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来了那么多“不死癌症”?!

时事   2024-10-31 21:09   辽宁  

上海姑娘沙白得了红斑狼疮造成肾衰竭,她选择放弃治疗,去瑞士实施安乐死,并把赴瑞士过程在网络上公开,这给网络留下了太多的讨论空间。基于此,红斑狼疮这一疾病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大量自媒体的描述中,都渲染了红斑狼疮是“不死癌症”这一说法。

事实上,长期以来,因缺乏专业常识,也无力准确描述,或干脆就是想拉满故事感,太多慢性疾病都被自媒体简单冠以“不死癌症”的名号。从渐冻症、白癜风,到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很多疑难病症的确尚未被彻底攻破,可无论什么疾病,即便是癌症,也有病种、病程、病患自身情况的极大区别。

沙白事件引起人们关于生命、疾病、自由、哲学、人伦等各种讨论。很多人赞美她的自由意志,赞美她看透生命的豁达。但是,选择安乐死这一极度私密的个人选择一经放大,便不自觉地侵入到社会潜意识中,造成意想不到的社会伤害。

在中国,安乐死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在1986年的王明成案中,他的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化腹水陷入昏迷,王明成请求医生蒲连升为母亲实施安乐死,最终两人被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宣布无罪释放。这一案例显示了社会对于安乐死的复杂态度和法律的界限。

在沙白事件中,网络上很多人对其寄予惋惜、同情和赞美。首先,我们要尊重沙白个人的选择。这无可厚非。沙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着极端的病痛和生命质量的严重下降,她选择了以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她个人的权利,即便这个决定可能与社会的普遍观念相悖。

然而,尊重个体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将这种个体行为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趋势或模式。沙白的事件不应该被用来推动一种群体性的赞叹或效仿。社会潜意识中对于安乐死的美化和浪漫化可能会对那些同样遭受病痛折磨的人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社会影响,应该强调个体选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潜意识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套语言体系来表达共同的经验和人生态度,遵循相同的逻辑规则,尤其是共同的社会禁忌。而沙白的做法让这一禁忌被打破,如果那些不适合的、被禁止的和危险的思想和感觉,不被阻止地进入意识,若大多数人认为安乐死是美好的,这种情绪显然会威胁到社会的现存秩序。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珍爱生命、珍爱身边人的责任。沙白的事件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体的体验,还在于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的痛苦归结为个人的选择。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在探讨如何尊重个体选择的同时,也应该避免社会潜意识的负面影响。






推荐

阅读

HAI DAN

XIN WEN

“辽宁饭店”遭抢劫,4名华人制服劫匪!被控犯罪?

1人被逮捕,5名医护被处罚!青岛通报“代孕”事件!

姚明辞任篮协主席?多方回应!


资料:长安观察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宋京

编辑:盼盼

美编:王蕊
校对:魏红
责编:小王
主编:鲁菲
监制:穆军 宋伟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向原创致敬

海胆新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