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在城市经济、文化与生态动能转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卓越的城市更新项目能有效提升城市建设和影响力,通过基础设施改造、空间优化、文化保护和经济激活等方式,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商数据携手多家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商业更新标杆》排行榜,通过深入挖掘和全面评估全国各地城市更新项目在城市功能再造,社会关系重塑,经济价值重构上所做出的贡献,严谨筛选出10个优秀项目构建该榜单。
该排行榜的研究对象涵盖了337个城市,共包含场景美学、业态品质、运营表现、市场影响力4个维度,11个主指标和21个次指标。
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功能的大拆大建到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尤其是在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更加注重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激活城市活力,以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整治、上海的石库门改造、深圳的城市微更新等,都反映了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不断演进的过程。
现今的城市更新项目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旧有建筑与环境的改造升级,而是更加注重在保留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全新的内容与品牌元素,以创新的方式赋予城市空间新的活力与魅力。这种更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性与舒适度,更是通过新品牌的入驻、新兴业态的培育以及特色文化的提炼,使城市区域焕发出独特且鲜明的气质,从而成为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与符号。无论是上海新天地等老牌项目,还是重庆下浩里等新生项目,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导入具有时代感与创新意识的品牌与内容,成功塑造了城市的气质符号,有力推动了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新天地
持续闪耀的城市名片
上海新天地项目是由瑞安房地产开发的标志性城市更新项目,自2001年开业以来,一直是中国城市更新领域的典范之作。该项目总面积约为116.3万平方米,成功地将上海市中心一片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石库门建筑群,通过创新性的保护性改造,变身为集餐饮、购物、娱乐、办公、住宅于一体的国际化商业地标。
在上海及中国城市更新进程的宏大叙事中,上海新天地项目堪称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和时代典范。当传统的城市更新尚沉浸在大规模拆除重建的浪潮之际,上海新天地独辟蹊径,以其对旧有建筑“修旧如旧,推陈出新”的创新改造哲学,树立起了中国城市旧区改造的崭新模式。这一项目不仅在上海塑造了一座富含文化底蕴的城市地标,更成为了一张经得起时间考验、持续闪耀的城市名片,深刻影响了中国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之路。
上生·新所
生活方式启蒙者
上生·新所在上海城市更新的大潮中扮演了生活方式启蒙者的角色,尤其随着2020年底茑屋书店的进驻开业,项目逐步摆脱了早期单纯作为文旅网红打卡地的形象,成功蜕变成为深受大众认可的“城市生活方式集成地”。其秉持的“7X24小时沉浸文化园区”核心定位,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全面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边界,使得上生·新所在城市发展脉络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首开LONG街
商住蜕变为活力新中心
首开LONG街是北京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商业街区更新项目,以其创新性实践和卓越成效展现了城市更新的更多可能。昔日滞销的10万平方米公寓和办公楼宇,在首开集团的卓越创新思维中焕发新生,完成了从低效利用到魅力地标的历史性转变。
首开LONG街创造性地将原本孤立的50米宽城市道路无缝融合进街区的整体规划之中,大胆采纳“城市公园”设计理念,大面积增植绿地,设立休闲区,并配置了丰富的公共活动设施。这一策略有效地激发了街区潜藏的能量,令其成功完成了一次彻底革新,进而转变成为一个满载生机活力、极具参与体验的市民休闲共享地带。自2023年6月30日盛大开业以来,首开LONG街凭借其强大的吸引力与活力,迅速崛起为区域的新焦点,有力拉动了昌平区的消费升级趋势,并因此收获了“北京最美街巷”和“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等多项重要荣誉。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脉的火炬
南京老门东坐落在久负盛名的夫子庙向南一公里处,同样承载着古建遗风。作为后来者,其10万平米的商业规模与夫子庙相比仍有相当差距,面临巨大的竞争挑战。老东门没有盲目跟从夫子庙依赖游客流量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强化用户体验和社区互动,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向往”的新地标。
秉持“博物馆式营建”的核心理念,老门东着力恢复江南民居特有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风貌,致力于将整个历史街区塑造成一本可亲身体验、立体鲜活的城市历史教材。凭借差异化的功能与形象,逐渐形成了“外地人去夫子庙,南京人去老门东”、“没有去过老门东,不是南京人”的说法,成为了南京城市的一张崭新名片,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系列国家级荣誉。
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
中西生活方式打造戏剧化体验
福州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是万科在旧城改造领域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城市更新项目在尊重“新旧平衡”的原则下,通过创新设计与规划理念的实践,延续并增强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
