦,不再大腹便便。头发剪短了,已经全白。身上套着看守所的马夹。那么多名牌衣裳都还挂在他那套房子的衣柜里,不知道他将来还有没有机会穿。她有那个家门钥匙,要定期去把窗户、衣柜门打开通风,免得家具、衣服发霉。硬着头皮去。每去一次都免不了想起搜家的那一天。接到电话,让她过去打开家门。全程目睹搜查过程,让她在搜查记录上签字。厨房里没有任何做饭的痕迹,冰箱里空荡荡的,只有一盒樱桃、半盒草莓,看样子他天天在外面吃饭,家里根本不曾开火。她浑身冰冷无力,以为自己也会被马上带走。但是她想错了。组织上掌握的情况非常精准,知道他们早已经分居,也很少联系。这才叫祸兮福所倚。她不愿看到他的衣裳和生活用品。多年以后——也许五年,也许七八年,律师说最乐观也得五年,金额数在那儿摆着。她去配合退钱、交罚款。作为合法妻子,这些义务她得尽。他出来时,那些衣服样式可能过时,也不一定适合他未来的体型了。监狱生活会让一个胖子变瘦的。旁听那天不让带手机,她没法录音,全神贯注地听法官和他对质,不想落下一句话、一个情节。她当然想知道他犯了什么事。那些陌生的名字和事件,让她再次确认自己确实跟他非常疏远。她不知道那些名字和事情,像听天书一般,听得头疼欲裂。那天晚上回家后她痛哭一晚,眼睛肿得像烂桃子。她知道办案人员知道她不清楚那些人和事情,因为他们没找她核实什么事情。他们两个平时连电话都不打一个。懒得联系。重要的事情通过女儿沟通。以前家里有一个三口人的群,某次言词激烈的争吵过后——她忘了那是在三口人的群里,以为是两个人直接对话,痛快发泄过后,她关掉手机,洗洗睡了,第二天早起查看手机信息,发现那个人已经退出三口人的群了。无所谓,不联系就不联系。退休后,她回老家陪伴父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没能逃过病毒的侵染,但她挺过来了,亲爱的爸妈却没能挺住。作为独生女儿,她拖着病弱的身躯送走了他们。到处都在排队。眼泪哭干了。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认识的人多数也在经历病痛。就是那样的艰难时刻,她也不曾希望他在自己身边。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她不敢跟女儿详细描述。公公婆婆年纪大,他们已经走了十多年,没看到儿子的结局。也好,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锒铛入狱,他们也很难挺住。儿子曾经是他们的骄傲。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又有出息的儿子,他们怎么能不骄傲呢。
为了忘记悲伤和不愉快,她必须离开家,离开熟悉的环境。当然想去看女儿,想出门旅游看天下,但又不能远走,毕竟还要配合开庭,再次开庭决定他会判多少年。她只能跟随城市周边的花期走走看看。她做过一期城市春夏赏花指南发到视频号上,收到无数点赞。女人完全可以自己生活。独自一人没什么了不起。一些单身女人养猫、养狗消磨时间,她既不养猫也不养狗,她只需要花。女儿如果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她不会催婚的。
她睡不着,挑选一些照片和视频给女儿发过去。女儿没回复她。女儿也许在上班的路上。女儿说她工作的地方不方便停车,她上班要先开车,再倒一段地铁。也许她在地铁上,不方便看手机。她努力闭上眼睛,却仍旧睡不着。女儿曾经劝她可以适量吃点助眠药,国内如果没有合适的她可以给妈妈邮点,她告诉女儿不必买,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不吃。她没跟女儿讲实话,其实她害怕手头有任何助眠的药——她怕自己万一控制不住,一下子服用太多。
富锦的夜晚异常宁静。没有城市里昼夜不停的汽车声。拉开窗帘,打量打量窗外。房间面对着东方,还不到三点钟,天边已经出现明显的晨曦。隐隐约约的亮光下,能看到酒店下面也是无边无际的稻田。稻田地平平整整,像被剪刀修理过,如果秋天来这里,金黄色的稻田应该也非常漂亮养眼。到秋天,那个人的刑期应该确定了,她要根据他的刑期安排自己后面的生活。不知道多长时间允许探视一次。她其实害怕可以见面的那个时刻。见了面说什么呢?挺长时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那么以后呢?谁知道。人的一生,有多少心里话是永远不能说出口的?有多少话要永远带进坟墓?
