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出新出彩、亮点纷呈

时事   2024-11-18 09:55   福建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来到漳州市东山县关帝文化产业园,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漳州牢记在心、努力践行。


国庆假期,非遗项目快闪大鼓凉伞表演在漳州古城热闹上演。郑文典 刘钦赐 摄

















立足漳州、服务两岸、放眼世界。近年来,漳州充分发挥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优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实施意见》要求,围绕“田园都市、文化名城”,以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依托,以“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为牵引,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天下闽南一家人。闽南文化,滋养了百姓,融情了两岸,联通了世界。


千年传承 丰厚滋养

回望千年历史,追寻闽南文化的中原根脉。今年盛夏时节,漳州组织开展“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启动


活动中,采访团深入河南信阳,福建莆田、龙岩、漳州,广东潮汕,通过探寻陈政、陈元光“戍闽粤、开漳州、固闽南”的足迹及其影响,进一步讲好“开漳圣王”文化故事,为漳州探索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提供更多鲜活的新闻作品、文化产品和文史资料。




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时期,陈政、陈元光父子举家奉诏南下,统兵平乱,建置漳州,开启了漳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文明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植根于闽南大地、浸润于百姓生活的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洗礼,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不断提炼与升华,最终汇聚成传承千年的闽南文化,滋养着漳州的百姓。漳州人对闽南文化的热爱,源于血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见于生活。


岁月如歌,千年闽南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今年《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印发,提出实施以下“十大工程”:闽南文化研究阐释工程、开漳圣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民间基层交流拓展工程、对台对外交流基地建设提升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工程、闽南与客家文化融合枢纽工程、闽南文化传播推广工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工程。


围绕“十大工程”,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扬帆起航。漳州,正以全新的姿态,传承发展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研究阐释工程”,研究阐释千年古城的“根”与“魂”。在“十大工程”中,该工程发挥着“寻根探源”的学术意义。调研形成《漳州市闽南话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情况分析报告》、加快制定《漳州市闽南话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方案》、成功举办“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漳州正对闽南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交流传播等情况进行系统性梳理、学理化研究。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把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双向赋能,让更多闽南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在建设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漳州创新打造“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五大文旅带,做好“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品牌宣传。


漳州古城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总人数6725.9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排名全省第二;游客旅游总花费773.28亿元,同比增长21.1%,排名全省第二。


闽南地标 登上热搜


夜幕下的漳州古城,闽南古厝的红砖墙在月光中泛着微光,燕尾脊勾勒出历史的线条。庭院中,三五好友围坐一起,泡上一壶茶,闽南文化便洋溢在这茶香里。




漳州古城,是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窗口,被誉为“闽南文化会客厅”。古城中,木偶艺术展示馆、表演馆、非遗展示馆、灯谜艺术馆等夜间延时开放,漳州闽南书院持续开展闽南文化专题讲座,古城侨批馆正式开馆,市文创中心也正式对外开放,“古城风、闽南红、非遗热”特色彰显。今年国庆假期,以漳州古城为主体的闽南文化体验游“热辣滚烫”, 吸引客流量达170.3万人次,央视报道“入戏漳州古城、出彩闽南文化”登上热搜。


漳州古城、东山关帝庙、龙海月港、南靖华安土楼……一处处鲜明的“闽南地标”,跨越时光的河流,成为市民游客触摸闽南文化脉络的关键所在。


二宜楼俯瞰图


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既要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又要传承好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民族情感、大国气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闽南与客家文化融合枢纽工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十大工程”的推进,让闽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漳州古城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成立月港文化遗产、圣杯屿元代沉船保护利用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海丝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对7座“非世遗”土楼进行活化利用试点,现已完成3座,设计成果获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一项项重点工作,一次次活化利用,以“十大工程”为依托,漳州正在建设富有生命张力的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月港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


2024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全球晋级赛、福建大赛区决赛分别在龙文、漳浦圆满举办;芗剧《一代相国蔡新》参加“文艺倡廉”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并被省委宣传部推荐至中宣部参评“五个一工程”;组织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9月下旬晋京参加“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大剧场展演,是全省唯一一部、全国八部之一的受邀优秀戏曲剧目;芗剧小戏《说亲》作为全省唯一一台参展剧目,获评“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闽南文化,不仅“飘香”在茶水里、在建筑肌理中,还“鲜活”在文艺精品里、在各类文化盛事中。


一代相国蔡新 剧照

融情两岸 联通世界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漳台两地“祖同宗、神同脉、文同源、曲同调、俗同风”。在两岸交流中,闽南文化是极具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关帝信仰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关帝庙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关圣文化史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以“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为契机,扎实做好关帝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千年来,东山关帝文化繁衍传承不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信仰,也是联结两岸乡情的重要桥梁。从1992年起,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33届。今年的关帝文化旅游节,邀请台湾地区嘉宾近千人,为近年来参与台胞人数之最。同时,开展关帝祖庙“授印”和关帝圣火传递入岛,促进祖地认同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漳州充分发挥祖地优势,举办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旅游节、保生大帝文化节及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中走近走亲。


关帝文化旅游节,加深两岸文化交融


“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漳州大力实施“民间基层交流拓展工程”“对台对外交流基地建设提升工程”“闽南文化传播推广工程”等,积极推动闽南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拓展和提升闽南文化国内外传播空间和能力,让世界了解漳州、爱上漳州;让台胞想回来、常回来。


随着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的画卷徐徐铺展,漳台交流的平台更多、领域更广,漳州掀起台胞台青来漳参访高潮。今年1-10月,全市举办对台交流活动162场,岛内台胞台青6000多人次来漳参访。9月23日,推动碧月芗剧团31人赴金门表演。


闽南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漳州闽南文化周”活动频频出海,带着充满“闽南风”的节目相继走进欧美、东南亚等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架起沟通和友谊之桥。近期,文旅部艺术司将指导漳州布袋木偶剧团创排《巴黎圣母院》,并将于12月赴法国参加“中法美丽乡村行”系列活动,力争在法国掀起新一轮的闽南文化热潮。


以闽南文化为载体,漳州举办“和谐节日——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和谐乐章 土楼回响——中美‘Z世代’青年音乐交流会”“美国国务院艺术特使遇见闽南文化”对话沙龙活动等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活动。今年10月下旬,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福建召开之际,来自13个国家的17名与会嘉宾在会后组成国际汉学家代表团来漳考察,探寻闽南文化的魅力。


美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漳州。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漳州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全面推进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促进闽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交流,提升闽南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往期推荐


刚刚,金牌铜牌!他们来自漳州一中
同意设立!国家级,南靖+1,东山+1
最新公告!漳州一单位即将搬迁!


本报记者 邱丹燕 林昕蓉 通讯员 陈耀辉
一审编辑:叶祺敏 林颖
二审编辑:徐镜正
值班主任:林堃

闽南日报
漳州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