烟台山项目充分利用并发扬了烟台山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洋气”元素,不仅精心修复和保护了传统建筑群,还引入了西方生活方式与现代思想理念,实现了与本土文化的互生互融。烟台山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兼收并蓄的中西生活方式和东西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故事。这种独特的冲突感和戏剧化体验,不仅赋予了烟台山强烈的辨识度,也为福州城市文化增添了生动的国际化色彩。通过烟台山城市更新项目,福州得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同时借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新时代的文化复兴。
北京坊
国际城市文化会客厅
北京坊被誉为天安门前的国际城市文化会客厅。自2018年启幕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建筑形态传递历史韵味,有力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进程。它不仅是首都北京一处汇集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更是承载和传播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由于周围环绕着政府机构及众多国家文化地标如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使得北京坊在文化和国际交流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市级商业中心之一。北京坊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在城市改造升级中的高标准,而且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典范实例,生动诠释了如何智慧地协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都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北京乃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鸿寿坊
理想的附近
鸿寿坊以“理想的附近”为践行理念,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品质,以绿色生态元素丰富了居民日常生活,构建了富有文化底蕴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其不仅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成功典范,更是对城市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市民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鸿寿坊项目注重对原有的石库门里弄建筑进行保护和再生,通过保留和恢复历史建筑的肌理和风貌,延续了城市的文化记忆,同时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上海本土历史文化的窗口。
下浩里
文化艺术共创精神引力场
下浩里是重庆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也是南滨路国家级文创产业园的所在地。项目总体量1.3万方,包含89栋重庆特色民居,是具备深厚在地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整体地块依山而建,地块呈现不规则状态,内部街巷错综,整体为内向型布局,形成闹市中的安静场域。
本项目由东原致新与涅米文化共同运营,前者倾力于营造新颖的商业模式和推进城市焕新叙事,后者则专注于文化艺术产业的运维,双方合力确保下浩里得以源源不断引入并激活多元文化艺术资源。下浩里以独树一帜的创新成果,颠覆了以往对“历史文化老街更新”的固有认知,用文化艺术共创的方式,打造出一个焕发新生、充满活力与创新意味的城市新价值空间。
张园
城市更新里程碑
作为上海精华海派建筑遗产的标志性代表,张园在上海中心城区率先践行了“留改拆”这一创新型城市更新策略,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示范工程。该项目不仅成功保留并复兴了珍贵的历史建筑风貌与文化底蕴,还在不破坏原有历史肌理的基础上,对老城区进行了精细化的改造与功能性革新升级。这一过程吸引了众多国际高端奢侈品品牌及各类优质商户入驻,进一步丰富了区域内的商业生态,提升了城市消费层级和国际知名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有效整合与多功能重塑。
张园的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更为上海未来的城市更新计划树立了一个集历史文化保护、商业繁荣与社区和谐共生于一体的卓越范本,其经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通过这种模式,张园不仅实现了物质空间的华丽转身,也为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证明了在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能积极引入现代时尚元素和国际一流品牌,共创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东郊记忆
工业遗产的重生
成都东郊记忆以卓越的城市更新实践,成功将昔日的工业遗存转化为融商业、办公、文化、旅游功能为一体的都市新地标,通过保留并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将过去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进行了深度交融,展示了城市更新中兼顾历史保护与功能转型的双重价值,为成都的城市记忆烙印上了创新与再生的印记。
东郊记忆借助品牌合作与多元化活动策划,有力地刺激了本地经济活力,激活了消费市场的潜力,逐渐发展成为成都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热点,并在此基础上有力推动了地区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作为一次卓有成效的城市更新实践,东郊记忆不仅在物理环境上实现了城市景观的全面蜕变,更是在文化内涵、经济动力和社会互动等多个维度上,为成都乃至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深刻而广泛的启迪与实际贡献。
结语:着眼未来,将会有更多项目继续开创新界,通过战略性的城市存量资产盘活与改造,挖掘并释放城市深层的发展潜力,引导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催生新型消费场景和业态集群,助推中国城市朝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快速发展。
更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干货,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