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有害藻的水体影响虾质。一直都是养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有害藻处理后,由于杀藻药的残留会降低虾苗成活率;有人则认为有害藻存在一天,虾苗体质会下降。提前处理有害藻再放苗。只有这样才降低养虾中毒的风险。
有害藻的水体可令对虾消耗严重,体质消瘦。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量的问题了。说到底,有害藻令养户"冷不防"时,总有些关于对虾的变化。毕竟有害藻的水体,也会毒害对虾。当对虾的肝脏无法全面解毒时,肝脏也易发生病变。从生物角度看有害藻,在它们的生命周期里,养户可以利用某些活性菌削减其营养供应,达到抑制它们的快速生长。养户很多时候用菌忽略了活性,毕竟好的菌种是通过竞争而来。
有些养户很努力去养虾,就是不见亩产提高。当然作为养户只要努力去养就有高产的机会。这是善意的谎言罢了。养虾不讲方法是行不通的。如养虾总是"随遇而安″,或是甘于平凡的开端。培养养虾的能力,已不只是营养助力,还得以方法论取胜。只有提高保护对虾肝脏的意识才能打开新的篇章。有害藻的出现,或多或少让养户胆战心惊了。某些养户一不小心让有害藻干预了养虾的节奏,结果因个人的掉以轻心,丢了个西瓜拾回了个芝麻。
养虾的水质管理寻求一步到位,就像口渴了自然想到饮水。有害藻的产生与平时清塘和进水消毒有关时,必先掌握好清塘和进水后的用药,再调理水质。有养户不怕有害藻,但对虾怕有害藻,事实上,从某些塘口对比中,有害藻多的塘口,虾质差;有害藻少的塘口,虾质好。
一个藻相决定一塘虾的走向。容易造成有害藻占优势的塘口,事关进水后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养户轻视水质的内容,通过少量加水让有害藻有机可乘。最终是水体"携带″有害藻进入虾塘。
有害藻一旦在养虾的过程中出现,是管理问题还是塘底本身的问题?都是值得深思。有害藻顾名思义都有”有害”的成分。由于毒性的不同,与发生时间、条件不同有关。所以杀掉有害藻的方式很讲究。一般在它们所处的状态决定毒性的强弱。
有害藻的暴发让养户养虾路上重重摔了"一跤”。与其说已有痛的领悟,不如说因自身的选择而受罪。进水就是首当其冲的因。种了恶因就要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否则自食恶果。养虾会困难重重,不得不让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究竟河道的有害藻是任其坐大还是本身的无敌?终究还是生物的根本问题。原本河道有某种鱼类或浮游生物可以吃掉有害藻,由于缺乏了这种鱼或浮游生物,有害藻的状态就会处于鼎盛期。
养虾一直讲科学养殖,始终围绕水的问题去绞尽脑汁。有养户养虾很轻松,原因是水里根本没有"有害藻"这么一说的。在面对有害藻的局面时,有的养户物理处理(利用专用的水面抽水泵抽掉集中在下风口水面的有害藻);有的养户无能为力;有的养户却做出连续性的措施:如使用杀藻药后再以高浓度的解毒剂解毒、再次利用活菌控藻等。虽然一心把有害藻治理起来,但总感觉缺了什么一样,仍然让有害藻"死里逃生″。毕竟有些藻类,如带鞭毛或拥有假空泡的藻类,它们能够调节在水层中的位置并移动,因此能在遇到杀藻剂时逃避。
事实上,有害藻的多少还是看管控水平。在养虾的过程中,要弄懂有害藻的影响。现在某化学成分的杀藻药还是在放苗前使用较多,养户清楚有害藻的来源时,就不能轻视它们。如果任由少量有害藻到虾塘来,当它们的繁殖条件成熟时,养户也只能望着它们"一天比一天多″。要是杀了(伤水的杀藻药物),水体也会突变,虾应激过大后,便快速发病。
有害藻的变化常从水色变化中体现。尤其早晚的变化,长时间阳光猛烈的话,这些光能快速助长有害藻。如水体PH值过高,先控制pH值至正常范围,再用到菌肥调水(尽量选用一些肥力持久的菌肥)。与其做了大量的稳水及调肥(指中度肥)工作,不如事先建造一套”牢靠”的水体工程(指的是无毒、有氧、指标正常),再投放苗种。随后的调水便顺利多了。
《水产环球视野》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均有稿酬!
投稿微信:ly991018qch