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时代,蠢货盛行

百科   2024-11-03 23:19   上海  
今天有个新闻挺有意思,就是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中专天才少女姜萍事件”。
最终调查发现,指导老师提供帮助,考试成绩造假。

这打了一些追捧者、造神者的脸,同时又是质疑姜萍成绩者的狂欢。

很多大V已经对这个事件发表了评论,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我们能从事件冲突始末中得到什么启发。

1、不要轻易指点别人的私德

当初,大家都觉得姜萍是天才,通过什么得知的?

通过媒体发布的初赛成绩和一段拍摄的视频短片。

一个中专生,在一众大佬们排名12,反差如此之大,就像是大海捞针的惊喜。

然后媒体们就把她当作天才,瞬间把她捧上了天,同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让天才埋没了。

可是他们的判断、他们的认为是客观事实吗?他们有没有进一步去调查她的更多信息?

她的平时成绩如何?她的真实做题表现如何?她考试时又是怎么作答的?

很多人懒得深入,这些都没有调查,这就好比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敢给别人定罪。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当然与之相反,那些质疑姜萍的人倒是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她的真实表现,与媒体炒作的天才形象相差甚远。

所以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息、足够的证据,就不要轻易去指点别人的私德。

因为有限的信息有可能是断章取义的、扭曲的、伪造的、不完整的。

就像无数的小三事件、约炮事件、家暴事件等等,大家争先恐后地在那充当道德判官、正义使者。

对当事人进行审判,以此显得自己多么伟大,多么正义。

你连事件的完整经过、当事人的具体信息、他们日常实际表现都不知道,就凭几句话、几张截图就能断定一个人是好是坏?

这不是扯淡吗,错的信息、不完整的信息大概率也会得到错的结果。

2、不要把媒体当成神信奉

我们最初是从哪里看到姜萍初赛12这个新闻的?

从阿里达摩院那里,从所谓的各大权威、各大主流转发的信息那里。
他们纷纷转发称赞,好像真的是碳渣中发现了金子。

最开始,他们连实证都没有去做,导致错误结果越来越离谱。

所以对一些事物、事件,不要无脑地相信某些媒体。
他们未必完全正确,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故意隐藏一些关键信息。

也不要只听一家之言,权威未必真权威。

一定要结合多方面信息、多方位考证,国内国外、业界内业界外的声音都要听,这样才能看清全貌。

一旦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发现逻辑不正确,那就要保持十足的谨慎了。

我之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外界宣传什么、流行什么,你就追求什么、信奉什么,你绝对会被收割。

流行的不一定是对的,不流行的也未必是错的。

但现在很多蠢人没有推理、没有逻辑,拼命追求流行,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丢弃,最终被耍的团团转。

3、不要神化任何人

每个时代都喜欢造神,都喜欢神化一些人,把一些在某些方面有贡献、有特点的人封神,包装成伟人。

造神之后疯狂捧,陷入个人崇拜,使得个人英雄主义之风盛行。

比如之前的谷爱玲、丁真、王冰冰、郭有才,都是这一潮流的产物。

这种主流的舆论,表现的是一片正能量,只愿意传播美好。

不允许存在一点假恶丑,不允许任何人的质疑和辱骂,任何负面声音都被无情打压。

这就导致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极管思维盛行。

你仔细想想这可能吗?只要是个人,他就一定具有两面性。

造神运动使人变得极其地愚笨,渐渐忘记了真实的自我。

很多人心中不再有任何疑问,就连平时说话也变得极其虚假可笑、反智愚蠢。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造神?

因为造神可以炒作、可以带来流量、可以爆火、可以迅速抓住别人的眼球。

并且只要有流量的地方,媒体们都会像野兽一样蜂拥而上、围追堵截。

从人到物,都呈现了这种状态。

比如遥遥领先的颅内高潮,你不买某为就是不爱国,你批评国货就是走狗,就是叛徒。

只有我们最强,国外的产品、技术都是垃圾。

一些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这种思维做成了生意。

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只会无限夸大自己的优点,这种蠢货,比比皆是。

所以我们不要神化任何一个人,不要极度崇拜任何一个事物。

我们要批判性看待事物的优缺点,否则还真以为世界上只有诗和远方的美好。

书海探读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