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江苏的散文《日暮麻雀喧》

文化   文学   2024-12-07 00:01   湖北  


日暮麻雀喧

  

李江苏 

 

八十年代在住所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上,总是栖息着数不清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让人捉烦不宁,这种舌燥烦人的声音在夕阳西下众雀归林的傍晚最为甚嚣,这种雀鸟盛会的景致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现如今,这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的歌声再次唱响了起来。每当夕阳西下不知是从东边还是从西边总会飞来三十来只的麻雀,一阵阵绕街的叫声不停象是在巡视过去的旧景亦或是找寻旧时"睡觉"的老地方。这叫声穿透街旁两边行道树冠后又被缓步移动的云彩和穿树忽行的五彩风玲声带向远方,而盘旋在低空掠过树梢高处的麻雀似乎仍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在哪里,成群结伴盘旋在房东的屋檐角上又或盘旋在梧桐树的树梢之上。据我观察这些麻雀好象是城镇里出生的鸟儿,生于此长于此对城镇街道的小巷里弄熟悉得就是一副"活地图"。你看它们个个长得油光铮亮的羽毛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五彩缤纷的亮光,从头到尾的羽毛象似用檀香木梳子梳过一样整齐顺滑,双眼炯炯有神,叫声一阵一阵响亮,还时不时东张张看看张三,西望望瞧瞧李四,长着一副贼眼睛胆子大的很,看见来人了它也不飞走,而是一跳一跳在你的身旁左右而不避,还用翅膀不停地扇动挑逗着众人说:"你来呀你来呀,你来抓我呀......"似乎在和你捉迷藏。还有一些麻雀肆无忌惮的在阳光下十分安逸地享受着"沙粒浴",也有一些老麻雀在那用爪子把拉着地面的灰土正在学习着书法练字呢!悠闲自在的很。据儿时对除"四害"抓捕城镇麻雀的记忆我知道,麻雀也都有一个领班的"总监",不管吃什么都要先让这个头头吃饱喝好,其次才能让小楼罗们开饭。这些麻雀在"总监"的指挥下"酒足饭饱"之后又会四处巡飞带着它的"团队"去继续寻找夜深人静的"客栈"呢。只有房东的屋檐脚下最好最舒适的"客栈"才是它们所想要居住的,麻雀"总监"贼的很。  
麻雀在遇到危险时会马上飞离。而且飞走后,它通常不会立刻返回,而是停在附近的树枝、电线杆等高处,仔细观察周围情况,确认安全后才会再次活动。在觅食时十分谨慎。它会先在食物周围巡视一圈,查看有没有潜在的危险,像陷阱或者隐藏的捕食者之类的情况。在进食过程中,也会不时地抬头张望,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停止进食,随时准备逃离。  
当我们在乡下割谷打场之时,可以看到那乡下的麻雀活动脉络。这些麻雀一般都有"肾亏缺气"的表症:羽毛松弛,翅膀收拢但不紧,头背色泽浅淡,嘴角的角斑仍然是黄浅色的,一看就知道是小麻雀或者是还没有成熟的年轻麻雀,这些麻雀胆小怕事稍微有一些声响就会一飞冲天逃之夭夭。这些麻雀任性得很因为自由散漫惯了,饥渴之时连"总监"也约束不了这些个性聪聪的小麻雀,见有食物争抢上场也顾不了那些假斯文,有时候为了争食一粒稻米互相争执打架不可开交,可以说这些麻雀都成不了大事。遍观乡下难得一见老健而又"城府"的老麻雀。我猜想一定是因为乡下"缺油少盐"亦或是"清汤寡水"的生活经历告诉了它,去城镇生活那里的条件比乡下要优越的多,于是它们中的许多老麻雀都迁徙到了城镇的麻雀群的生活圈之中去了。  
记得五六十年代的麻雀主要生活在乡下,因为那个时候麻雀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农村的小麦,水稻,高粱等一些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种籽。那个时候城镇人口(成人)每月的粮食指标也就是17斤,而乡下劳力吃工分粮大致也就是这个粮食指标。那个年代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镇都是缺油少盐的生活年代,绝对没有多余的粮食糟蹋浪费,所以这些麻雀时常成群结队的去田里边"打野"找食。特别是当响午时分麦穗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那小穗裂嘴后爆裂开的麦粒甜甜的清香味引来老麻雀"拖家带口"地全体出动来啄食麦粒,那景那情让我看了禁不住也想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新产出的小麦粑过过饱饭的瘾才好。这些麻雀吃相太难看了,吃了不说还导致一大片一大片的小麦倒伏粮食被糟蹋,故而在那个年代也就产生了"除四害"其中有灭麻雀就是除一害的群众运动。  
九十年代以后乡下的麻雀逐渐地越来越少了,而城镇的麻雀"人口"却逐渐地多了起来。笔者通过長期观察觉得城镇可为麻雀充饥填肚的高档食材越来越丰富多样,以至于麻雀能够不劳而获并能吃上美馔海鲜,有时候它还挺能挑食的。如此美满生活谁不羡慕?故尔有了城镇的麻雀越来越多的现象。由此我也担心麻雀会不会也患上"三高症"和糖尿病。以前听人说过"垃圾猪",那么现在这些麻雀是不是也是人们所说的"垃圾麻雀"呢?它们体内所携带的有害病毒的遗传基因是否也会通过麻雀的下一代得到遗传呢?我不得而知。保护鸟类动物,这也是让我担心的重要的一点。  
傍晚,街旁路边的梧桐树上栖息着许多带家拖口的小麻雀又在召开家庭生活会;有相互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在交谈彼此的生活体验;有老住户也有新来的生客相互家长里短;有在互相搓背揉腿诉说生活的不易,有的在叽叽喳喳的说悄悄话准备明儿去哪儿约会,有的在谈情说爱计划未来生计的策划.......在这种食饱无忧的生存环境中"一夫多妻"制的麻雀是不是也需要计划生育呢?  
在此,我总有一个疑虑,为什么在香樟树上少有麻雀栖息,这难道就是因为香樟树的樟脑香味让它不敢近身了吗?也许香樟树的"洁身自好"以及食物匮乏导致了麻雀的不愿意"落脚"?而法国梧桐树阔叶粗皮多洞反而有利于麻雀生活与筑巢育子而被麻雀看中了呢?麻雀的这一种动物行为是否也印证了人类的那一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呢?  
麻雀的这种居住巢穴往返的动物行为和种群数量大小变故的表象,是否依麻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的呢?这个问题也许由鸟类行为生态系统的变故来解释,我与鸟类关心的人们一起期待着专家的答案。  
  

2024.12.6


李江苏,男,1955年出生,高级农艺师。1975年下乡知识青年,1977年恢复高考入黄冈地区农业学校,1980.1入职县农业局到2015.11退休。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多项省县科学技术进步奖。1991年获省,全国总工会"自学成才"表彰与奖励。2003年主持袁隆平在蕲春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百亩示范片获袁隆平奖励与题词表彰,该项目获蕲春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