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明代高官疑似被冤枉!

文摘   摄影   2024-10-20 08:04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公众号


我是闲人庄生,文史爱好者。游览山东半岛的大基山时,读到明代莱州知府崔恭所立的石碑(以下简称崔碑),仔细推敲后,我感觉这位知府是在编造故事:

 摄影:闲人庄生

我们先来看一下石碑内容(不具录,择其要):

重修太清宫记     正统五年八月,山火焚毁道谷宫观。道长孙守常募于尚宝寺卿张信,获赠银五千。然备基间,银失。信疑常昧,断其手。常以残躯化于市,蓬首跣足,苦求十载,得银两千余。至病弱,泣告道纪司都纪宋道先,都纪复缘张信。公意诺,却誓以常身祭。吉日,常聚柴于谷,仙化。义举感盗,失银暗还。众以常悲,信则悔而出家。 景泰三年十月五日     知莱州府事  崔恭
为便于理解,先将上述碑文逐字释义如下:
重修太清宫记      在正统五年八月时,山火烧毁了道士谷的宫观。孙守常道长就向担任尚宝寺卿的张信募捐,获得了五千赠银。但是在准备开建的时候,银子被盗了。张信怀疑是被孙道长私藏,就打断他的手。孙道长拖着残躯在集市化缘,蓬着头,光着脚,苦求了十年,化得两千多银子。这时他已经病弱不堪,就向掌管道教的朝廷部门长官宋道先诉说此事。宋道先又找到了张信,张信同意了捐助,但是却立誓要孙道长以身祭祀。于是在某一天,孙守常在道士谷里堆聚了柴草,自焚而死。他的举动感动了盗贼,将偷去的五千银两偷偷还了回来。人们都为孙守常而伤悲,张信后悔不已,出家。  景泰三年十月五日     莱州知府 崔恭

按照碑文的明确纪年,正统五年(1440年)孙守常道长找到掌管皇家印玺的尚宝寺卿张信募捐,想重建太清宫。但是银两被盗了,张信没有审明始末,就残忍打断了孙道长的手。十年之后(1450年),再次以给付钱款相要挟,迫使孙道长自焚而亡。后来真相大白,深感自责的张信出家做了道士。
可我发现,张信在崔碑所称的“悔而出家”的八年前,也就是1442年就去世了!史料见下图:
 摄影:闲人庄生
明人杨士奇为张信所作的《张孝子传》说:正统七年(1442年)二月三日,尚宝司卿张信在任上去世。崔碑“张信1450年出家”的说法自然不成立了。
杨士奇(1366-1444),号东里,是历史著名重要人物,在明代初年担任了二十余年的内阁首辅,有关他的资料非常详实,可资考证。
比如他和莱州人张信的友谊,我们看杨士奇《东里文集》的四库全书印本所载:
 摄影:闲人庄生
上文是杨士奇给张信母亲所作的墓碣铭,开篇就提到他和张信的关系:(右侧红色①位置)“尚宝司卿张信为尚宝二十年,余时为翰林。凡朝廷作玺书,则翰林尚宝供事上左右,以是恒相比,而余与信侍仁庙监国十余年,相比又密。”

这段话意思是:“张信曾担任尚宝司卿二十年,而我那时在翰林院。每当朝廷作玺书,需两部门共同参与。所以我俩交集很多。在太宗(朱棣)征伐的时候,仁宗(时为太子的朱高炽)监国,我和张信又一起服务仁宗,关系就更密切了。”

上图的中间方框,杨士奇提到了张信的籍贯,“莱州掖县进士乡张氏”,进士乡是莱州北部的朱桥西由等地。大约这就是崔碑把孙道长和张信关联起来的原因。

莱州人张信是怎样做到“加四品禄”的高官的呢?在上图左侧(红色②位置),杨士奇也说的很清楚:“张信兄弟三个,老大张义,老二张仁,老三张信。有一次,张信的母亲重病难医,他割了自己的肉熬汤为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乡里将此事上报朝廷,于是张信被征召为官,并晋升到掌管皇家玉玺和百官牌符的尚宝司卿一职。”

杨士奇和张信同朝为官,过从密切,代人做传,生卒年月是不会错的。更何况杨士奇1444年去世,距离崔碑所讲的1450年也早六年呢。

再来看崔碑上的另一个主人公,“1450年聚柴自焚”的”孙守常道长,我又发现:孙守常在这以后还活得好好的!

具体证据,可以在大基山的另一处明代碑刻上找到。先天观位于西山山腰的密林里,这里有四座碑,其中一座的石色和其它的明显不同,见下图黄圈所示:

 摄影:闲人庄生
这是明初的另一位重臣,礼部尚书胡濙撰写的碑刻,记载了先天观的一次大规模的重修。

在此碑正面的《重修大基山先天观记》,和碑阴的本观源流图上,都出现了孙守常这个名字。而且是在知观道人的C位:

 摄影:闲人庄生
碑文很长,开篇叙述大基山地理形胜和先天观历史沿革,然后说道,迨我朝。。都纪宋道仙来游。。闻道士孙守常。。招为徒,属以重新真宇。守常乃蓬首徒跣十稔。。。施者渐众。。。助缘者日增月盛。经始于庚午之春,落成于辛未之秋。。。焕然一新。”

上面这些话,讲述始末非常清楚:道官宋道仙来游大基山,招孙守常为徒,嘱咐他重修先天观。于是孙守常蓬着头光着脚,苦求了十年,感动了很多施舍的人,在庚午年(1450年)春天开工,辛未年(1451年)秋天完工。为了表彰孙守常的坚韧意志,恳求当朝尚书胡濙写了这篇碑文。

这已经晚于崔碑所记载的“孙守常聚柴仙化”的时间。而且,孙道长在这里同样“蓬首跣足,苦求十年”,还有同样一个宋道仙(先)。

胡濙这样的人物,《明史》当然是有传的。他活了八十八岁,历任六朝,曾奉朱棣的命令寻访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在这个过程中他来过大基山,“与淄流有一面识,因为之记”。胡濙和大基山的出家人有过接触,所以肯为先天观撰写了这篇碑文。

综上,知府崔恭所立的碑文应该是把先天观孙守常道长的事迹挪到了太清宫,并加进去一位蒙冤受屈的莱州籍高官张信。

具体崔恭为什么这样做,不得而知。张信作为莱州大孝子,明清两代入乡贤及孝弟祠祭祀。为他做这一番考证申明冤屈,也是应该的。

闲人庄生
以艺术的镜头探索乡村,用诗人的笔触歌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