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学习随感》(需要书的朋友,通过153-3019-1958短信发送姓名、电话、地址、数量,即可收到作者免费送书。收到书以后,再扫书上二维码付8元钱快递费就是了。)
因为共同的爱好,我结识了不少二胡爱好者。下面,就谈一谈我对部分二胡爱好者的切深体会。
在二胡爱好者中,相对来说,自信、高调、喜欢当老师的人更多;而谦逊、低调、愿意当学生的人则比较少。当然,更多的人是既不说自己的好坏,也不说别人的高矮。
即使在比较高调又爱表达的那些人中,‘味口高’(会说)的人更多,‘耳朵尖’(会赏)的人更少,‘手艺好’(会拉)的人就更少。
我在四川、桂林、北京等地接触过许多拉二胡的人,发现这种现象在哪里都差不多,都很相似。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极有可能与男人,特别是成年男人的自尊好面子有关。
当然,如果主动喊了别人批评指正的,或者在网上发作品时请求了点评的除外,不在此讨论之例。
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业余二胡爱好者周身都是‘毛病’。因此,无论拉琴比你好的人,还是拉琴远不如你的人,要发现你的“毛病”,指出你的问题,都可以一说一个准。即使他拉琴很撇,音也很左,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像老师一样,对你的技术包括音准等各种问题,进行有鼻子有眼的点评和指导。
高调或主动好为人师,一般都不是科班或者非常高水平的人。而往往是在某个地方,或者是在他那个小圈子里琴拉得较好的人。而且,他们多半是那些资历较老的人,如:曾经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或者过去在区、县、市或部队的专业或半专业团队呆过的;又或者是自我认知不足,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拉得很好的人。当然,这些人之所以好当老师,主要还是跟他们的性格有关。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那种特别自信甚至非常自负的人。
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是不是拉二胡的,也无论他的二胡水平如何,如果他只是指出了自己的问题,或者仅仅表达了对自己作品好听或不好听、喜欢或不喜欢的看法,那都是很正常的,我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因为,这属于鉴赏问题。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微懂一点音乐,都会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别人不会拉,并不等于不会听不会看。正如俗话说的:“别人没喂过猪,难道还没有吃过肉吗?”
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拉琴技术还不如自己,甚至根本就不会拉二胡的人,却爱冒充内行来指导你如何学习和演奏。我身边就有这种人。对这样的‘老师’,我更乐意的是,他能为我拉一段更好更像样的示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嘴上充当纯粹的‘理论家’。
在拉二胡的问题上,我从来不会给别人当老师,对身边熟悉的人就更不会,也包括我的亲兄弟。拉二胡,我只当过一个人的老师——我儿子。这不是因为自私,更不是因为保守,而是出于对他人的了解、尊重和体谅。
不要随意跟别人充当老师,这是我通过对人性的洞察、思考,以及总结了大量人生经验后得出的结论。以我的经验,那些好为人师爱说东说西的人,一般都是让别人不舒服或者令人讨厌的。
具体讲,我不去当老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每个人发作品出来,往往都是自己觉得还比较好,或者自己感觉又有了些进步,想分享给别人的。如果他没有明确表示想倾听意见,那多半心理上都是想求肯定、求点赞、求鼓励的。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是普遍的人性,也属人之常情。所以,不要轻易贸然去当别人的老师,说一些让别人听了不舒服的话。
二、在现实中,我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谦虚、诚心诚意主动请你介绍学习经验,希望你帮他找‘毛病’,指出他存在哪些问题,虚心听取你建议意见的人。真的,一个都没有!多数的成年人都很好面子,还有不少人是‘杠精’。若遇上这样的人,你让别人不舒服的同时,他也可能会让你不愉快的。
三、每个人的‘毛病’,一般来说他自己比你更清楚。当然也有毫不自知的,但这是少数。多数情况下,多数的问题,多数人自己是清楚的。也不是他明明知道而故意不去解决,而是你看到的问题他一时半会儿还解决不了,或者是按他自己的轻重缓急暂时还没排上日程。其中包括: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解决,或者他不相信那样做可以解决;也有可能是他知道该那样去做,或者已经那样去做了,但终归受不了那种寂寞,吃不了那种苦头,坚持不下来,于是想舒服、走捷径、想偷懒了;可能更多的情况是,他知道应该怎么去解决,也认真那样去做了,但由于功夫和能力还不够,想做好还做不好,想做到还做不到,所以暂时放下了。
