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房屋养老金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在议论:
本来指望着房子给自己养老,没想到自己的养老金还没着落的情况下,还要给房子交养老金,真是讽刺阿
8月23日,住建部的发布会上,其中一条强调了,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正在上海等22个城市开展试点。
因为关乎到大家的钱包,不少人都十分关注,但后面传着传着逐渐变得离谱起来:
一些自媒体说房屋养老金是变相的房产税,还有更离谱的说,房屋养老金就像我们个人养老金一样,每个月都要交。
传播最广的是“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还像模像样地标注了不同房屋的收费细则。
虽然这个谣言已被官方辟谣,但大家抵触情绪还是很大。多数人觉得,不就变个说法,继续从我们兜里掏钱呗。
之前买房的时候就交过一笔房屋维修基金,但实际上这笔钱用没用,用了多少,我也不知道阿。后面再收一次房屋养老金,那不就是二次收费了吗?
关于房屋养老金,现在外界讨论的声量太大了,为了稳定大家情绪,周日住建部旗下媒体《建筑杂志社》连忙辟谣:房屋养老金制度,被严重误读,房屋养老金不是房地产税,公共账户不需要老百姓出钱。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
文章称,房屋养老金和房地产税完全是两回事,传言房屋养老金是另一种房地产税,纯属混淆视听、牵强附会,是刻意诱导,以此引发大众误解。
富姐看了一圈官方解读,今天咱以官方说法为主,和大家分析一下“房屋养老金”是怎么回事。
1
什么是房屋养老金?
首先,我们要弄懂为什么要搞房屋养老金。
住建部回复很形象,说“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生病之后呢?就得花钱看病!于是房屋养老金就这么来了。”
那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房改,最早一批房到现在已经至少二三十年的房龄了。
据统计,截至2022年大约20%的房龄超过了30年,意味着这些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这个阶段。(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房子变得老旧,水电、外墙、通风、园林等公共设施都会出问题,比如2022年4月29号,长沙一栋住宅倒塌就压死了53个人。
为了保障房屋安全与正常使用,必然会出现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维修乃至更换、重建的费用。这类费用,就可以称作“房屋养老金”。
2
业主需要自己出钱吗?
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固然是好,但是,现在大环境不好,大家手上也没多少余钱,如果让我再掏钱出来,臣妾真的做不到~(当然,也不想)
但其实,发布会上的原话是:“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这里的公共账户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钱!很多自媒体、视频博主没看或没细看完整的表述,就下结论说政府要收房屋养老金了。
上述完整的表述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
个人账户部分,就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业主在购买商品房或者房改房时,就已经预缴过。
而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
因此,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并不需要业主直接出钱。
但是!我们目前缴纳的维修基金是按照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实施。
所以老破小的业主是没有缴过这笔费用,哪怕是缴过的,按照当年的物价,放在今天根本不够用。
所以,后续老破小要不要补齐费用,补多少也不好说。
但长远来看,房屋养老制度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为了我们的房屋安全,这笔钱总得有人承担。
3
写在最后
总之,从出发点来说,房屋养老金制度设立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公共账户,使用公共资金来解决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
并且,从目前的权威回应来看,并不增加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
说到这里,再回头去看那些自媒体、视频博主夸张式的诱导和误导之辞,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无论面对什么事,甭管什么热搜,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条信息的真假,去辨别每一个声音的对错,多查一些资料,多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才会有自己的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