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好好尊重过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
爱孩子,请一定给他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鹿妈
◆ ◆ ◆
孩子不听管教,嫌弃你,和你唱反调?
不要再一味的指责孩子了!
亲子关系不够好,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11月13日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心理学教授贺岭峰
和你分享亲子相处的秘诀,养出幸福感女孩
▽▽▽
可是事与愿违,刘轩变得很叛逆。
有一次,刘墉忍不住质问:“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叛逆?”
刘轩顶嘴说: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这时,刘墉才认识到,自己一直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从那以后,刘墉在每次教育完刘轩后都会这样说道:OK!老爸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了。
然后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想法与诉求。
后来,刘墉在谈及育儿心得时说:“孩子的话,父母要乐于听。”
其实孩子,与大人一样,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愚蠢的爸妈只会一味地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聪明的父母则会好好地听孩子的话。
央视曾筹拍10年、跟拍2年完成了一部叫《镜子》的纪录片。
里面十六岁的少年家明,让我印象深刻。
他经常辍学去鬼混,与父母有过多次激烈的冲突,试过多次自残。
父母操碎了心,把他送进了管教机构,希望机构可以改造好孩子。
他们一直认为: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他们给的信任、给的自由太多。
事实上呢,是他们从未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明凡事都要听从父母的话,连穿什么衣服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出去骑自行车也要征得他们同意。
家明哭着控诉:“我永远没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要经过他们的同意!一直在他们这种想法下活着,我上学又有什么用?”
他玩游戏、辍学乃至自残,选择向下沉沦,不过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我忍不住想起纪伯伦那首诗:“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只可惜,“我的孩子由我说了算”,是大多数父母的观念。
父母像提线木偶师一样,控制着孩子的生活,大到人生规划,小到生活琐碎。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自我毁灭,要么自我封闭。
在《敞开心扉的少年》这档节目里,11岁的王禹然,沉迷电子产品,不愿和妈妈交流。
妈妈常常气得对他打骂,可儿子还是不改。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到节目组求助。
后来,发现了症结在于:她只顾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却剥夺了孩子的发言权。
每次儿子想跟她说什么呢,她就会对他说:“你别说了,行了你就听我的。”
儿子的想法得不到妈妈的回应,后来儿子宁愿一人看电子产品,也不愿和妈妈再多说一句话。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懂得倾听的家长。
养孩,如育花。
园丁不熟悉习性与花期,就浇灌不出盛开的鲜花。
同样的道理,为人父母若是从来听不到孩子的呼声,又怎么会养出一个乐观健康的孩子呢?
育儿专家卢勤说过一个这样的观点:亲子沟通的很多问题,大多因为父母说得多了,听得少了。
不懂倾听的父母,堵住了感情流动的通道,也堵上了教育的门。
袁咏仪对儿子教育非常严格。
只要她觉得不好的,就直接对儿子说“NO”。
儿子做错事,也不听任何解释,她上来就是一顿惩罚。
刚开始孩子不说话,也不反抗,后来却出现了易躁易怒的糟糕情况。
医生告诉她,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信号,即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
于是,她开始做什么事情,都先问下儿子:“喜不喜欢?”
儿子做错事情,也不再打骂,而是先听他解释,再分析对错。
慢慢地,孩子的叛逆果然消失了,母子关系也和好如初。
说,是一门教育学问;听,是一种教育智慧。
懂得倾听,给孩子说的机会,才能明白孩子想要表达的真实需求。
只有父母竖起耳朵,孩子才会张开嘴巴,在这样的双向沟通中,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汪曾祺在谈起父亲时,笑着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他小时候学习很不好。
但即使成绩再差,父亲也从未责骂过他,反而会耐心地询问他成绩不好的原因。
十七岁时,汪曾祺交了个女朋友。
父亲得知后,并没有立即训斥或教训他,而是让汪曾祺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这份理解与包容,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汪曾祺都要跟父亲商量。
想要让孩子听话,必先去听孩子的话。
欢乐与痛苦,迷茫与憧憬……每一种声音,都是孩子内心世界一种显化。
当我们弯下腰,细细聆听孩子的声音后,就会自然而然明白该如何沟通、该怎么引导孩子。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习惯了向下俯视:
“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所以你得听我的安排。”
他们会无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看法,认为都是不成熟的想法,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一生。
但这样专制独行的后果,只会把孩子推向不幸的深渊。
作家张德芬的父母望女成凤,很多事情都是他们在做决定,从来不在乎女儿想不想要。
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张德芬想填中文系,因为她从小喜欢文学。
父母要求张德芬听他们的意见:“填工商管理,学商才有竞争力。”
虽然念了工商管理,但张德芬读得很不开心。
至于婚姻大事,父母自然管得更多:“我的婚姻,母亲是从头参与到尾。大学时,她限制我,不许交男朋友。有一阵,我非常恨她。”
结果,她的婚姻非常失败,这也让她和父母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不顾孩子的意愿,你以为的爱,可能换来的是孩子一辈子的痛苦。
真正爱孩子,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林徽因一生热爱建筑研究,于是希望儿女们也能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她便带着他们到处参观古建筑,而在建筑相关的学科上,她更是手把手教学。
不料高考时,一向成绩拔尖的儿子梁从诫竟以2分之差,落榜清华建筑系。
她难以接受,非要进行成绩复核,结果分数判定无误,她却在儿子的物理试卷上,看到这样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热爱历史。”
林徽因这才知道,这2分是儿子对自己无声地反抗。
她找来孩子,进行了一场心对心的谈话。
林徽因明白了孩子心中的渴望,便支持起他攻读历史专业。
正因如此,梁从诫在历史研究上的天赋得以发挥,最终成为知名历史学者。
电影《囧妈》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我们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人生去生长,不如听一听,孩子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过一生。
想成为花园里的玫瑰也好,想成为田间的向日葵也罢,只要他们喜欢,我们就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绽放的土壤与阳光。
《奇葩说》曾有过这么一个题辩题: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那个按钮吗?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按下,哪怕会有一定的隐患。
只是,就像傅首尔提出的一个观点:父母认为的完美,与孩子眼中的完美一样吗?
听孩子的话,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他去追逐自己的人生,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格局和智慧。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8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