她强迫自己马上必须离开窗台附近。这样的高处,她怕自己生长跳下去的念头。还好,这个酒店的窗户好像不容易打开,她入住后想开窗放气都没如愿。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行程计划,早餐过后她们将要出发去抚远,中途要经过三江源,那里是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而抚远那边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有东极广场和中俄共有的黑瞎子岛,据说是中国大陆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期盼着新行程,新的一天。天色越来越亮了,已经有隐约的红光出现,太阳就要升起来了。看天气预报,今天是大晴天。老天爷挺配合大家。东北的天气,七下八上经常强降雨,她们选择七月上旬来是对的。她听见隔壁房间有明显的关门声。隔壁房间住着谁呢?车厘子、张玲还是葡萄?昨晚她没注意。在前台登记时,她们每个人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单独办理入住手续,她看不到她们写在身份证上的真实姓名。隔壁的声音,是开门出去还是刚回来?管她呢,哪边的门声、谁的门声跟自己都没有关系。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去睡了。这是不是话剧《日出》里陈白露的台词?她读书时看过《日出》的现场演出。在北大荒失眠不能入睡的第一个夜晚,居然想起《日出》,这真是意外。这预示着什么吗?谁知道呢。太阳升起来,天已经大亮了,她却突然出现了一丝丝困意。趁着还没到早餐时间,她要加紧时间眯几分钟,睡不好觉,会晕车的。
早餐过后集合,她们离开富锦,出发去抚远。
这个早晨,张玲第一个下楼,主动请缨开车。
葡萄迟了二十分钟才来到楼下,拉着那个黑色大箱子。葡萄的箱子是三十二寸的那种大旅行箱,女儿出国那年带的就是这种大箱子,被子和电饭锅都能塞进去。不知道葡萄在箱子里装了多少宝贝东西。行程计划只有五天,带这么大箱子干吗呢?准备搬家吗?她理解不了。她自己只带了一个二十二寸的小箱子,东西尽量精简了。当然,有些女人生活方面非常讲究,出门多带点东西也无可厚非,毕竟不是去内地大城市,商场、超市可能不会随处可见,事先准备好心里有底。葡萄个子矮,搬行李挺费劲,她帮葡萄把箱子提放到后备箱,感觉那箱子真的不轻。
葡萄为迟到再三道歉,上车后选择了副驾驶位置,打开手机主动导航。她和车厘子坐到了第二排。车厘子坐在张玲身后,上车后一句话不说,还没离开富锦市区,已经歪头睡着了,明显不关心窗外风景的样子。她看到车厘子脸上还有宿醉的痕迹,好像还能闻到车厘子身上的白酒味儿。昨天晚饭过后,小司机开车送大家回酒店,车厘子虽然脸色酡红,看上去走路还正常,办理入住手续也是自己动的手,没用别人帮忙。她并没看到车厘子吐酒。也许是她对酒味儿过于敏感了?当年她因为那个人身上越来越明显的烟味儿和酒味儿,不愿意让他近身,他不高兴,说她有洁癖,长着狗鼻子。酒精味儿也许是从呼吸道或者汗毛孔散发出来的,经过肠道发酵后非常难闻。幸好后排座位宽敞,她让自己靠近右边的车窗,尽量跟车厘子保持距离。车厘子昨晚跟老板拼酒,她看车厘子喝下至少五杯,不能理解车厘子真心喜欢喝白酒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就是为给同行几位省下租车钱,那真没必要。既然可以出来旅游,其实每个人都不差这点租车钱。能省更好,不能省那也是正常的开销。四个人平摊,应该没多少钱。车厘子是正规新闻单位记者的话,想必不需要通过拼酒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她上班时多次接待来单位采访的省报、市报记者,那些记者普遍都很矜持、严谨,说话也有分寸,没见到有车厘子这样的。再有呢,她接待过的记者都很年轻,很少有车厘子这么大年纪的。车厘子不年轻,很大可能是将近甚至已经退休的人。正常上班的人,哪有时间这么悠闲到处跑啊。车厘子到底是什么人?她咔咔拍那些厂区照片有什么用?有点谜。
