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这片土地、这座城市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结下了奇妙的缘分,江河山川、湖泊星布、冈峦交替让来者神往,让居之者沉迷,让经过者怀念,他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名篇佳作。
若你有机会来到长沙,不妨踏上一段诗词之旅。
(陈安民绘插画《初入湘中有喜》)
长沙连续十余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让许多外地游客对湖湘大地心向往之。其实,早在千百年前,中国的文人们或因出游或遭贬谪来到湖南便发现了这一点:湖南是一个风景秀丽、宜人居住的地方。
张九龄首次入京参加进士试前,在归家途中经过湘江,将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以诗记录,即这首《初入湘中有喜》: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
颔联描绘船行之快,诗人看着两岸渐行渐远的飞鸟,闻听林中此起彼伏的猿鸣,竟渐渐忘却了心中未曾消减的思乡之愁,极言湘江之景,令得游子忘归。颈联用“枫”与“橘”,勾勒出湘江两岸所独有的景象,枫红两岸,几处小洲,实在可谓水流树影,风光无限。尾联则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沉浸于湘江两岸、湖湘大地的美好风景之中乐而忘归的心情。
(橘子洲,图片来源文旅长沙)
登临岳麓山,俯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阔。
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回到长沙,准备前往广州进行革命活动,重游橘子洲,追怀往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气势豪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表达的正是青春的无畏、担当与智慧。首先,是青春的无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勇敢发问,“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气概,无不显示出词人摆脱旧的枷锁、甩掉旧的包袱,开创和主宰新世界的勇气与胆量。其次,是青春的担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用到了著名的东晋军事家祖逖的典故。祖逖的胸中始终怀抱统一国家、振兴民族的宏图大志。后来中流击楫和闻鸡起舞这两个成语都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立志奋发图强的人。毛泽东用这个典故,当然也是说青春少年就应该有这种闻鸡起舞的毅力与中流击楫的担当!第三,是青春的智慧。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修炼智慧,是达成理想必不可少的途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达的正是智慧的磨砺呢!
(贾谊故居,图片来源星球引力场)
探访贾谊故居,感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凄凉。
魏晋以来,故宅已成为官宦名流必访之处。刘长卿被贬至睦州(浙江建德)途径长沙时,踏访了贾谊故居,怀着失落的心情写下《长沙过贾谊宅》。其中,诗中“楚客”这一典故本义指的是屈原。词义引申后,不仅说的是屈原,而且指代像屈原样被贬至楚地的人,所以,这里又不仅仅指的是屈原,是贾谊,也是刘长卿自己。刘长卿追古思今,他为贾谊伤心,为像用原那这样忠而见请的人士伤心,更为自己的遭遇和处境难过。刘长卿到此地游,正值黄昏,秋风起,草木萧瑟,他联想到贾谊的作品,更觉凄清惨淡,斜阳下形影相吊。王闿运也认为,刘长卿在写贾谊故居的景色时,暗含着贾谊用过的语言,“运典无痕迹”,用笔精巧,却是饱含深意。
(朱张渡“文津”渡口,图片来源星球引力场)
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建立最早的一座。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这里讲学,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岳麓书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之一。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赫曦台、二门、讲堂、御书楼,两侧分列教学斋房和祭祀祠堂,左为文庙,右为花圃园池。南宋乾道三年(1167)九月,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朱张渡的渡口,东曰“文津”,西曰“道岸”,皆朱子讲学时所名也。朱熹、张栻联句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
偶泛长沙渚,振衣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爱晚亭红枫,图片来源文旅长沙)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长沙依然保留着那份诗意。在这里,每一步都是诗,每一眼都是画。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沙,感受千年时光的诗意,找寻心灵上的宁静,体会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
—长沙地名探源—
(长沙图书馆馆藏《浏阳县志》(雍正十一年))
长沙又名湘州、潭州,长沙的得名有着几种有名的说法:
其一,古时翼、轸两个星宿是楚地之分野,在轸宿四星之侧有一颗小星,名叫长沙,上为辰象,下为郡县,长沙由此得名,故又有“星沙”之称。
其二,“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日长沙”(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得名于万里沙祠。
其三,长沙在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之南境,而在楚“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属于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为祭祀之义,“沙”为女神之义,“长沙” 即祭祀女神之地,因此,如今壮族、侗族等还有祭拜女神的风俗,即“未立村寨,先立长沙”。
其四,长沙得名于湘江中的长形沙州,是以地理特征而名的。
其五,长沙由于土质多砂土得名,“沙土之地,云阳之墟” (张谓《长沙土凤碑铭》)。长沙山清水秀,“其山麓山, 其水湘水”(张谓《长沙土风碑铭》)。
相关内容图书推荐
《诗吟潇湘》
作者:杨雨,唐苗编著,陈安民绘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馆藏信息:长沙人文馆、社科文献借阅室 I22/99
主要内容:本书精选了从屈原开始到现代有关湖南的诗词近百首,按照现在湖南省的14个地级行政区进行编排,尝试沿着古今诗人们在湖南行吟的足迹,去展现湖南自然山川之美,发掘名胜古迹的丰富底蕴,对话与湖南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彰显深厚与浪漫兼具、刚健与温柔并存、个性鲜明却又胸怀天下的湖湘情怀。
《诗话长沙》
作者:董学生主编,陈先枢撰稿
中国文联出版社
馆藏信息:长沙人文馆、专题文献阅览室、社科文献借阅室 K928.964/45
主要内容:本书收录诗、词、联、赋、记近700首,图片300多张,并配以诗词赏析和经典掌故。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长沙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传说故事、名篇佳句。这是一本面向世人介绍长沙的历史文化的书,这是一张向游客发放长沙的旅游名片。
《历代名人咏长沙诗词选》
作者:黄纲正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信息:长沙人文馆I22/27
主要内容:本书所收先秦至当代名人358人歌咏长沙的诗词计538首(其中包括西汉贾谊的赋一首),是从现存各时代的数千首咏长沙诗词中所选辑。所选诗词以歌咏长沙之风景名胜为主,兼及咏长沙的风物和人物;主要选自有关的各类志书、名胜录、诗集以及个人专集。
来源丨长沙图书馆
编辑丨刘佳
一审丨谭芳 二审丨曹琼
三审丨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