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夏的一天,江苏省有关部门向苏州吴县太湖东山镇负责人紧急传达来自北京周总理的指示:“紫金庵是文物,要好好保护。” 须知紫金庵仅仅是一座小庙,位于东山镇碧螺村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山坞西卯坞里,距离苏州城区将近50公里的距离,为何会惊动远在北京的周总理专门下达批示呢?
原来紫金庵虽然是一座小庙,但背后的历史可不一般。南朝陈时期,印度僧人沙利各达耶经丝绸之路远赴中国,来到苏州太湖结庐弘法,是为紫金庵。等到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下旨重修天下佛寺和道观,其中就包括紫金庵,因此殿内的佛像也得以重塑和贴金。如今在紫金庵正殿罗汉殿内正中供有释伽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世佛,侧面则供有泛海观音悬塑,无论是发髻还是袈裟,均保留着浓厚的中唐遗风,为江南地区难得的唐朝彩塑佳作。
不过紫金庵最知名的还是当属十六罗汉塑像,当南宋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偏安一隅的局面正式确定以后,宋廷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修佛寺和道观的浪潮。应紫金庵住持道宠法师的邀请,南宋雕塑大师雷潮夫妇专程前往苏州,为紫金庵大殿塑造了十六尊罗汉像。当全部塑像落成后,大殿也改名为罗汉殿,一直保存至今。
作为雷潮夫妇唯一流传下来的雕塑作品,紫金庵十六罗汉塑像反映出南宋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当中所有罗汉的塑像均按照真人比例进行还原,头部,身子以及手足都比例协调,尤其是颅骨圆中带方,粗眉大眼,符合真实的罗汉形象。
此外紫金庵罗汉的装束也是标准的宋代僧衣,当中由衬衣,中衣和袈裟三层组成,线条采用兰叶描和铁线描手法,流转自如。
而紫金庵罗汉之所以名扬四海,精华部分在于罗汉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例如长眉罗汉目光炯炯,含笑侧坐,沉思罗汉叠手而坐,脸庞侧向一边作沉思状,伏虎罗汉两眼温柔,以柔克刚,降龙罗汉不怒自威,直视对方,好一副栩栩如生的众罗汉百相图。
元末明初朱元璋同张士诚交战时,苏州许多古迹均遭到破坏,紫金庵也不例外,但是罗汉殿的罗汉塑像却基本保存完好,只有个别出现损坏或遗失。明朝建立后由工匠邱弥陀重新塑了几尊罗汉,但和雷潮夫妇相比,作品明显呆滞粗糙。
除了罗汉殿十六罗汉塑像外,紫金庵还有一座清朝乾隆年间耗资700两黄金建成的楠木殿,取名为净因堂,是江南地区最精致,同时也是最小的一座楠木古建筑,时隔今日还可以闻到楠木木构上的淡淡香味。
1963年,在上海欢度春节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到苏州,除了看望在此养病的陈云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周瘦鹃外,还参观了虎丘,留园,拙政园和紫金庵等众多古迹,特别叮嘱陪同的文物部门负责人,对于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要守护好传承到下一代。
三年后的那个夏天,来自东山镇各中学的小将们和造反派闯进紫金庵,这时住持云川和尚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撕下了贴在墙上的领袖画像来转移注意力,使得他们无心惦记罗汉殿。第二天周围群众成立了另一拨造反派,拿出中央的文件保护紫金庵不受冲击,并立即向省里汇报。正当两派对峙处于僵局的时刻,从北京传来了周总理指示,就这样紫金庵在那个特殊年代安然无恙。
1968年随着吴县也成立革委会,当地秩序逐渐恢复正常,虽然紫金庵宗教活动停止了,但革委会专门派出民兵去保护紫金庵。1973年革委会又在紫金庵树立文物保护碑,令紫金庵正式登记造册,至此这处被誉为苏州小敦煌的南宋国宝古迹才有了最后归宿,成为太湖地区最耀眼的人文景观名片。
本文参考资料:《周总理与苏州》,《紫金庵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