张玲的车技不错。出发前先调了座椅的前后位置,又反复踩刹车试验刹车灵敏度,一看就是有经验的老司机。她们在群里确认过,一起出门的几位都会开车,大家根据情况换着当司机,预防过度疲劳带来安全隐患。这是她们能够一起出行的前提条件。
离开富锦城区,车子很快进入平坦的绿色原野。昨晚住宿的酒店,距离今天的目的地抚远市区不到三百公里的车程,有现成的高速公路可以走,如果在内地,车开得快些,这点路程两个半小时就能到,手再慢的司机,开三个小时也到了。但她们不那么急着赶路。自驾游可以随心所欲,看见好景色想停就可以停,何况她们还是喜欢拍照的摄影人。摄影人的时间跟普通人不一样。拍照格外消耗时间,蹲守一个地方,等待飞禽走兽展现美丽动人的姿态,或者守在花草前捕捉适合的光线和风速,时光飞快流逝,拍照的人并不察觉。跟随旅行团出门,那种急着赶路的出行方式,摄影人会留下许多遗憾。去西藏跟团游那次,她就因为拍照时间跟导游发生了不愉快。是去鲁朗林海那天,当团友们都在观景台上以远处的林海和近处草甸为背景纷纷拍照留影时,她一个人走下护坡去拍草地上的小花,没能听到导游临时集合的号令。高原草甸上的小花,比平时看到的绿化带上的花朵更纯净,更珍贵,更自在,她拍得入神,根本没听到导游的招呼。她看不得导游嫌弃、怨怒、算计的目光。集合时间是事前说好的,临时改时间却埋怨游客没听到招呼,没有道理吧。那次以后,她轻易不再跟团游,一个人东走西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许,正像女儿说的那样,是因为她身上流着B型血吧。拍照帮助她度过那些艰难的时光,她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爱好。是烧钱的爱好,无论出门旅行还是摄影器材,都需要花钱,但吃住行和摄影器材可丰可俭,她住经济酒店,吃街边小店,不跟别人拼设备。她自认为不是发烧友,只是小小的爱好,不靠卖照片谋生。手机加上微距镜头,就可以拍出不错的花朵。对她而言,拍照只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拍照让她睁开眼睛去发现,在别人忽视的日常景色中找到亮点和乐趣。她从来不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照片显摆。那些进入她镜头被凝固下来的花朵和草叶,无论艳丽还是质朴,无论稀缺还是到处都可以见到,无论含苞待放还是绚烂之极,都只属于她一个人,顶多跟女儿分享,闲暇时看看真好,治愈心情,像多数男人愿意看美女一样。
出发将近一个小时后,闯入她们视野的一处景观让大家一致同意停车——群规的第三条是,遇到有特点的值得拍照、流连的地方,可以适当改变行程计划,前提是大家一致同意。
经过一片沼泽地带时,张玲的车速明显慢了下来。这里不是服务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张玲的意图很明显了。当车里响起“太美了,停下来啊,停下来”的呼吁声,车子很快靠着高速护栏边停了下来。张玲去后备箱拿了安全警示牌放到车后面,然后翻过栏杆,奔向沼泽地。张玲身手敏捷,像练过跳高的运动员。在高速公路上贸然停车蕴含着危险,好在这里是北大荒腹地,一路上根本看不到几辆车,应该不会有事情的吧?像她这样平时小心翼翼的人都心动并且行动了,这样的地方一定是值得流连的。她们离开富锦市区后,高速公路两边一直是高大的绿化树和平坦的稻田地,看得她昏昏欲睡,毕竟昨晚基本没睡好,全靠一杯苦咖啡顶着呢。尽职导航的葡萄在前面说,再开大约二十多分钟,才能看到有一个农场,但有农场的地方应该不会再有沼泽地了吧?美景不可错过,现在就停车!下去看看!闭眼睡觉的车厘子听到同车人的呼吁声,睁开眼睛向窗外扫了一眼,立马精神抖擞起来,感叹一句:“我的妈呀!”掏出相机,跟着大家下了车。
