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公益课·学员心得 | 仇艺霏:法律思维的挑战与成长

文摘   2024-10-25 09:31   北京  

《刑事法判解》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陈兴良教授任主编,车浩教授任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刊物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问题,诚邀学界和实务界同仁赐稿。
公号&刊物来稿请至:xingshifapanjie@126.com



法律思维的挑战与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  仇艺霏
在开启这次课程之前,对于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认识还停留在刚进入本科时的一项课程作业,老师建议可以采用鉴定式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一份作业样例,我本着好奇点开,但看到长达数万字冗长复杂的文字又毫不犹豫关掉了页面,自此对“鉴定式”三个字便存有畏惧和逃避心理。后来忙于课业也没有接触,直到这次暑期课程中才有机会在各位老师系统讲授下学习刑事案例研习的方法论,并随着课程深入通过三次案例作业的练习,在三周多的时间内高强度而著有成效地锻炼了我分析刑事案例的思维和能力。借此机会衷心感谢这次暑期课程的每位老师,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教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这段学习经历也是我学术旅程中的宝贵财富。
一、跳出思维舒适区

课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在于思考方式的转变。面对第一次鉴定式分析作业“猫友案”时,虽然已经有前一晚直播课中老师分享的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作为与不作为、既遂与未遂,以及共同犯罪各种情况下不同的分析框架作为知识基础,也有往届优秀作业用以参考,但仍然感觉难以下笔,即使勉强按照既有框架填充内容也有种“照猫画虎”的生硬感。因为以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总会习惯于先猜测出结论,再凭借“灵感”总结几项可能的法律争议,然后在此基础上倒推回去补充必要的论证步骤,至于是否误判、有无疏漏则完全“看运气”。

这种方法在应付考试案例题和一般的案例分析时屡试不爽,以至于早已形成思维惰性,在准备写作鉴定式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即便知道应该按照鉴定式分析的步骤和顺序分析问题,但也忍不住跳跃思考,为完成作业增加许多阻碍。例如,“猫友案”中某行为人实施伤害行为客观上所能达至的伤害程度与其犯罪计划和行为决意内容不符,并且行为人对实害结果持有故意还是过失心态有多种解释可能。此时很难断言结论应当如何,从结论倒推的思路行不通,跳跃思考的结果只能是“反复横跳”而无益于分析推进。

课程结束后回想几次作业中遇到的困难,与其说来自于案例案情或刑法理论本身,其实更在于强迫自己按照体系性的步骤和顺序分析问题,遵循规范、逻辑的审查流程,以避免思维跳跃和疏漏,由此带来的不适感。改变思维方式的过程,我也渐渐理解到“鉴定式”或许并不仅仅指向一种形式上的案例分析顺序或者模板,更重要的是方法论背后体现出的思考方式,比如从客观到主观紧扣犯罪构成对行为的考察思路、以正犯为核心考虑共犯从属性解决共同犯罪问题的思路等等,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建立事实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二、左右互搏的论辩式思维

第二阶段的课程叫做论辩式案例研习,主要方式是围绕案例争议焦点展开“立论-驳论-辩论”的论证内容,过程中不仅需要正面论证己方观点,还要批评对方的论点论证,并回应对方对己方的批评。这意味着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不能囿于自身立场而“自说自话”,而是应该提问、反思、完善后再提问,再反思,再完善,如此循环往复,才能使说理顺畅、逻辑严密。

在论辩式研习这周的小组讨论中,郑老师和第9组的各位同学带给了我许多启发,也在思考和探讨中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郑老师在点评我们作业时提到论证“不构成某罪犯罪既遂”和“既不构成某罪犯罪既遂、也不构成犯罪未遂”是两种不同的论证思路;小组讨论时有同学提到辩护思路从案卷或案情中来,但是论证理由则要到案卷外去寻找,除法律相关的文章资料外,各行业的调查报告、公开数据等也是很好的来源;论辩式思路展开时,可以对需要反驳的观点做适当拆分、逐一驳斥,如此更加能够体现论辩交锋,对观点精细打磨,实现论与辩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三、从学习到应用
整期课程需要提交三次作业,每次作业大约有三天半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内不仅要吸收直播课中讲授的方法论知识、阅读并理解案例、根据罪名查阅资料,有时还要阅读相关案例和论著来补充论证,最后组织内容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期间如果遇到陌生罪名、理论甚至需要从头温习或者学习。每次作业时间都很紧张、很有挑战性,能否顺利完成并按时提交都是未知数。不过正是这种具有紧迫感的高强度练习,使我逐渐掌握如何快速将所学转变为所用,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也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相较以往的进步。

比如实务性案例研习阶段用到的案例,内容包括讯问笔录、交易凭证等资料,共有一百多页,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内读完读懂,从中提取出法律事实,再运用刚学到的分析方法从辩方立场完成案例分析,并且我们小组分到的案例涉及的罪名是过去学习中没怎么关注过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罪名背后的税法原理也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为了完成这次实务性案例作业,我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过去可能一个多月都读不完的文献资料,也对之前财税法课程中学习的税法相关知识有了新的理解。

在实务性案例研习阶段的直播课中,两位律师老师从辩护实务的角度剖析案例,提示了许多平日里在课堂上很少关注但实务工作中较为常见的辩护要点,甚至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从冗长的案卷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如何从案卷卷面上有限信息推断了解背后更多的情况,以更好地掌握辩护策略,比如办理贪污受贿类犯罪时案发原因经常会是很好的破题点。

最后,再次感谢本次暑期课程中各位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备课授课的付出,也感谢老师们对我努力完成作业的认可,两次被评为优秀作业而有了这次书写结课感想的机会。通过这次暑期课程的学习和几次作业带来的练习,不仅提高了我的法律理论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法律实践中,也期待未来法律职业道路中我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更加自信和专业地处理各种复杂法律问题。


▼ 推 荐 阅 读 ▼

R E C O M M E N D

《刑事法判解》纸刊&公号征稿启事
报名 | 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线上公益课开班啦
综述 | 2024年暑期刑法案例研习公益课第一讲
综述 | 2024年暑期刑法案例研习公益课第二讲
综述 | 2024年暑期刑法案例研习公益课第三讲
结课 | 2024年暑期刑法案例研习公益课第四讲(附十佳作业名单)


▼ 欢迎赐稿 ▼

来稿请至:xingshifapanjie@126.com


欢迎各种面向刑事司法实务的文章向公众号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于《刑事法判解》的纸质刊物,为作者提供网络传播和纸质发表的双重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有效的实务信息。



感谢支持٩(ˊᗜˋ*)و



刑事法判解
《刑事法判解》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陈兴良教授、车浩教授任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刊物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问题,诚邀学界和实务界同仁赐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