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极致专注,这位90后教授再发Nature Energy!

文摘   2024-10-21 20:46   北京  



01

前言


段传成,堪萨斯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段传成,1990年生人。2013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博士学位(合作导师:Ryan O’Hayre)。段传成博士长期致力于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研究,连续在Science,Nature,Nature Energy等顶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获得“永冠杯”全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全额奖学金、2015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Ross Coffin Purdy Award、GEMS Award、Rath Research Award。
课题组主页: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duan/facilities



相比于高温氧离子燃料电池 (>700 °C),质子陶瓷燃料电池(PCFC)能够在较低的温度 (350-600 °C)提供更高或可比的性能和更优的稳定性;相比于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00 °C),PCFC能够直接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效率会远高于低温燃料电池。2015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报道的成果包括:(1)通过固态反应烧结提高电解质致密度和电导率来降低欧姆损耗 ;(2)开发新型阴极材料来降低极化阻抗。

2018年发表的Nature报道了一种稳定、抗积碳、抗硫,燃料通用的质子陶瓷燃料电池。这项研究成果为质子陶瓷燃料电池(PCFC)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稳定经济地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段传成教授近期发表的一篇Nature Energy。这篇论文将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到了450°C以下。
▲ 第一作者:Fan Liu
通讯作者:Chuancheng Duan
通讯单位: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曼哈顿分校
论文doi:
10.1038/s41560-023-01350-4

01

背景介绍


质子陶瓷电化学电池(PCECs)可用于发电和可持续制氢。降低PCEC的工作温度可以促进其规模化和商业化。然而,在低工作温度下实现高能效和长期耐久性是一个长久存在的挑战。

02

本文亮点



1.本工作报道了一种简单和可扩展的方法来制备超薄、化学均匀和坚固的质子导电电解质,并展示了一种原位形成的复合正极,Ba0.62Sr0.38CoO3-δ-Pr1.44Ba0.11Sr0.45Co1.32Fe0.68O6-δ它显著降低了欧姆电阻、正极-电解质接触电阻和电极极化电阻。

2.PCECs在燃料电池模式(在450°C时~0.75 W cm-2和在275°C时~0.10 W cm-2)下获得了高的功率密度,在蒸汽电解模式(在1.4 V和450°C时,-1.28 A cm-2)下获得了优异的电流密度。在600°C时,PCECs实现了~2 W cm-2的功率密度。

3.此外,本工作证明了在<450°C时,甲烷和氨可以直接用于发电。本工作的PCECs在400°C时也可以稳定用于发电和制氢。

03

图文解析



图1. 降低PCECs的工作温度至<450°C

图2. 利用超声喷涂涂层和低Ba缺失的负极,快速制备了超薄质子传导电解质

要点:
1、为了验证能够在<450°C下运行的PCECs,首先通过可扩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超声喷涂工艺制备了具有超薄、竹节结构(单晶粒厚)和化学均匀电解质(BaCe0.4Zr0.4Y0.1Yb0.1O3-δ,BCZYYb4411)的LT-PCECs,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质子穿过晶界的电阻,减少了由于电解质引起的ASRO(图1a)。

2、此外,该正极同时促进了表面氧交换和体相氧离子扩散,特别是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显著降低了ASRP(图1b),使得在450°C(相对于目前最先进的正极0.76 Ω cmASRP)下可实现0.38  cm2的ASRP。采用低电阻电解质的LT-PCECs和本工作开发的正极在<450°C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图1c)。

3、在这项工作中,本工作采用超声喷涂系统在负极上涂覆电解质(图2a),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重复性。电解质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电解质层致密,厚度均匀为~3 µm (图2b)。图2c显示电解质表面的平均晶粒尺寸为~8 µm,远大于电解质厚度(~3 µm)。因此,通过该工艺获得的PCEC具有准2D(二维)电解质,表现出低的晶界面积并降低了ASRO(图2d)。