高速公路护栏两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沼泽地带。一群白色大鸟分散在水草间,有的低头觅食或者默默望着水中的影子,有的站立着向远处眺望,一动不动,像凝固的雕塑。蓝天白云之下,那些干干净净的大鸟正享受着大自然的安静和美食,根本不理会从汽车上下来的几个陌生女人。那些大鸟是丹顶鹤还是白枕鹤?这是她头一次看见自然状态中的鹤。应该是鹤吧。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古人对鹤的评价一直很高的。沼泽地与稻田地的交界处,一群花牛在吃草。她数一下,至少有三十头牛。牛与大鸟保持着距离,互不相扰。她想走近去拍水鸟,发现看似平坦的沼泽地其实暗藏着危险,貌似平整如镜的地方,脚稍微一用力就能陷下去。大鸟和牛知道沼泽深浅,知道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怎样行动,人不知道,外乡人尤其不知道。这里是大鸟和花牛的地盘。她想找到放牛人打听,附近有没有适合下脚的地方?她想往沼泽深处再走一走。环视周围,压根看不到放牛人的身影。她不相信那些花牛是野生的,但家养的牛这么散养着没有人看管,不怕丢吗?贼不惦记?想了想,她开始嘲笑自己杞人忧天。天高地远之地,人很少见,本地人应该不会偷邻居的牛,远方的贼谁会跑这么远的路专门来偷牛?可能性不大。确认沼泽地暗藏着危险,她原地蹲了下来,把镜头对准那些大鸟和牛,慢慢拉近。她没有拍动物的爱好,现在举起手机,只是摄影人的一种习惯动作。这个时间段,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光线有点强,不是拍照的好时机,拍几张留下纪念就好了。晚上给女儿发过去,给她紧张、繁忙的工作增添一点闲情。有几头牛缓缓走动起来,拍视频时,她发现有一个人进入了手机镜头。从衣服的颜色判断,那个人应该是葡萄。葡萄仗着自己个子小、体重轻,真敢往沼泽地深处走啊,胆量不小。葡萄手里竟然也端着相机。她转头打量张玲,看张玲是不是也拿了相机,她想确认这一行人是不是只有她一个严格遵守了第二条群规。张玲也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的是手机。张玲的手机对着一小片水面,水面上应该有蓝天、白云的倒影吧。
她下车时匆忙,没戴帽子。早晨忘记涂抹防晒,脸颊和胳膊上很快感觉火辣辣的。外面温度不高,但空气没有污染的缘故,紫外线很强烈。她皮肤对紫外线敏感,再待下去可能会有后患。爬上护坡,翻越栏杆,一个人先回车上喝口水休息,在高处俯瞰她们三个人在沼泽地上走来走去。她们在寻找不同的角度。同一片天地,同一个时段,每个人的看法和爱好不一样,拍出来的片子也会不一样。张玲身上仍旧披着昨天的那件红色上衣,葡萄穿艳丽的粉色连帽防晒衣,车厘子身上的摄影马夹和头上的帽子都是明亮的黄色,在绿色的草地之间非常显眼。她们是沼泽地里移动的花朵。她忍住拍下她们的冲动。从离开富锦开始,将近一个小时的行程,无论行走其中的道路还是路两边的沼泽地、稻田地,肉眼看不到一点起伏。她看地图,汽车一直沿着松花江右岸走,北大荒的这一片土地明显是江水多年冲积出来的平原。她们经过的那些地方像平坦无比的大绿毯,道路和防风带是绿毯上细细的经纬线,偶尔经过的车辆只是经纬线上的小爬虫。这里很少能看到走路的行人。那些秋天收获大米的稻田地,也许几十年前还是原始沼泽地带,也许从前有更多的水鸟翻飞翱翔。