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春 歌
在这个秋阳绚烂的日子,收到了蒋祖烜先生的新书《湘文艺评》。这是第三次收到祖烜先生的签名赠书了。每次赠书,我都心有戚戚焉:这是一位宣传思想文化老兵对新兵的真心鼓励,更是前辈对后学的殷切期望。就像每次与其见面,都相谈甚欢,言语之间能强烈感受到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情与热爱。自然,手捧这部新书,便感觉到非常亲切,同时也迫不及待一睹为快了。
《湘文艺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系啄木鸟文丛之一。全书共有“拨亮灯芯”“文学省思”“艺彩湘风”“一眼千年”和“视听心语”五个部分。无论是对新时代以来文化发展的论述,还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位资深文化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责任与担当、深情与厚爱。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筋骨遒劲,血肉丰盈,活泼生动,光芒闪烁,与现实同频共振,与时代肝胆相照。
以前瞻思考响应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对这些重要论断,作者深刻领会,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人们看到时代的潮流,领悟时代的灵魂和本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文艺是风,观风知世。进而提出:文艺应该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指引时代风向。作者长期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从基层一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早已成了专家,深谙文艺的本质属性、社会价值、传播规律。最让他念兹在兹的是:如何描绘新征程中的恢宏气象,如何助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如何锻炼一支文艺评论的强劲“湘军”,等等。书中的每一篇文字,每一段思考,都是对文艺要拥抱新时代、深入新现实、勇担新使命的热烈响应,是他的学思践悟和切身体会,是经验之谈和心血之作,如灯芯,发出动人的光亮;如春风,温暖和煦,沁人心脾。
以为民宗旨发声立言。作者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等论断的精髓,提倡“在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无论是前期的新闻报道,还是后期的文艺创作,作者都自觉坚定人民立场,彰显人民力量,体现为民宗旨,坚持文艺植根人民,鼓舞人民,热爱人民。年初,作者专程来到长沙晚报社,以晚报老通讯员的身份,和采编人员进行了一次《接过传家宝,练好基本功》的业务交流,告诫年轻记者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号召大家到人民中去,到群众中去,把笔头和镜头对准田间地头,巷尾街头,矿洞山头,深入最生动的第一现场,掌握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长沙故事。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声情并茂,让年轻的记者们深受感染和启发。《长沙晚报》为此还开设了“晚报大调查”专栏,系列调查报道推出后,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受到广泛赞誉。
以现实视角回答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作者的评论,不博眼球,不蹭流量,不媚世俗,笔尖所触,皆为脚下这片辽阔而厚实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热火朝天的现实场景、现实生活、现实故事和现实作品。对话韩少功,讨论的是如何用心用情写好当代的山乡巨变;学习周立波,借鉴的是如何像文学巨匠一样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乡土。从《赤脚走天堂》,吟唱《湘北屋脊上的壮歌》,欣赏《那安详而幸福的山水》,到有时《在新闻和诗的路上奔走》,有时《为精准扶贫书写信史》,有时《聆听阳光》,有时《荷月人归》,他心中总是《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作者的思考与现实息息相关,情感与人民心心相印,身体与土地血脉相连。正是以这样的现实视角写出的评论文章,沾泥带土,活色生香,才产生最朴实、最素颜的独特魅力。
以切身感受触摸文心。祖烜先生写评论,总是努力将自己代入其中,甚至亲临其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悟,与读者共鸣,与作品呼应。尤其是对沾泥土、接地气、带露珠的作品,他情有独钟。但凡遇到这样的作品,他一定爱不释手,也一定会拿起笔,有感而发,写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文字。他写作长篇小说《坪上村传》的评论,不是坐在书房里从文本中挖掘或开拓,而是深入原型村现场访谈,以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互动,实现心与心的感应与互通。按作者的话说:这不是简单的深入生活能弥补的高差,是一种情感上的巴皮恰肉,理解上的息息相通,表达上的心领神会。
文字来源:《长沙晚报》橘洲副刊版 摄影 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