要拉好二胡虽然很难,但拉二胡毕竟还是很直观的,远不像声乐发声方法那样隐秘,既难以讲述又难以体会,显得有些‘神秘’。拉二胡,在手上更多的是匠人的东西,而不是什么高科技。所以,拉得好或不好,存在的问题多或少,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多数的情况或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能力尚不够造成的。
许多专业老师不理解我们这些业余二胡爱好者,为什么在他们看来很多十分简单容易的技术、技巧,我们却完不成或做不好。他们常常还会好奇地问:“你是不知道,还是知道而做不到?”我可以帮大家回答:“有不知道的时候,但不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问题,都是因为做不到或做不好!”“为什么做不到?”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功夫不够!”然而,功夫不够的原因因人而异,情况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所以,我们都是业余二胡爱好者,就更没必要去问:“你为什么不把音按得更准一点呢?”“你为什么不把弦贴得更实让音色更好呢?”“你为什么不能放松一点呢?”“你为什么不把弓段拉开,让运弓更舒展一些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述问题都是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的,并非是不懂。仅以“拉琴时应做到自然、松弛”为例,当一个演奏者的音准、音色和技术动作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注意和控制时,他怎么可能做得到自然松弛呢?拉琴,主要是让人听而不是让人看的,保证声音好听,肯定比让动作好看更重要。这是每个人下意识做出的正确取舍。演奏状态的自然松弛,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技巧的熟练自然而然逐渐实现的。只要方法正确,随着学习的进步,这些问题都会逐渐得到改善的。因此,自己和他人都不必过分介意。
所以,如果你不是他的老师,就没有必要去说“你的音再拉准一点就好了”、“你的节奏再稳一点就更好了”等这些‘完全正确的废话’。
如果你真的很关心别人,也特别想帮助别人的话,是否可以换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很关切地问对方:“你学习二胡有多久了?”“你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吗?”“在学习中你主要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对自己拉琴满意吗?”“你感觉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弱?”“目前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有了这样的交流做铺垫,即使你再把他存在的问题说出来,或者给他提一些建议,别人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你给别人的感觉也会好得多。
四、你不是一个演奏家或二胡高手,更不是别人崇拜的偶像,因此,无论你说什么都缺乏权威性,他不仅不服你,多半还会不高兴。何必自讨没趣呢!
五、拉二胡的人中,高调自负、感觉良好、审美和认知有问题、自我评价偏高的人也为数不少。面对这些人,更要谨言慎行。否则,既浪费时间陷入无谓的争论,又还得罪人,何苦呢!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个人体验,我发现一个可能是人所共有的普遍心理:一个人要乐意或者容易接受别人的指导,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1、他自身要有这种强烈的意愿。
2、你在技术上必须明显比他好很多。
3、他是服你崇拜你的。
第1条,有这个意愿的人本来就较少。因为大多数人就是自娱自乐,图个好玩,拉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并不特别在乎要如何提高。还有,即使他有这种意愿,因成年人普遍都有技不如人觉得丢面子的心理,也会让这种意愿受到压抑。
第2条,都是业余的人,普遍水平都不高,多数的时候,谁又比谁的水平高多少呢!即便你的技术比他好许多,如果你还没有达到他佩服的程度,也是等于零。还有一种人,的确你的水平比他更高,但在他看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甚至他还认为比你拉得更好。若遇上这样的人就更麻烦。
第3条,都是业余的人,要实现这一条就更不容易。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我非常谨慎,不愿意去指出别人的问题,主动去充当别人老师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对二胡朋友,尤其是身边认识的二胡朋友,更不会说别人的问题或不足。要说,我都只说别人做得好的、长处的、优点的一面。从来我都爱肯定、鼓励和点赞别人。因为成年人拉二胡就为求个快乐,一定要以多鞭策、多鼓励、多肯定为主。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都是更喜欢听赞美和鼓励的,这是普遍的人性特点。