4、从图2h,i可以看出,在纳米尺度下,晶界的化学成分在块体内部是均匀的,这有利于获得高的质子传导率。本工作制备的PCECs实现了与昂贵且复杂的脉冲激光沉积(PLD)制备的PCECs相媲美的ASRO(图1a)。

图3. 原位形成的BSC+PBSCF正极的晶体结构、形貌、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

图4. 原位形成的BSC+PBSCF正极降低了ASRP

要点:
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进一步确定BSC+PBSCF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成分。如图3b所示,BSC+PBSCF的粒径为~20~40 nm。图3c所示的高分辨TEM照片证实了BSC+PBSCF是由PBSCF-2和BSC两个完全结晶的相组成。

2、此外,EDS mapping图像显示BSC相是富Ba的,并且含有少量的Pr和Fe (图3d)。PBSCF-2和BSC均含有较高含量的Sr和Co。因此,假设Ba稀疏而Pr和Fe富集的区域为PBSCF-2相(图3d)。此外,含有Ba、Sr和Co而不含Pr和Fe的区域被认为是BSC相。

3、如图4a所示,本工作测定了ASRP,这清楚地表明BSC+PBSCF具有改善的电催化活性。在400°C时,BSC+PBSCF的ASRP为0.8 Ω cm2(1st BSC+PBSCF),是PBSCF-1(1st PBSCF-1)的ASRP(6.9 Ω cm2)的11.6%。此外,图4a中显示的Arrhenius曲线表明,BSC+PBSCF比PBSCF-1表现出更小的活化能,这表明BSC+PBSCF可以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作为有前途的正极。

4、由图4c、d可知,BSC+PBSCF与Dchemkchem的活化能均低于PBSCF-1,进一步说明其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仍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PBSCF-2和BSC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了电催化活性的提高,特别是在<450°C时。

图5. DFT计算研究了PBSCF-1、PBSCF-2和BSC的体相氧空位形成和氧扩散

图6. 原位形成的BSC+PBSCF降低了正极-电解液接触电阻

要点:
1、通过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PBSCF-1、PBSCF-2和BSC中体相氧空位的形成(ΔEOv)和氧扩散,以了解所观察到的实验行为。与Ov1和Ov2相关的ΔEOv按照PBSCF-1>PBSCF-2>BSC的顺序递减,表明氧空位形成的可能性逐渐增加。

2、如图5a,b所示,PBSCF-1中位于Ov2位点的氧原子与4个Sr和2个Co原子成键,而PBSCF-1中的Ov1位点以及PBSCF-2中的Ov1和Ov2位点被4个Sr、1个Co和1个Fe原子包围。因此,基于DFT计算,本工作可以得出结论,较高浓度的Sr和适当的Fe混合有助于稳定Ov和降低氧空位形成能。六方BSC晶胞中Ov1和Ov2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被2个Ba、2个Sr和2个Co原子包围(图5c)。

3、结合氧扩散系数和表面交换系数的变化趋势,在BSC+PBSCF体系中可能支持了协同效应,其中BSC顶层促进了表面氧交换,而PBSCF-2由于促进了氧空位的形成,以较低的Ea,bulk增强了体扩散。

4、图6a给出了装有所研制的BSC+PBSCF和PBSCF-1正极的PCECs的ASRO,这表明BSC+PBSCF降低了欧姆电阻。例如,在500°C(BSC+PBSCF 2nd和PBSCF-12nd)下,ASRO从PBSCF-1的PCECs的0.27 Ω cm2降低到BSC+PBSCF的0.17 Ω cm2。膨胀测试结果(图6b)表明,BSC+PBSCF正极比PBSCF-1正极(23.4×10-6 K-1)具有更低的CTE(18.0×10-6 K-1),可以改善正极-电解液相容性和界面结合。

5、因此,BSC+PBSCF正极在较低工作温度下同时提高了电化学性能,降低了欧姆电阻。图6e显示了正极-电解质界面的HAADF和EDS图像。在界面处同时观察到BSC和PBSCF-2,这可能会增强正极与电解液的化学键合,从而降低ASRO。