沼泽地里的景色,用无人机拍摄真的会非常好看,进入秋天,颜色会更丰富更喜人。她想象着出片后的效果。在这样的地方,停留多久她都不会嫌时间长。但年轻人就不好说了。她需要疗伤,有积蓄和退休金可以果腹,而年轻人需要更多的财富才能维持生活,这里的安静,显然不能让年轻人安于现状。话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前,如果命运把自己扔到这里,自己会不会想办法逃离?所以,她不会谴责那些想尽办法离开偏远地区的年轻人。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她和那个人也有分歧。女儿当初坚持出去留学,那个人其实不太支持,他认为女儿留在身边,凭他的关系,也能给女儿创造不错的生活、工作环境。他现在会不会觉得女儿当年的决定很勇敢很有远见呢?他在里面想念女儿吗?他有时间想念亲人吗?疫情爆发以来,女儿没回来过,她好几年没见到女儿真人了。她们现在是每周在视频上见面的母女。
在车上涂抹好防晒霜,戴好帽子,准备再次下车时,隐隐约约听到呼叫声——那呼叫声好像来自遥远的地方,绝望、恐惧、无助,是女人的声音,像她在生女儿时旁边那个难产的孕妇的持续呼喊。声音来自栏杆下面不远处的沼泽地。她看到车厘子黄色的身影在沼泽地里挣扎,粉衣服的葡萄和红衣服的张玲正迈着脚步,共同奔向车厘子的方向。车厘子陷进沼泽地,这太危险了!她的脑海中迅速闪过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战争片,年代久远,电影的具体情节有些记忆模糊了,但她记得有女兵陷进沼泽地里淹死了。她还记得那部电影是他们结婚以后一起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放映地点是省电影公司的小放映厅,好像是内部观摩吧?不知道他从哪里淘弄的票。他们很多年没一起进过电影院了。她多数是跟女儿一起去看电影。看电影时的爆米花和饮料以及观影之后寻找餐馆的一幕幕像电影镜头一样在她的脑海里飞快地闪过。那是属于她和女儿的开心时光,那种时光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女儿出国后,她极少进电影院。她看不惯那种需要戴特殊眼镜才能观看的所谓3D电影,看完后经常头疼。经历三年疫情,她已经不再想走进电影院的密闭空间。而那个人,对进电影院早就不感兴趣了。后来他跟别人去看过电影吗?
呼喊声扎心,她让自己忘掉电影和不吉利的情节,再次翻过护栏,迅速冲向沼泽地。她的身手像张玲一样敏捷,像她自己年轻时一样敏捷。她从小学开始个头就超过同龄的女孩,高中和大学,她都是校队跳高运动员。跳高这项运动,永远会有跳不过去的高度,即便拿金牌的第一名也是以失败告终。经历无数次失败,让她坚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自己一定能挺过去。一定能。车厘子你也要活着。
……
(全文请阅《长江文艺》2024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女真|
制作:陈瑶 张亮
审校:吴佳燕
核发:喻向午
聚光灯 中国当代作家档案
新现场 新时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激变的现实,恒久的主义 |贺绍俊
小说坊
空镜头 |女 真
在冯家花园躲猫猫 |草 白
如影随形 |窦 椋
黄昏里的抛物线 |张跃军
麦青草黄 |曹鹏伟
唐诗传
双梦记 |赵柏田
家乡书
票根 |周荣池
诗空间
等和找,构成的一生(6首) |刘 年
我确信我将皓首穷经(9首) |熊 焱
新鄂军
翠柳街
去往新世界 |丁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