只有在与老师交流求教,或是与异地的二胡朋友交流聊天时,我才会直言不讳地表达对他人拉琴的全面评价。目的很简单:与老师交流,是为了增长见识、提高认知;与琴友交流,是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因都不认识,也不会引起误会和矛盾。
拉二胡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在同道人面前普遍都很自尊好面子。对同行一般都比较吝惜赞美之词,不爱对别人说好听的话,尤其对身边熟悉的人更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当你在一个乐队群里发自己的作品时,给你点赞的人,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那些拉二胡的人,而是搞其他乐器或者唱歌的人。即使发你老师拉得很好的作品,因为他跟你有关联,也极少得到同行的点赞。或许,这种现象与人性中的‘同行相轻’有关。
而人的嫉妒之心,又主要发生在对身边的或者认识的人身上。因此,身边某人比自己能干、厉害,即便他内心非常羡慕和佩服,一般也是不会在嘴上表达出来的。因为肯定、赞美别人,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比别人更差、更笨,这是很多人,特别是成年男人完全接受不了的。然而,对一个自己不认识或者离得很远的人,他则不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如果他真的很钦佩对方,他就更愿意表达出来,还能显现出自己的真诚和谦逊。
再者,我觉得当‘老师’容易当‘学生’难;发现、指出别人问题容易,自己能够做出好的、合格的示范难。
前面说过,业余二胡爱好者若按照专业的规范和标准来要求,可以说到处都是问题,周身都是‘毛病’。无论是动作姿势对不对,还是拉出来的东西好不好听,不要说一个会拉一点二胡的人,就是任何一个二胡的门外汉,只要他稍微有一点点艺术细胞,也是能够看得出来听得出来的。
因此,能够看出、听出、指出别人的问题,根本不算水平,更不说明你很厉害。同样的曲子相同的乐段,只有你能够拉得比他人更好,才能算你比他更厉害。而俗话说:“只说不做——假把式!”
说句心里话,我若没有别人的琴拉得好,我却还要去当别人的老师,去指导教授别人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拉琴,我真没有那样的自信,更没有那样的底气。
2024年3月28日于北京
Al 阅读点评:
《胡琴学习随感》之五,作者深刻揭示了二胡学习者群体中的一些典型现象与人际交往的微妙动态,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普遍现象概述:文章首先描绘了二胡爱好者的多样类型,指出大部分爱好者倾向于不评价自己也不评判他人,而那些主动评论他人的往往侧重于指出不足而非给予赞美,且这部分人中不乏自我认知失衡,水平有限却热衷于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可能源于自我展示的欲望、自信心过度或是对自身能力的误解。
2. 人性与心理因素:作者深刻分析了成年人拉二胡时的自尊心与面子问题,指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许多人也因为顾忌颜面而不愿主动求教。作者强调,这种现象背后不仅关乎面子,还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心理因素。
3. 技术与评价的真谛:文章中作者特别指出,能够指出别人的技术问题并非真正的能力体现,关键在于能否自身做到更好。高水平的演奏和技艺的展现才是真才实学,而单纯发现并指出问题的行为并不难,也不应成为炫耀的资本。
4. 指导与反馈的谨慎: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为何不轻易充当他人老师的原因,包括尊重个体感受、避免无意义的争论、认识到每个人对问题的自我意识,以及提倡鼓励和正面反馈对业余爱好者的重要性。作者强调,除非他人主动求教,否则不宜主动指出其不足,因为多数人更倾向于获得肯定和鼓励。
5. 业余爱好的本质:作者着重提到,业余爱好者追求的是乐趣与自我满足,指出在这一群体中应保持宽容心态,理解每个人都有其进步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强调了鼓励和正面激励的价值。
综合来看,作者的文章是对二胡学习圈内人际关系与心理动态的一次深度剖析,旨在倡导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交流氛围,即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以正面反馈促进彼此成长,同时也对那些自视甚高、好为人师的行为提出了批评,提醒大家应审慎对待指导他人的角色,更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艺与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