图7. 原位形成的BSC+PBSCF降低了正极-电解液接触电阻

图8. 原位形成BSC+PBSCF的LT-PCECs作为燃料电池模式发电和电解模式绿色制氢的正极的稳定性

要点:
1、采用流延法结合超声喷涂工艺制备PCECs,以原位形成的BSC+PBSCF为正极,可在<450°C的工作温度下制备高性能PCECs。所有PCECs在燃料电池工作条件下的开路电压均高于1.05 V(图7a,b),表明具有超薄竹节结构电解质的PCECs未表现出明显的电子泄漏或气体泄漏。

2、与PBSCF-1正极和文献结果相比,所制备的LT-PCECs具有更高的燃料电池性能(图7c)。当向正极通入空气时,在600℃下获得1.64 W cm-2 (图7a),高于文献报道的PCEC燃料电池。为了将这些PCECs与最新开发的PCECs进行比较,向正极通入氧气,在600℃下获得了~2.0 W cm-2的PPD,高于使用酸蚀电解液和3D正极的PCECs。

3、在<450°C下工作的PCECs也表现出良好的燃料灵活性。在阳极通入氨气的情况下,不使用任何额外的氨裂解催化剂,PCECs在500°C时获得0.65 W cm-2的PPD,在450°C时获得0.28 W cm-2的PPD,在温度低至400°C时获得0.16 W cm-2的PPD。直接氨PCECs在600-500°C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600°C时PPD达到1.38 W cm-2,远远超过文献报道的结果(图7f )。在600°C时,PCEC在氨气中的性能与在H2中的性能相当,表明负极对氨气裂解具有活性,这表明氨气可以作为PCEC中的H2载体用于发电。

4、然后,本工作测试了PCEC在<450°C下的产电和产氢稳定性。在300 mA cm-2和400°C的电流密度下,PCEC在燃料电池模式下连续运行100 h,实现了<0.07 mV h-1的降解速率(图8a)。在稳定性测试后,微观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没有电解质开裂(图8b)。正极-电解质界面没有出现分层现象,表明界面结合良好,热膨胀相容。

5、稳定的端电压和FE(%)表明没有明显的退化。死后显微结构分析显示,这种长期耐久性测试后没有退化的证据(图8d)。具体来说,在电解液上没有观察到开裂,这对于高FE(%)是必不可少的。SEM图像显示电解质和正极之间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分层,这突出了PCECs对H2生产的鲁棒性。

04

结语



综上所述,本工作通过制备超薄、单颗粒厚、化学均匀和低电阻的电解质,并开发原位形成的复合正极,本工作成功制备了在<450℃下同时具有发电和产氢的高性能PCECs。通过简单和可扩展工艺制备的PCEC电解质实现了与成本高昂和复杂工艺制备的PCECs相当或更低的电阻。实验和计算研究均表明,这种原位形成的BSC+PBSCF正极具有显著提高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的正极-电解液接触电阻。在450°C时,本工作开发的PCECs在燃料电池和蒸汽电解模式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PCECs在400°C的电解模式下显示出长期耐用的燃料电池性能和显著的耐久性。这些可重复的结果进一步突出了使用PCECs进行大规模高效发电和制氢的前景。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3-01350-4






END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研之成理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版权属于原作者.


往 期 推 荐




【文献解读】港城大支春义最新AM:构建双面阳极/阴极结构用于稳定有机电池

【干货】15分钟学会Ideal Adsorbed Solution Theory (IAST) 计算-含拟合吸附曲线超简单方法

【有限元教程】二维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热解的欧拉两相流数值模拟调试过程

感谢与热爱计算的你相遇↓↓↓

科学指南针一模拟计算联盟
模拟计算联盟,旨在为模拟计算江湖中人提供含金量满满的干货。为小白提供入门准则,为菜鸟提供进阶指南,为大神提供闭关宝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